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橫綱YOKOZUNA:十年




如果我問大家:你們第一次吃拉麵,在何時何地?

相信有些朋友不記得,又或者不敢答。

(我話係味千別府的話,你一定笑我啦!)

不諱言,我第一次吃日本拉麵,大約係二十年前左右,地點好像是一間已結業的港式日本料理。

回想那個年頭,日本料理在香港正在起飛,高級的我不能碰,平價的,主要是任叫任吃的放題,或迴轉壽司。而拉麵店的佔有率,只靠別府,味千這類連鎖支撐大局。

後來,在尖沙咀利時對面的札幌,終於吃過人生中,最像樣的拉麵,這是後話。

還有油麻地的橫綱,屈指一算,1987年開業至今,差一年就三十周年,相信是全港歷史最悠久的拉麵店。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Alibi - Wine Dine Be Social:高地威士忌飛行




得知友人L小姐,近期生活不甚如意,男人老狗,無須追問太多,不如約個時間Happy Hour,傾談一下。

約會當日的早上,她說要OT,來不了。

本來,我與她相約在旺角Cordis酒店的Alibi,由年頭開始,增設Whisky flight推廣,每個月皆以不同的地區作主題,以優惠價自選三款威士忌。

酒店公關早在半年前,已經想邀請我來試,奈何一拖再拖,拖到今天,誰不知友人的爽約,莫非註定只有我一人暢飲?

於是問問我老總,有沒有時間一起飲兩杯。反正我們的大本營,只是隔一條馬路。

(臨急臨忙,飲唔飲威?男人要威,否則就失威!)我半開玩笑地問。

老總:(OK,幾點?)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Involtini:落入凡間的米芝蓮



貴為米芝蓮三星的意大利餐廳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一直在我的wish list已久,奈何價格高昂,午餐要過千,除非有人請,否則我真的不捨得。

得知Bombana其中一位高徒,Jack,月前自立門戶,與數位朋友合資,在銅鑼灣駱克道商廈裡面,建立屬於自己的舞台,Involtini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猛烈南瓜在Metro:花花世界@唐人館



年前在中環置地廣場開業,與同系「港島廳」一樣走高級中菜路線的唐人館,月前進軍海港城。餐廳本已坐擁維港美景,但為了隆重其事,還請來鄧永鏘爵士負責室內設計,以上世紀戰前的上海風混合西洋風,有如墮進花花世界的紙醉金迷,與置地店的沉實古典美截然不同。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Isono Eatery & Bar:紐約五十大廚師 - Sarah Simmons的炸雞



PMQ裡面的VASCO,月前極速變身為The Drawing Room,樓下的Isono,面目依舊。

開業接近兩年,一向以casual風格,來演繹西班牙菜,年前曾經收到其現金卷,可惜最後未能抽空,最終送贈給其他朋友。

不過,由今個月開始,餐廳定期與世界各地的著名餐廳,來個crossover,以美食作交流。這個跨國合作計劃,以紐約五十大廚師,Sarah Simmons打響頭炮,她將其餐廳 Birds and Bubbles的招牌菜式,帶過來香港,食客們有福了。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豚燻:櫻花木煙燻叉燒



在清酒專家T先生的Facebook上看到,銅鑼灣又有新拉麵店。

哎,又是豚骨拉麵。

最特別之處,叉燒先焗後以櫻花木煙燻。

咦?有點意思,即刻留言:要試。

謝斐道的豚燻,選擇與一蘭為鄰,聽說是與同區的日本料理 - 漁獲浜燒,份屬同一系人馬。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拍板小館:窮L一起拍拍拍



本來,我沒想過在拍板小館搞飯局,因為身邊有很多朋友去過。

開飯周慧敏高呼:(我未去過喎!)

M:(有興趣,你係咪搞先?)

酒友:(去完都可以再去!)

寡不敵眾,闊別四個月的窮L飯局,在拍板小館擺下擂台,連開五圍,反應熱烈得此料不及。

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呼吸咖啡電單車主題咖啡店:呼吸重現土瓜灣



在這個功利主義的社會,竟然可以容許一間咖啡館,由裝修到開業,時間長達兩年之久?

