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粥粉麵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粥粉麵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民聲冰室:大坑鹹蛋高高掛



對上一次在大坑「民聲冰室」吃肉餅,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

當時它們一記肉餅山,惹來慕名者眾,在飲食網站成為熱話,多年後的今日,依然受到不少人支持,同聲同氣嘛。

枱頭見到橙色圓圈招牌,我在想這是代表肉餅上的鹹蛋?

畢竟民聲與肉餅的關係,密不可分。

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志光麵檔:醉雞豬膶好拍檔


上年春天在佐敦德成街短暫營業,賣豬膶米的「志光麵檔」,現在已搬到大角咀角祥街,聽說水準好過當時,但始終未能抽空一嚐。

遲人一步總好過無到,從大南街行過來,穿過兩間大牌檔,過埋港灣豪庭,其實不太遠。

2022年9月5日 星期一

三一餃子(女人街):從過去到現在


從白田到中環,走創作路線的「三一餃子」,最近在旺角女人街開分店,就在經常排長龍的「一生懸麵」隔離。

從白田的玫瑰餃子,到「阿布泰」都可以買到的蒜芯豬肉餃,有姿勢有實際,沒有為創作而創作得出來的三不像。

新店的面積較中環店大,某晚在門外見到裡面仍有位,即刻行入去。

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Red Object 蕃茄仔:和而不同番茄麵


市面上賣番茄湯的麵店,個人最常去是「番茄師兄」,已經吃慣吃熟,以前有段時間喜愛「勝香園」,對上一次光顧,也記不起是何年何月;尖沙咀「星座冰室」,自從不在尖沙咀工作,再沒來過,看形勢似乎與香檳大廈共存亡。

還有一間「蕃茄仔」,不論是銅鑼灣或九龍灣店,我未曾踏足過。

有次跑完步經過,想吃但沒有胃口,有次在德福買東西,我卻去了「時代冰室」。

就是欠缺一點緣份。

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

重遊舊地:保安道街市熟食中心


人生讀過兩間中學,第一間就在蘇屋邨裡面,度過了三個寒暑,心水清者,大約知道是那一間。

當時住在青山道,直頭在「洪慶」斜對面,大約十分鐘步行距離便回到學校,一到午膳時間,順理成章回家吃飯,每天零用錢,只夠我在小食部買瓶可樂,或加碗福字麵。

但偶然都有機會外出用膳的,當日的零用錢就多一點:青蟹一張。

上世紀80年代最後一年的物價,「玉郎漫畫」$5一本,報紙$2一份,吃一碗兩餸車仔麵,元洲邨外面的檔口,大約$5,在便利店買一支軟雪糕,大約$2.5;在熟食中心吃一個有湯有意粉有飲品的快餐,$8.5。

保安道街市熟食中心,最盡頭的檔口,就是我前段所提及的$8.5快餐,例牌的白湯,螢光汁碟頭飯或意粉,加杯凍飲,對當時的我而言,已經是非常滿足的一餐。

這是無牽無掛的歲月。

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麥奀記(忠記):摸門釘來一碗細蓉解饞



有點餓想吃少少來滿足口腹之慾,不要太飽,因為晚一點有飯局,你們會想吃些甚麼?

很多時候,都是以細蓉來解饞。

自從添置了黑膠唱盤之後,久不久會光顧「波斯富唱片公司」,附庸風雅聽下古典,這晚由皇后大道中轉個彎,行入永吉街,當然是想買唱片,但是姍姍來遲,已經拉閘休息。

隔離的「麥奀記(忠記)」,記憶所及好像未曾試過,趁距離與友人的約會還有一段時間,不如坐下吃碗細蓉。

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牛元帥粉麵:坎坷過後有腩用



在高山劇場對面的新開牛腩店,吃了一記悶棍之後,隔日要到另一個地方「溝貨」。

九龍城的「牛元帥」,足足五年沒來,當時為了牛沙瓜,坊間不少麵店視為奇貨可居之物,其實有不少地方長期供應。

這裡是其一。

有不少人認證是同路店,今天再次踏足,店內貼滿女團「Collar」的海報,現時有口難言,借自己追捧的偶像來表明立場,絕大部份的食肆都是如此。

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真牛:老抽崩沙腩?


