對上一次全年未飛過,已經是2013年。
往後就每年起碼飛三次,直到上年,趁疫情大爆發之前,飛了兩次。
今年,不多說啦,幾時再可以坐著鐵鳥翱天?樂觀一點,後年吧。
回首2021,沒有外遊的日子,唯有寄情聽歌飲酒食好西,與同聲同氣的朋友聚會。
對上一次全年未飛過,已經是2013年。
往後就每年起碼飛三次,直到上年,趁疫情大爆發之前,飛了兩次。
今年,不多說啦,幾時再可以坐著鐵鳥翱天?樂觀一點,後年吧。
回首2021,沒有外遊的日子,唯有寄情聽歌飲酒食好西,與同聲同氣的朋友聚會。
愛爾蘭四面環海,被愛爾蘭海與大西洋包圍著,海鮮產量自然豐富,這次都柏林四日三夜的旅程,特別抽一個晚上,從市中心出發,乘坐火車到東邊的海港 - Howth。
當日參加了一個由Taste the Island舉辦,名叫Seafood Shuffle的美食活動,形式與我們去掃街,每個攤檔吃少少的道理相若;參加者先在Seafood Shuffle的餐廳名單裡面,揀出三間,每間餐廳均提供兩道tapas份量的海鮮菜式,(有些是一道菜,不過是主菜份量)與及一杯指定餐酒或其他飲品,全長為時三小時,即是在每間餐廳,有一小時用膳時間,入場費每位50歐羅。
回到2019年的10月中下旬,當時仍可以自由自在地飛,去蘇格蘭只是平常事,因為愛上了跑步,所以每年十月,總會去一轉Speyside,參加The Dramathon;因為在Speyside,自然不會放過參觀威士忌酒廠的機會。
於比賽前一天的早上,我從Inverness乘坐火車到Elgin,再轉乘巴士,來到Speyside的深處,成立於1896年,世代相傳到今天,仍是家族式經營的Glenfarclas Distillery(中文名為格蘭花格),參加其一個星期只開一場的Connoisseur Tour。
今年一共去過兩次「616」,一次是與友人在灣仔店晚飯,一次是在紅磡店吃午飯,午市供應的一人一鍋,只賣$78,最適合獨行俠。
雖然打邊爐一直被視為群體運動,隊啤吹水不亦樂乎,但有時想一個人靜下,獨樂樂其實不遜眾樂樂。
年前太子「鳳城」結業,曾經惹來飲食圈的一陣轟動,凡是想吃順德菜,第一時間總是想起這間老字號。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未分得清那一間是真正鳳城,只有太子,北角渣華道兩間,由譚氏主理的才是原裝正派,其它只是屬於新光集團旗下。
然而飯店傳出結業消息後,有熟客接手,沿用原有班底,在原址改名繼續營業,名字叫「頤東酒家」,一年後,受到米芝蓮的注視,成為了推介。
今年冬至,與家人一起來到這裡晚飯,改名後首訪,看看水準與以前是否差不多。
只是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土瓜灣馬頭角道的「1986地道越南餐廳」,已經擴充營業,在不遠處的北帝街,開設面積更大的分店。
記得它們開業的時候,正處於飲食業寒冬,晚市禁堂食,後來政府實施食肆四級制,就算重開晚市堂食,依然行A區一段時間,晚間只做外賣自取。
住在附近,快快手打包回家吃,兼有折扣優惠,也光顧了好幾次了。
現在的北帝街店,環境更闊落,今個月初開始全面吃得安心,繼續維持四人一枱,營業至晚上十點。
最近受到不少網民推崇的沙嗲牛肉麵,西貢的「Ngau Ngau Cuisine」,與區內名店「松記車仔麵」,在同一條巷內。
可能是平日的緣故,黃昏時間經過,沒有賓墟的場面,赫見牆上的「西貢」二字,模仿港鐵的格式,原來就在這裡。
上水名店「鳳鳴居」,剛剛在旺角開分店,隨即惹來大批食客而至,要是上星期路過旺角中心,我也不知有這大事件發生。
我當然沒去過總壇,因為很久沒去過上水。
但它們的醉香雞米線,早已聽聞有幾好吃,這晚就專程過來拜會,未到七點,門外已企滿人,我一個人,拿一個人的籌,下個就到我。
又一間只可以在放假或返晏的日子,才能來的食肆,行A餐二人一枱,灣仔克街的「雄記美食」,每逢中午時間,門外大排長龍。
記得以前在這條街的食肆,沒有一間做得長,被稱之為藍店的「華星冰室」,早已打破了宿命,但與雄記相比,人氣實在差太遠了。
究竟由幾時開始,我愛上了與韭菜有關的食物?
大約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長沙灣元州邨外面的流動熟食小販,有檔只賣煎韭菜餃,經歷人生第一次之後,自此與它不能分割。
當時黃金商場外面的繁華盛世,這邊吃炒螺,那邊吃韭菜餃,再拿起崩大碗一舉而盡,多麼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