四年前,我經常去的白宮冰室,無聲無息地結業,數個月後,呼吸飯店開業。

艱苦經營了一年半載,飯店亦關門大吉,那時聽聞過,將會改裝成為咖啡館。

好了,隔離舖先有紋身Barber shop進駐,而這間一直聞樓梯響的呼吸咖啡,好像歎慢版似的,兩年以來,進度極之緩慢。

我心想:會否懶尾收場?

終於,兩個月前,石硤尾美荷樓的呼吸結業,土瓜灣店隨即開業,莫非是一早寫好的劇本?

我又想到:老闆一定很有錢,交了接近兩年空租。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海景軒:夏日菌香飄揚



不時不食,從來是粵菜的其中一種精粹,懂得去運用時令食材,將味道推上極致,方為大師傅之表現也。

海景軒的梁師傅,正是我心目中的高人,一向沒有與他作出任何約定,要規定自己何時再訪,總之,時機一到,便乖乖自動歸位。

今個夏天,梁師傅以菌類入撰,創作出一道一道非常夏日的菜式,全賴漂亮,知性,兼聰明伶俐的街坊C小姐作出安排,我們一眾好食之仕,再次坐在海景軒的大廳。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猛烈南瓜在Metro:翠亨邨@北京美味在香港



一般人對北京菜的認知,都止於片皮鴨或京葱爆肉等,但親身去過當地的人就會發現,北京菜豈止這麼簡單呢?猶記得在王府井街頭隨處可見的烤羊肉串,令人齒頰留香,久久未能忘記。意想不到的是,這些來自北京大街小巷的經典小吃及傳統節日菜式,在香港翠亨邨也能再次重現。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聯發茶餐廳:中午限定茄牛飯



凡是帶有某間名店背景的食店,總會背上甚麼乜乜二世之名,有時候,活在名店影之子之下,反而背負著無名的壓力。

像兩年在九龍城開業,由澳牛第三代打理的聯發茶餐廳,當時被稱為澳牛二世,九龍城澳牛等稱呼。

那時候我曾冒名而來,的確有點像澳牛。

兩年過後再訪聯發,那陣澳牛味,開始散退。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猛烈南瓜五周年




2011年,一班以Openrice為基地的殿堂/資深食家,紛紛開設個人網誌,與Facebook專頁。

(寫Openrice始終是幫人打工,寫blog的自由度較大,而且是完全屬於自己。)

我一直抱著這個想法。

在五年前的七月十七日,為個人網誌寫下第一篇文章,第二天,開設Facebook專頁,與網誌並進。

五年過後,網誌累積一千六百四十篇文章,加起上來已不知有多少萬字,總瀏覽率高達三百多萬,連帶我的Facebook專頁,讚好數目每個月穩定上升,已經超過一萬,在沒有打假波,比錢買LIKE買廣告之下,有此成績,已經很滿意。

趁開blog五周年的今天,回顧一下這五年來,我在部落客之路,發生過甚麼事?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炎天丼:街坊價天丼




五月尾的台北之行,印象最深刻除了威士忌之外,與友人在台北車站的微風廣場,吃過的價廉物美的天丼,也是令我回味至今。

上個月,在Facebook看到有間日本天丼過江龍,秋光,在銅鑼灣登陸,身邊已經有不少朋友到訪過,評價只是一般,價格貴之餘,更未去到預期中的水準。

本來想爭著上頭注香的我,唯有靜觀其變。

日前在網路上,發現一間位於大埔太和,專買天丼的小店,一個海老天丼,連沙律,麵豉湯,只須$55!

名叫炎天丼,只能容納二十人的小店,在汀角路的明星旁邊,與大埔超級城,距離只有五分鐘腳程。

彌敦左岸:雙星報喜



以前曾經研究過一個無聊問題:為何有很多朋友,都是在七月出世?

其中一位朋友:(可能晚秋的涼意,最適合做那回事。。)

亦有位已為人母的朋友解釋:(迎合返入學時間!)