近日在「土瓜灣之友」群組得知,高山劇場對面,最近開了一間牛腩專門店,名字叫做「真牛」。

聽聞是某間已結業的牛腩店師傅主理。

區內的牛腩店鳳毛麟角,曾經常去「合隆」,但開業時間很飄忽,想吃的時候,偏偏遇上麵店休息。

下班時間行到去高山道,這間麵店面積不大,見到招牌上面寫住崩沙腩三個大字,既然如此,就來一碗崩沙腩河。

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陳通記:落船第一件事,吃一碗沙牛麵


到達長洲第一件事,就是到熟食中心裡面的「陳通記」,吃一碗沙嗲牛肉麵。

有不少人推舉這裡的沙牛,全港數一數二。

平日的下午三時一刻,要位有位,不用等。

2022年5月18日 星期三

新景園咖喱小廚:千軍萬馬炒牛河


三年前,某位曾經受到萬人景仰的天皇巨星,來到灣仔春園街「新景園」,怎料到被請吃閉門羹?

這股義薄雲天之氣,惹來不少人叫好,本來憑著出色的咖喱豬扒,一直得到不少食客支持,此消息一傳出,情況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今年初晚市禁堂食的第一天,出席酒會之後,時為四點多,過來吃個early dinner才回家,心想在下午茶時段,應該沒有人排隊吧。

沒想到它們在下午茶時間休息,到我吃了一記閉門羹。

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海﹒三碗麵:一夫當關


尖沙咀金巴利道的同路小店,上年已經結業,其位置由「海﹒三碗麵」,當時經過,只覺得門面平凡,沒有特別留意。

不久,有關該店的好評漸多,聽過更誇張的是要等超過一小時,六個位的小店,只得老闆一雙手,標榜慢工出細貨,但為了一碗好麵,很多食客心甘情願等待。

大約由十多年前的「壹碗麵」開始,打破以往麵食的傳統,分別在天后與灣仔,已結業的「大熱高湯」,「魔廚麵館」,也是走精緻路線;女人街的「麵賜園」,是同路店「越興園」踩過界之作;大圍「好湯好麵」是表表者,超過十款不同風格的麵食,最終打動米芝蓮芳心,成為推介食店。

作為喜歡吃麵的人,樂於此現象開始成氣候,轉工之後少踏足此地,放假的下午,趁著要去附近沖曬菲林,就來一試虛實。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何車車仔麵(大南街):車水馬龍十餸麵



復活節四天假期裡面,實際上我只得一日假,其他時間當夜更,中午還可以外出吃個午餐才上班。

似乎是疫情緩和與消費券的效應,市道亦開始「復活」,上個月到過太子「友利冰室」,午市只得小貓三四隻,前兩日再訪,眼見接近九成滿;經過某些同路食店,門外人龍再現。

大南街的車仔麵店「何車」,中午十二點九到門口,獨行俠要等兩張枱才能入座。

2022年4月16日 星期六

廣麪子:大包圍撈粗嘢


今個月初,有幸到筲箕灣的Omakase神店午餐,因為在下午一點半才開始,原定先在附近的「安利」吃碗粉打底,但突然有事做而趕不及。

那就吃罷午餐才去「溝貨」,心想應該吃不飽。

由一點半到四點半,酒餚到甜品,最終吃到捧腹離開,回到東大街看見「安利」的招牌,只能過門不入。

或有不少人覺得它們的水準今非昔比,對我而言,是有份情意結所在,留待日後有機會再訪時分享。

經過灣仔大王東街,發現有間應該是開業不久的麵店「廣麪子」,即刻google一下,原來是「安利」的副線,見裡面沒有太多人,即刻入去食碗麵。

2022年4月10日 星期日

日日食美食廣場:將軍令海鮮花甲粉


相約友人YH見面飲杯咖啡,我提議去西九龍,她說要上堂,由將軍澳出來,恐怕有點趕。

我:「咁我入嚟將軍澳啦,就喺海邊見?」

時間尚早,先找個地方吃個午餐,上一次到訪「日日食美食廣場」,已經是上年五一,為了一碗牛腩。

聽聞有新店進駐,而且是正中我下懷,怎能不試呢?

