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任你點車仔麵:嗱喳花膠車仔麵



想問問大家,近年新派車仔麵越來越多,到底你們可以接受到那一個程度?

加隻龍蝦?

整隻鮑魚?

來一塊叉燒?

配埋花膠,得未?

如果你是食古不化,堅持車仔麵要嗱喳的話,當你見到我以下介紹的車仔麵店,恐怕會破口大罵。

任你點車仔麵,在深水埗黃金附近,聽說這裡像日式拉麵的概念,融入在車仔麵裡面,抱著好奇心來一試。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Bungalow:夜場生日飯



前土瓜灣之友T,經常用Eatigo訂檯食飯,她說起碼超過三十次,當中絕大部份是半價,誠為精打細算的一族。

首先,你要有一份工,可以早下班,晚上六點準時開飯,才能享用那些早鳥優惠,她行,我也行。

她說請我食生日飯,我提議不如在Eatigo裡面,找一間在星期六黃昏時段,有半價優惠的餐廳。

中環雲咸街的Bungalow,訂了之後才告訴我,好像知道我一定會喜歡。

(我之前去過啦,還OK。)我對T說。

(咁我未試過嘛。)既然是她請客,我當然沒有反對。

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三一 Trinity Food:三位一體韭菜餃



昨天在友人羊家妹。迷你黑洞的Facebook,見她介紹一間頗有趣的餃子店,位於石硤尾的三一 Trinity Food,二話不說,即刻動身去試。

以前就讀的中學在偉智街,午飯時間不時來到這一帶,逛白田商場,以前有漫畫店唱片店,雖然口袋經常只得十元八塊,但已經是一個很過癮的飯後節目。

還記得南昌戲院嗎?我第一次看日活院線鹹片,就在這裡,廿多年前的往事,每次再踏足此地,總是想起。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韓雅林:生日之韓燒




日理萬機的友人,百忙也抽空請我食餐生日飯,心底裡非常感激他對我的重視。

因應他最近的飲食習慣,我揀了數間餐廳給她選擇。

最後,我們去的地方,不在我的名單上。

他提議不如到銅鑼灣的韓雅林,爆出一個小小冷門。

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我在Taste of Hong Kong 2018吃過的。。



猶記得上年Taste of Hong Kong,其中一天下著大雨,我沒有帶雨傘,只穿上連帽外套來到會場,當日W Hotel在會場內開Pop up,全身濕透喝雞尾酒,點滴在心頭。

轉眼間,這個一年一度飲食界盛事,再度在中環海濱舉行,有不少人說Taste of Hong Kong是Wine and Dine的升級版,單看門票價錢,餐廳的陣容,已經說明一切。

活動的第二天,天朗氣清的中午十二時廿五分,來到會場門口,準備等候進場。

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三月,三日兩場窮L局



三月,是我的生日月,由月初到今天,仍然有朋友請我食生日飯。

同時間,今個月的窮L飯局,總共開了兩場,三日兩局,行情非常緊湊也。

剛過去的星期一,再次來到受到米芝蓮推介,太子的聚興家,連開兩局,這是徇眾要求的一局,上次實在太誇張了,一開event,五分鐘左右要截龍,坐滿三圍人馬。

今次,兩圍好了。

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FRANCIS:聖佛蘭士街的特拉維夫小酒館



灣仔聖佛蘭士街一界,早在十多年前已成為城中另一個潮流熱點,有法國人開設的時裝店,簡約的北歐時裝店,加上一些個性餐廳,與原有的大牌檔,拼音出新舊互融的畫面。有段時間約朋友在此,我通常稱它為小法國。

(就喺小法國度等啦!)某一年我生日,好友小寶請我到區內的法國餐廳午飯,雖然不是甚麼驚天動地的美饌,直到今天,我依然難以忘記這個充滿法式風情的下午。

聖佛蘭士街的Agnes b結業多時,原有的位置,最近變成一間帶有中東加歐陸氣息,走輕鬆路線的西餐,名字為Francis

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鋒記小炒王:雙魚雙星會



今年的生日飯,由月頭食到月中,暫時月尾還有兩局,承蒙朋友們的厚愛,我無以為報。

年青朋友華仔,想請我食餐飯,作為賀我又老一歲之喜,我提議不如叫多些朋友,最緊要熱鬧。

隨口開出兩個地點,一間是接近七年沒有去的小炒店,另一間是從未去過的小炒店。

最後選擇了後者,早一個星期前致電訂檯,筲箕灣的鋒記小炒王,久仰大名。

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談風:vs:再說:塘西話今天





本地數字樂隊tf:vs:js,一直在牛頭角廠廈裡面,擁有自己的天地,後來更開起餐廳來,名叫談風 VS 再說,走創作西餐,尤其是北歐風的路線,開業以來廣受文青,甚至不少愛吃之人歡迎。

我曾到訪過兩次,都是與文青朋友同行,本來想去第三次,但好友小寶沒有空而告吹。

上年,餐廳因為牌照問題被逼結業,因而引起軒然大波,與鄰居Hidden Agenda殊途同歸,惹來食客們惋惜之聲。

到底,談風再說會否在別處重開?當然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

月前,終於傳來好消息,它們選擇在石塘咀重新營業。

藉著自己生日,便拉埋文青朋友YH,來到港島城西一角,與這位舊朋友重聚。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Pete's Place:高街的生日飯




隱身在西環般含道上面小巷,以澳洲和牛饗客的扒房The Den,價錢經濟實惠,年前與台北朋友到訪,吃得我倆直豎姆指。

上年年尾,The Den在同區的高街開設姊妹店,名叫Pete's Place,主打帶有南美風味的西餐。餐廳負責人早前曾經私訊我,說想邀請我來試菜,最後卻因我沒有回覆而不了了之。

好友文青A君見我生日,說要請我食餐飯,我提議不如去西環高街,這念頭就只是一剎那。

有間意大利餐廳,我一直想試已久,但同時間,我想起這間The Den的姊妹店,擇好良晨吉日之後,即刻訂位。

與Restaurant Week撞個正著,餐廳方面說只能安排靠近廚房出口的二人檯,我倆倒也沒有所謂,只怪我時間太過倉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