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Moxie:梅花間竹生日飯


E小姐請我吃生日飯,現時她在中環上班,上年她的生日,我帶她到安蘭街的「Arcane」,今次就去了它的副線,歷山大廈的「Moxie」。

可以說是純屬巧合,其實地點是我揀,一早知道這間餐廳的背景,由開業至今,一直擺在我的飲食名單裡面,藉著生日的理由前來,總算出師有名。

午市三道菜menu,看看裡面的內容,感覺較大佬Arcane健康一點,它們由早上八點開始營業,直至晚上十點,走相對比較輕鬆的路線。



豌豆薄荷凍湯,清新怡人的頭盤,冰涼順喉,豆香突出,完全沒有那股草青味,當然蘆筍的甜與薄荷的情香,亦記一功;當時想過月尾在馬德里的時候,不如喝一碗gazpacho,但是三月尾西班牙的天氣,仍是乍暖還寒,最後緣慳一面。



主菜是八爪魚,來自南澳,配以法式燉菜與地瓜,額外要加$128,E小姐選擇了香煎石鱸魚,淺嚐少許,煎得皮脆肉滑,但焦點卻在於底下的香草醬,加入蒜香更具吸引力,就算魚兒乏味也能點石成金。



回到我的八爪魚,肉質軟淋帶細嫩感,味道鮮美,法式燉菜的酸甜恰好,提升了整道菜的格調,沒有喧賓奪主。

餐廳的客人不只是附近的上班一族,坐在隔離枱的中年男女,以普通話交談,看外表應該是來遊玩,遇上只懂英文的外藉侍應,也能用英文交談。

E小姐:「而家嘅中環唔同以前喇,多咗好多來自大陸嘅專才。」



隨著社會氣候變遷,昔日中環的風光不再,走了不少外國人,既然我們也改變不了現狀,開開心心對住個生日甜品吹蠟燭,又老一年。

繼續在這個大時代之下爭取快樂。

Moxie:中環遮打道16-20號歷山大廈2樓203號舖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盅你個頭飯



因為學業成績欠佳,所以完成了第三年中學生涯,被逼轉校(其實是被踢出校),最後在新學期開始之前兩個星期,才找到落腳地。

竟然是一間級數更高的中學,不過代價是二進一。

學校位於石硤尾,每天坐小巴或6D巴士,夏令時間就可以放學回家才吃午飯,其他日子就要在外面用膳了。

九十年代初,大約四百元一個月零用錢,有時索性留在學校小食部,吃個即食麵便算,想外出行個圈,向大坑東方向行走,有「大力水手」,相反就到屋邨一帶。

當時仍有七層大廈,就是在石硤尾街近巴域街一帶,有間點心店,每次經過門外,見到有個阿叔在拉客,又每次都在此坐低,最常吃是一個點心,一個盅頭飯,沒記錯消費大約十多塊錢左右。

應該是我人生第一次,擺脫家人去吃盅頭飯。

味道如何?已沒有印象了,只要填到肚便可。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馬德里:全球最老的餐廳@Restaurante Botin


在香港開業超過三十年,已被稱之為老店,反之在歐洲,隨便也找到一間百年老店。

只要Google「Oldest restaurant in the world」,隨即彈出一個名字:

「Botín」。

1725年開業,下一年便踏入300周年,當時香港仍未開埠,清朝皇帝是雍正,橫跨四世紀的歲月,早已寫入Guinness World Records。

這裡成為今次馬德里之行,唯一一間需要預訂的餐廳,但出發前兩星期才想起,晚飯時段只剩下23:00,就當吃宵夜吧。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金園茶餐廳:回到青山道散步


中學的頭三年生涯,住在青山道近發祥街,學校在蘇屋邨,來回都是步行,難度最高是那條幾層高,海棠樓旁邊的樓梯。

所以絕大部份時間都是回家午飯,不時招呼同學仔來我家打機聽歌;偶然也有在外面吃午飯的機會,通常到保安道市政大樓,元州邨的車仔麵,屋邨裡面的茶餐廳。

匆匆一餐,爭取時間去附近的機舖打機,雖然法例是未滿十六歲,身穿校服不準進內,但根本形同虛設,夏季的恤衫,校章是扣上去,可以除下,冬季的校褸,用牛皮膠紙黐住個校章,輕易地蒙混過關;女同學就去唱片店流連,那個年代長沙灣有不少唱片店,即日上市的專輯,午飯時間已經買到,同學拿回課室,即刻放在walkman耀武揚威,好幾次我好厚面皮,即刻問他們借回家錄帶,用快dub功能,很快搞掂。