「將軍令花甲海鮮粉」,有三款湯底,三款麵底可選,走辣到變態辣,清湯最能表現其質素,配細滑的金邊粉,應該會比較夾。

2022年3月13日 星期日

天園餃子:常去的餃子店


近年經常光顧的餃子店,非土瓜灣「天園餃子」莫屬。

原本在北帝街賣點心,後來轉戰賣餃子,根據街坊的評價,這次轉變是正確的;去到社運期間,更站在年青人的一方,自此生意興隆,衝出土瓜灣,在觀塘與旺角開分店。

對我而言,始終是土瓜灣店最就腳,若跨區覓食的話,我並不會選擇它的分店,正所謂分散投資嘛。

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8度海逸酒店:酒店兩餸飯


兩年的疫境之下,飲食業的生態亦起了變化,開到成行成市的兩餸飯,最能反映現實。

價錢低至廿多元一盒,有些更有湯水送,再加上堂食要打針,晚市又禁堂食,有時下班經過這類食店,皆見到一條排得井然有序的人龍

多款小菜任君選擇,有肉有菜,好吃與否是次要,吃得飽才是重點。

近日,連酒店也加入戰團,我家附近的「8度海逸酒店」,推出$88兩餸飯救市。

以往它們的晚市自助餐頗受歡迎,但晚市禁令不得不變陣應戰,疫境下求生路;光顧一間兩餸飯店的原因,最主要是本身在附近居住或上班,這裡算是最近我了。

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

強記美食(駱克道):冬之寒號糯米飯


連續幾年在米芝蓮街頭小食推介出現的「強記美食」,今年成為其中一間「新上榜」食店,原因是搬了新舖。

只是在不遠處的駱克道,與「富士大廈」相對望,嘻。

以往是宵夜聖地,我在數年前寫過舊舖的blog文,有提及過在我雙十年華的時候,與當時喜歡的人,在樓上的Club狂歡,不幸地遇上查牌,掃興而回之前,與她在此吃個糯米飯,然後就沒有下文,揼春。

現在晚市堂食不知禁到何時,要等到放假的日子才能來吃個午飯,第五波的疫情下,食店只得小貓三四隻。

2022年2月16日 星期三

好湯好麵:好頭好尾棉花雞


某某KOL在上個月,爆出猶如核彈的公關危機,踩住小店去借勢賣廣告,結果人人喊打。

偶然發現此人在上年拍過一條片,介紹大圍區的美食,其中一間食店的外賣牛肉麵,被她狠批味道是廚餘級別。

原來早已有前科。

這間食店,絕非等閒之輩,連續兩年受到米芝蓮推介的「好湯好麵」。

2022年2月7日 星期一

水記:斜路上的過客


可能是全港最巴能閉的牛雜麵店。

只開平日,早上十一點半到黃昏,某些特別部位,開門不久便秒殺。

有酒友早前在Facebook,分享這裡的牛雜相片,誇口說是世一。

因為是少數用新鮮牛雜的地方。

中環吉士笠街斜路的「水記」,已經有十年沒有踏足,過年前要上去雜誌社拿年糕券,經過見到有空枱,即刻坐低。

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潮州人Ciuzauese(大埔店):新張之喜


太子界限街的「潮州人」,憑著一碗花膠米粉打響名堂,今個月再下一城,在大埔舊墟直街開分店。

能夠在逆市期間擴充營業的小店,當然是有一定實力,市場反應是最誠實,以前只賣情感的日子已經過去,現今市道差,汰弱留強是必然定律。

分店正式開張第一天的中午,我拉埋大埔朋友A先生,一起去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