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直有留意我的Facebook專頁,大約都會知道近年我最常去的越南料理,就是土瓜灣北帝街的「1986」。
平均一個月光顧三,四次,幾乎差不到吃盡餐牌上的主食,生牛河,蟹膏湯檬是我至愛,豬扒,豬肉撈檬亦不錯,但偏偏沒有牛肉撈檬。
月前紅磡崇潔街出現了一間越南料理「ĐÔI MƯƠI」,正好填補這個空缺。
如果一直有留意我的Facebook專頁,大約都會知道近年我最常去的越南料理,就是土瓜灣北帝街的「1986」。
平均一個月光顧三,四次,幾乎差不到吃盡餐牌上的主食,生牛河,蟹膏湯檬是我至愛,豬扒,豬肉撈檬亦不錯,但偏偏沒有牛肉撈檬。
月前紅磡崇潔街出現了一間越南料理「ĐÔI MƯƠI」,正好填補這個空缺。
只是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土瓜灣馬頭角道的「1986地道越南餐廳」,已經擴充營業,在不遠處的北帝街,開設面積更大的分店。
記得它們開業的時候,正處於飲食業寒冬,晚市禁堂食,後來政府實施食肆四級制,就算重開晚市堂食,依然行A區一段時間,晚間只做外賣自取。
住在附近,快快手打包回家吃,兼有折扣優惠,也光顧了好幾次了。
現在的北帝街店,環境更闊落,今個月初開始全面吃得安心,繼續維持四人一枱,營業至晚上十點。
以前想吃越式三文治,第一時間會想起佐敦「添記」,但已經差不多八年沒訪了。
在荔枝角道開業好幾年的「Q1第一郡」,經常在這一帶出沒的我,竟然未曾光顧這間同聲同氣的食店,反而隔離的「康瑞」,今年已經光顧過兩次,真神奇。
土瓜灣馬頭角道,九龍城道與炮仗街之間的51至55號的地舖,之前無論開甚麼食肆,一直門庭冷落。
踏入2021年,開始有所變化,黃店「齊柏林熱狗」進軍55號,第一日營業,已經逼爆門口;51號的黃店「甜甜味」,一直默默耕耘,中間53號的舖位,由「1986越南餐廳」接手,於農曆年之前開業。
事隔超過一年,終於有機會入戲院,友人問我有沒有興趣一起看細野晴臣的紀錄片No Smoking,地點在K11 Musea,二話不說,即跟機。
晚上七點半開場,他們提議先在與戲院同一層的越南餐廳BEP Vietnamese Kitchen,吃個early dinner。
其名聽得多,但印象只限是一間有數間分店的餐廳,從沒意慾去光顧,上網google,一打黃藍二字,沒有任何表示,即是可以食用。
下班要先入觀塘辦點事,乘坐215X出來,姍姍來遲,先到的友人,已點了菜,我看過餐牌,即刻要碗pho。
有不少喜歡吃Pho朋友,對油麻地砵蘭街的「越發」推崇備至,尤其是香港人飲食group的網民,大讚這裡天上有地下無, 除了價錢合理兼有水準之外,重點是同聲同氣。
數個月前去到門口摸門釘,方發覺晚市開六點半,對我而言太晚了;上個月就找日下午六時一刻去,見到門外沒有人排隊,原來是食店提早開門,剛好滿座,推斷起碼要等超過半小時或以上,走人。
死心不息,選擇某日放假的下午前往,接近兩點,在我前面仍有兩位食客正在等候,幸好很快便入座。
入門口之前,先量體溫,後用搓手液消毒雙手,兩者缺一不可。
早前托友人G小姐買了一些海味,趁我放假的日子,相約交收兼吃午餐,地點不是跑馬地就是銅鑼灣。
G:(銅鑼灣啦,我坐小巴出嚟。)
就在小巴總站附近,有不少餐廳選擇,利園內的安南,最近推出的套餐,價錢為$298一位,現在買一送一,看過菜單,差不多精銳盡出。
前一晚致電訂枱,只能訂到午市較後時間,沒所謂,反正我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