當時有間茶餐廳不時會去:「新華」,對面有三間機舖,午飯一條龍,隨便吃個快餐,燴意粉最常吃,家人有時會在此買出爐蛋撻,陪伴了我數載青山道人生。

最近十多年,斷斷續續光顧過三幾次,但對上一次也大約是數年前了,反而在我搬離此區多年之後才開業,隔一個街口的「金園」,就在這兩年裡面到訪過幾次。

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馬德里:排長龍吃Churros@Chocolatería San Ginés


回到上個月的生日飯,友人R小姐說想吃Churros,所以選擇在「Bayfare Social」,慶祝我又大一歲。

因為她在餐牌上面,見到有這款西班牙甜品。

我視為馬德里之旅前哨戰,有樣學樣,去到我又要吃Churros。

上網問問Google大神,好幾間目標食店,都是在Plaza Mayor外圍,非常方便,包括這間當地的有名Churros店「Chocolatería San Ginés」。

真正百年老店,1894年開業至今,一星期開足七日,其中有四日開足廿四小時 根據Google的資料,中午時間去到門口,在我前面,起碼超過十個人在排隊,至於外賣的就不計其數。

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布魯塞爾:路過口痕吃薯條@Friterie Tabora


今次的比利時快閃之行,只會在布魯塞爾停留大半天,基本上是沒有任何計劃,沒有訂餐廳吃午飯,隨心而行,去到黃昏時間才北上安特衛普。

乘坐Eurostar早上到達南站,跟著Google map去走,先喝杯咖啡,再回到昔日光顧過的魚湯店,味道依舊;去到中午時間,在大廣場附近閒逛,經過一間炸薯條店,外面有不少人排隊,再上網看看,也是當地有名的炸薯條,在Tripadvisor名列前茅的「Friterie Tabora」。

七年前首訪此地,我是沒有吃到薯條,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對於歐洲的炸薯條回憶,就只是在阿姆斯特丹,那邊的店員正在切薯仔,這邊的店員就不斷地炸薯條,新鮮熱辣,多款沾醬任君選擇,大人小朋友很輕易陷入不知如何取捨的難題。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BluHouse:恍如隔世



與友人JC沒見一年半左右,但感覺就是此篇blog題目的四個字。

終於等到她回來,原本之前約定晚飯的餐廳,今日到訪的興致已減卻。

我:「地點最好尖沙咀,近我返工。」現在我通常當中更,晚飯時間很難相就,午飯就比較容易。

今年生日正日,我在Rosewood的「Bayfare Social」,友人為我賀壽,相隔一個月,又再踏足這間酒店,這次在地下的「BluHouse」。

疫情期間無處可逃,形成不少食肆爆場的局面,聽聞這裡的周末日,當時是一位難求的;現在不能同日而語,市道有幾差單眼佬都知,我們光顧的那天中午,入座率一半也沒有。

2024年4月2日 星期二

馬德里:初到貴境的晚餐@La Oreja De Jaime



早上從倫敦出發,兩個多小時的航班,中午時間到達馬德里,當地的交通算方便,機場坐地鐵出市中心,轉兩條線,四十分鐘左右到達,只是我拿著廿多公斤行李,上落有點點吃力而已。

放低行李在旅館,跟著google map四圍行,發覺旅館一公里範圍,有不少不錯的餐廳,隨即記低在我的飲食名單𥚃面。

晚上回到旅館,首先是要拿衣服去洗,放進乾衣機之後,就外出晚飯,想去的餐廳,到達門口卻碰正休息日,對面有間都是賣相若料理的「La Oreja de Jaime」,用電話翻譯外面的西班牙文菜單,好,就行入去。

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倫敦:命中注定燒Brill@Barrafina Coal Drops Yard


與上年三月一樣,今年春季的歐洲之行,都是坐早機直飛到倫敦,十三個多小時的旅程,到埗時間為當地時間下午三點左右。

過海關排長龍,可能見我經常過來,關員循例問兩句便放行,去到行李帶,我件行李已出現,然後與友人J先生一同乘搭Elizabeth Line出市中心,第一件事是拿對鞋去專門店修補,兩個月後回去取。

然後才到旅館,沖涼換衫,隨即出外與好友見面。

因為第二日大清早,我要坐Eurostar前往比利時,所以在倫敦第一晚,我住在火車站對面的旅館,晚飯地點最好要方便我,所以選擇在King's Cross後面的Coal Drops Yard,西班牙餐廳「Barrafina」。