原來,射精真的要擇時神,並非想射就射咁簡單。

兩位七月之星,不老的水晶與型佬奇雲,繼上年一起擺大壽之後,今年再下一城。

不過由銅鑼灣樓上的咖啡店,移師至尖沙咀赫德道酒吧 - 彌敦左岸

一向龍蛇混集的赫德道,劈場林立,名字充滿法國風情的彌敦左岸,是一間既可以喝酒,晚飯,亦會舉辦小型音樂會的地方。之前在龍小菌的Facebook上看到,他們的樂隊,不時在此開show。

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珠江酒家:一皇四后真澄流露



重口味,是不分男女老幼左右忠奸孿直,起碼,像這晚而言,有四位不同個性的女生,與我一起到太子邊陲,出名重口味,環境極麻甩的珠江酒家

五年前首訪的時候,飯店裡面的客人,差不多全部都是粗聲粗氣,視禁煙令如無物的麻甩佬,我們一班中同聚會,成為全場平均年紀最小的一檯。

今時不同往日,或者是網路發達,好東西一傳十,十傳百,這晚的珠江,再沒有以前的江湖味,食客大多是斯文上班一族,或打扮入時的年青男女。

包括我這一行五人的一檯,除了我。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猛烈南瓜在Metro:夏日傾情@Popsy Modern Kitchen



常言道生活不離藝術,藝術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包括你的行為、衣着、說話也可以是一種藝術。踏進中環The Wellington 5樓的Popsy Modern Kitchen,便感受到花花世界的燦爛,繼而開始一趟色、香、味的藝術旅程。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莆田:這一晚,化身成蟶鬥士



說到蟶子,做法不外乎蒜蓉粉絲蒸,或者是豉椒炒,當然,還有其他烹調方法,不過以這兩種做法比較普遍。

最近,在香港有五間分店,來自新加坡的莆田,推出一系列以蟶子為主題的菜式,鑑於反應熱烈,本來由今年四月,供應至六月尾,如今延長至八月尾。

這晚來到銅鑼灣利舞台店,化身為蟶鬥士,拿起筷子,擺出一副戰鬥格。

蟶子?有甚麼可怕?我多多都殺!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星座冰室:狂呼我空虛!空虛!



年少輕狂不夜天,回想當年,其實只是夢一場。

施丹headbutt馬達拉斯的一夜,已經是十年前的往事,對柏直而言,與C朗捧歐國杯的距離,好像只是昨天才發生。

他與美雪的情緣,一切由意大利贏世界杯開始。

當時,美雪與男友陷入冷戰,因她的美色,而刻意無時無刻獻殷勤的柏直,晚上下班後text她:(有無興趣出嚟睇世界杯決賽?)

估不到,對足球冷感的美雪,爽快地答應。

柏直:(第朝你唔使返工?)

(我辭咗工啦,昨天是last day。)美雪高八度回應,好像質疑柏直,為何不知道。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譽麵坊:獨步江湖南乳雞球



開了這個部落格,差一個星期就五歲,一共寫了一千六百多篇文章,有米芝蓮三星亦有街頭小吃,原來,我未曾為土瓜灣的譽麵坊,留下記錄。

由以前在海悅二樓年代開始光顧,後來搬到譚公道尾的地舖,年前遷至新山道現址,孟母三遷,都是為了一碗麵。

在土瓜灣成長的朋友,沒有理由未來過,尤其是你當年在土瓜灣讀書,十多元一碗麵,抵食夾大件,對於零用錢不多的學生哥,堪稱窮L救星。

越北牛肉粉專門店:下午茶的pho



對上一次吃越南牛肉粉,應該是年初,在Pho Bar的一碗美味牛肉粉,我還說這種似曾相識的味道,令我想起年多前,與好友小寶在巴黎吃過的火車頭。

友人陳真說過:(X!北美啲pho先似樣,香港果啲,無味嘅!)