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安特衛普:我來晚了@Hotel Indigo


沒錯,我真的來晚了,差不多足足二十年。

小寶:「你去安特衛普,都係為了時裝。」

說對了。

為何我說遲了差不多二十年?因為在2004年秋天,我在倫敦跌了護照,本來第二日準備坐Eurostar到布魯塞爾,結果改去領事館。

原定的比利時之行,就此打住。

這二十年裡面,我的Dries Van Noten外衣已穿不下,小寶成為了它的新主人,他穿得很好看;我的Martin Margiela球鞋,個底已經甩埋;以上的名字,似乎與我越離越遠。

但在月前看到窮L酒谷主人J先生的遊記,重燃了我到訪此地的決心,於是在今年歐遊1.0裡面,預兩晚給比利時。

上網看當地的酒店,布魯塞爾的四星級,最便宜要千幾銀一晚,相反安特衛普就便宜一半,不如先在布魯塞爾玩一個下午,然後坐火車上去安特衛普住兩晚。

我最後選擇在中央車站外面的「Hotel Indigo 」宿兩宵,始終是洲際集團旗下,經A字頭旅遊網站預訂, 兩晚加埋千五港幣左右,的確好抵deal。

抵埗當日,在FB看到Dries Van Noten宣佈退休的消息,一切好像是整定。

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Mora摩:豆品新星


上個月請友人K吃生日飯,我開了多間餐廳名字給她選擇,她絕大部份都去過。

生日嘛,當然是想去一間未去過的餐廳。

剩下有兩間,兩間都是名門開設的副線,最終我們在微雨的晚上,坐在摩羅街的「Mora摩」。

疫情期間時開業,聽說當時很難訂位,現在就不同了,可能是平日的晚上,餐廳得不到一半客人入座。

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華記士多:蛋包飯回歸西灣河


聽聞在西灣河賣蛋包飯,賣到街知巷聞,但在年前搬往南區的「華記士多」,已經回歸該區。

數年前曾慕名而來,當時我的評價:「不枉跨區過來吃。」

2016年夏天,連凍飲賣$35,抵到爛。

日前要去一去康怡,順便行過來大石街,回味一下。

2024年3月9日 星期六

逸東餃子:炮台山的一碗番茄薯仔魚湯


也很久未踏足過蜆殼街了,大約是「俺之沾麵」與「Sushi Mori Tomoaki」結業之後吧。

月前經過此地,見到有間店名很熟悉,賣餃子為主的食店,由大埔渡江過來開分店的「逸東餃子」。

當然與「逸東酒店」沒有半點關係,純粹名字雷同。

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倫敦:誤打誤撞飲杯酒@A Bar with Shapes For a Name


同一條街,包含社區的草根與時尚,那邊有雜貨店與二手店,這邊有間很有型的Cocktail Bar。

與好友吃過埃塞俄比亞素菜,沿住Kingsland Road向南行,經過一間賣Reggae音樂為主的黑膠唱片店,停下來看一看,好友與店主傾到興起,我在唱片架上找到些合我心水的唱片,但想到行李容量有限,還是慳回廿多三十鎊,名符其實搞搞震無幫襯。

天已入黑,沒有目的繼續行,見到有間門牌只有圖案,沒有名字,在外面看入去的格調,感覺很有型,於是即刻拿起電話問問Google。

原來是一間酒吧,而且是在World's 50 Best Bars,排名第35名的好漢,在它前面的,是香港四季酒店的「Argo」。

以圓型,三角形,正方形組成的三個圖案,背後的名字就是「A Bar with Shapes For a Name」。

2024年2月26日 星期一

倫敦:埃塞俄比亞素菜拼盤@Andu Cafe


疫情爆發之前一個月,我還可以在倫敦自由自在,在東倫敦Dalston飲完咖啡,就跟著「Timeout」的推介,想一試區內的非洲菜。

去到門口卻碰釘。

三年多後,與好友在此區閒逛,再次來到這間非洲餐廳門口,終於一嚐所願了。

並非是像米芝蓮兩星「Ikoyi」的級數,只是一間走價廉路線,賣埃塞俄比亞素菜的「Andu Cafe」。

2024年2月12日 星期一

寿司鱼がし日本一:三拖漁夫丼


今年上半年的飛行路線圖,暫時有兩張來回歐洲機票在手,中間可能加插一程三日兩夜東南亞,仍未有計劃去大部份港人口中的「鄉下」- 日本。

上年尾在台北「瞞著嗲」吃過日本魚生丼,算是叫做止一止癢,現在又要「搽藥膏」了,這天要去AIRSIDE買點東西,造就再訪「寿司鱼がし日本一」的機會。

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久両菜:中環古蹟潮



兩年前在中環美利酒店的中菜廳「紅棉」,品嚐名廚邵德龍師傅的川菜,現在他亦是同集團,位於中環街市的潮州菜館「久両菜」的顧問。

可能是香港唯一一間,身處在法定古蹟的潮州菜。

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愛丁堡:愛丁堡新酒廠之行@Holyrood Distillery


三月份的蘇格蘭,氣溫只得兩、三度,由倫敦坐火車到達愛丁堡的時候,冷雨沒暫停,幸好我身上的外套禦寒力強,未致於凍到舉步維艱。

同時亦冷卻不到我對威士忌的熱情。

放低行李之後第一件事,冒雨沿著Royal Mile,行去成立只有四年的Holyrood酒廠參觀,跟著google map行,大約15分鐘。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黑布街):堂堂正正坐低食涼皮


經常聽到甚麼米芝蓮是死亡之吻,魔咒等說話,凡一間食店得到飲食榜認證,外界總會覺得是悲多過喜。

尤其是小本經營,一下子未必應付得到突如其來的人潮,業主見狀就加租,好像走不出此惡性循環,其實也不盡然,有些食店早以打破「魔咒」,生意蒸蒸日上,連開分店,更得到財團垂青,邀請進駐到旗下的美食廣場。

在太子賣涼皮的「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年前得到米芝蓮推介,早前在旺角黑布街開分店,我光顧過本店數次,不是行去附近公園吃,就是打包回家,現在可以坐低慢慢食。

除了米芝蓮,牆上更掛了TImeout頒發的獎狀,有這兩個重量級飲食榜支持,又多了一班客源,再不只是同路人,大約是中產ABC外國人之類吧。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Gotthard Base:小試午餐



北角堡壘街的「人人和平」,光顧過好幾次,對面的姊妹店「Gotthard Base」,與它始終欠緣份。

有些不算是foodie的朋友(在我心目中是平時對飲食沒有高要求,好一餐唔好又一餐的朋友),若說要請我食飯,這間餐廳一直在我名單裡面,她們對同聲同氣的地方就好清楚。

不過就從未揀到這間,因為要過海(十居其九住在九龍新界),一水真的隔天涯。

上星期在附近交收,就來吃個午飯,平日的下午未算爆場,始終百多元一個午市套餐,在此區未必會受歡迎。

2024年1月20日 星期六

潮成園手打魚蛋大王:俗擱大碗



旺角先達小巴站,有間走價廉路線的粉麵店,在百物騰貴的今日,魚蛋粉賣$23一碗,我不敢說是全港最便宜,但應該不遠矣。

凡是經濟不佳之時,這類食店應運而生,以前就沒錯,現在就漸漸被兩餸飯店蓋過,疫情三年多,大大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模式,下班後沒有聚會的話,買個飯盒,早點回家。

所以搞甚麼夜繽紛,嘥撚氣,夾硬開個夜市,就能夠重現昔日的豪情夜生活,此想法未免太過天真。

有不少食店,索性早點關門,反正都沒有生意,晚上九點多的「潮成園」依然生意興隆,準備行入去,就有食客離座,個個都快手快腳食完走人,貨如輪轉。

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Wanaka:藍屋素味


去過幾間「素年」分店,以環境來說,最靚就是灣仔藍屋的「Wanaka」。

上年中開業,一直未有時間前往,這天原定去「新景園」吃個午飯,去到門口老闆娘已經截龍,把心一橫,食素去也。

常去的黃埔店與汝州街店,餐廳裡面放置了一些黑膠唱片作擺設,相信店主是喜歡Hip hop,後者隔離的精品店,還可以買唱片。

2024年1月3日 星期三

麵屋丸京(深水埗店):習慣成自然



上年好幾次外遊之前,例必到深水埗一趟,去鴨寮街買電話卡,去「發達鳥」兑外幣,雖然匯率未必夠重慶大廈抵,但我只是兑幾千左右,其實相差也不太大,畢竟三日兩夜又真的用不著太多現金,去歐洲就主要用卡,但點都要兌少少傍身。

搞定瑣碎事,就要食碗麵,每次都去荔枝角道的「丸京」。

就算現在受到外遊/北上熱潮影響,這裡依然坐無虛席,繁忙時間仍要排隊,我當然選擇在平日正午十二點多左右前來,有時不用等,有時只等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