我未試過在北美吃過pho,沒有意見。

始終想念著在巴黎嚐過的味道,當然,人物也是重要因素。

這天下午路過紅磡,本來想去時新吃個漢堡包,奈何太多人,排隊排到出門口,我真的第一次見。

次選是文華冰廳,可能我來晚了,已經拉閘。

發現對面有間應該是新開不久,主打越南牛肉粉的越北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拉麵陳的暑期限定:四台聯播葱華冷麵



在人稱拉麵陳(Meter Chen)的Facebook上見到,他將會推出,夏日限定的蔥華冷麵。

而且是在他旗下的四間拉麵店(俺之沾麵隱家海老名混亂拉麵),一起推出。

月前的鰹之一滴,只限隱家與俺之沾麵供應,每個時段只限十碗,因時間關係,未能抽空一試,今次的蔥華拉麵,無論去拉麵陳的那一間拉麵店,也可吃到。對我而言,還是混亂拉麵,最為方便。

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The Drawing Room:畫出彩虹




The Drawing Room在昔日的銅鑼灣年代,曾拿下米芝蓮一星之美譽,後來卻因某些原因結業,如今能在PMQ重現實屬一大喜訊。餐廳裝潢與之前的VASCO變化不大,不過由西班牙變成意大利菜,除了菜式風格有明顯分野外,餐桌的配套亦配合到餐廳名字,在筆筒放有數枝不同顏色的筆,供客人於畫紙上即席揮毫。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Aqua:黃昏都市人



外國盛行的Pre-Theatre dinner,亦即是early bird dinner,放諸在香港,好像只有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才會出現的優惠。記得以前半島酒店的Felix,洲際的Spoon,曾推出過early bird dinner menu,兩個人不用一千,便可以入場。

又或者,普通港人又怎會那麼早下班,能夠在黃昏時段安坐在餐廳的一角,與朋友們共享晚餐?除非,你像我,下班時間早,兼不用加班。

與我份屬鄰居的T小姐,(其實,我與她的住所,只是一個巴士站之隔,不到十分鐘的腳程。)本月是她的生日,借故請她吃一餐,地點在尖沙咀Aqua

全因這裡剛推出Sunset menu,三道菜,每人$498。

無獨有偶,她下班時間與我一樣地早,兩個人在黃昏時間,居高臨下,遙望著維港,只談風月,不談足球。

(記著,唔好著妳啲波衫!)我千叮萬囑。

當然,我也沒有穿球衣,一個英格蘭,一個德國,隨時擦出火花,恐怕不歡而散,哈哈。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大班樓:亞洲五十大餐廳之一



五年前開blog,第一篇文,就是寫大班樓。

我對它,有一份莫名的情意結,下月初,將會在這裡擺兩圍,非常期待。

位於中環邊陲位置九如坊的大班樓,在金碧輝煌的招牌下,標榜原汁原味的大廚鄧天手上,將精心挑選的食材化成一道道令人拍案叫絕的佳餚。連續數年成為亞洲五十大餐廳其中之一,成就斐然。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龍鳳祥餃子坊:麥文記的新鄰居



晚上十一點多下班,不時到佐敦白加士街的麥文記宵夜,發現在它與麥奀記之間,新開了一間名叫龍鳳祥餃子館

似曾相識的名字,原來是灣仔龍鳳餃子館的分店。

灣仔店開業多年,一直未有機會到訪,與公司的距離只有十分鐘腳程的佐敦店,對我而言是非常方便。

每逢去北方餃子店,總會拿我最喜歡的土瓜灣巧興相比,是感情分大晒也好,是水準實在超班也好,沒有一間能比得上它。

晚上十時仍然開門營業,直至十一時關門。

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BOND:小大坑的邪惡軸心 - 芝士意粉



把原隻巴馬臣芝士的中心挖空,然後放意大利粉,意大利飯下去煮,最後成為充滿芝味的妙品,聽罷,你們想試嗎?

我對它的印像,在數年前某個飲食展覽,淺嚐過之後,一直念念不忘。

上星期,見到有網友上載cheese wheel pasta的照片,心想:(他幾時去了歐洲?)

看看打卡,原來是剛開業不久,位於大坑的B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