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奇蹟拉麵:奇蹟不再


昔日在屯門的「奇蹟拉麵」,月前在女人街再戰江湖,開業初期,風頭一時無兩,門外閒閒地起碼有十幾人在排隊。

當時我在想:「一生懸麵外面條人龍,應該被拉咗過去。」

不久,爆出湯包事件,對於它們的影響可說不小,更有拉麵權威試過之後,慨嘆水準大跌,奇蹟不再。

現在平日中午時間經過,再沒有人排隊,直行直入一位沒問題,我要求坐吧枱,店員提醒該位置比較熱。

沒所謂啦,吃一碗拉麵的時間很快,出一身汗,無傷大雅。

2023年9月21日 星期四

文苑飯莊:山下中菜


平生未曾踏足過黃大仙天馬苑,今次就因為飯局而來,月前有間走中高級路線的中菜「文苑飯莊」,進駐這個鳥不生蛋的死場。

近月的社交網站,經常見到有人分享在這裡的餐飲經驗,有讚亦有彈,好奇心的驅使之下,相約圍內的朋友,看看有沒有興趣一試,訂位並不困難,平日的話,早一個月便可。

最終召集了九位朋友,一行十人,坐在飯店的酒櫃隔離的大枱。

菜單當然早已安排好,事先還要落訂,幸好大家都準時沒有甩底,乘坐交通公具也有不少選擇,當然你可以坐的士或叫UBER,那就最方便快捷,乘坐11K巴士在天宏苑下車,行過去天馬苑商場,不用五分鐘。

2023年9月15日 星期五

Shoreditch:東倫敦至西環


Shoreditch,是東倫敦的一個區,近年已發展成為當地的潮流熱點,亦是我喜愛流連的地方,有獨立廠牌唱片店、古著店、時裝店、市集、酒吧,中上級數的餐廳等等,今年我生日正日,就是與好友在該區的米芝蓮一星餐廳,吃了一頓精彩的午餐。

數千哩以外的遠東,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西環有間名叫Shoreditch的餐廳,主打英國菜,走創作路線,數年前剛開業時到訪過,留下不錯印象。

相隔個多月,由倫敦East End,走到去香港島West End,同名同姓但風馬牛不相及,目的卻是一樣:吃一餐好。

2023年8月29日 星期二

吔嘢事無所:人人為吔



很多廣東話名詞,隨著歲月而消失,現在很少人用飛仔飛女油脂仔油脂妹,甚至是老泥妹,取而代之是MK仔女,用「阿燦」來形容新移民,放諸今日肯定被投訴歧視。

唔使問阿貴,來強調自己對事情非常清楚,不用再向其他人求証,今時今日已無人講。

返屋企吔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絲苗米廣告,播到街知巷聞,人人為吔,莫理生與熟,軟硬天師都識得唱。

吔屎啦你,「旺角卡門」的烏蠅哥經典對白,吔,代表吃,又是近乎失傳的廣東詞語。

灣仔集成中心的「吔嘢無事所」,我只能用相逢恨晚這四個字,來形容我與這間在灣仔集成的三文治店之關係。

今個月初才首訪,發現得太遲了,做埋這兩天便結業。

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太子海鮮菜館:二人小炒


上季英超煞科前夕,與文人朋友M小姐在君悦酒店的扒房午飯,當時還認為下次大家會在日本見。

今個月初,她家有喜事回港一趟,又約飯聚,麻甩一點,吃小炒可以嘛?

數年前,我曾經在都市日報的專欄,介紹過一間長沙灣的飯店,及後我在此搞過兩場大局,其中一場更得到台灣威士忌的香港代理贊助,全場果酒,兩款入門款威士忌任飲,實在有點意料之外。

「太子海鮮菜館」,相隔四年再來,老闆文偉龍師傅,依然親力親為,在場內打點一切。

2023年8月21日 星期一

陸羽茶室:七月飯局


今年初N小姐在「陸羽茶室」二樓擺一圍,相隔差不多半年,輪到我做搞手,她在上個月回港舉辦婚禮,預先跟我講定最好在那一天開局。

上次坐在地下大廳晚飯,已經是上一個兔年的夏天,當年出席的人馬,早已各散東西,再沒有可能坐在一起了,人生就是這樣,年紀漸大對此處之泰然,勉強無幸福,沒有甚麼可惜不可惜。

若非樓上有人包場,我開兩圍也沒有問題,這晚一張大枱坐十五人,擠逼一點。

2023年8月13日 星期日

Amalfitana :人約黃昏吃薄餅



數年前在蘇格蘭北部城市延文禮士的「Black Isle Bar」,吃過大件夾抵食的薄餅,因為我下榻其旅館,所以可享有住客優惠,今年將會重遊舊地,到時又要飲兩杯。

上星期五,相約與芬尼學英語的T小姐,到中環雲咸街的「Amalfitana」晚飯,網上得知這間餐廳的薄餅,近年被不少人推崇備至。

預訂晚上七點,我早到有著數,下午三點至七點是happy hour,指定飲品有特價。

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

Arcane:轉戰中環生日飯




以前請好友E小姐吃生日飯,十居其十在尖沙咀區,最好是在海港城裡面,或者在數百米範圍之內,所以有兩次去「Epure」,前年行到去中間道的「鮨燐」,已經是比較路途遙遠,不過都是穿過條地下隧道,免卻日曬雨淋之苦。 

現在她轉戰中環,今年就在安蘭街的米芝蓮一星餐廳「Arcane」,慶祝她又大一歲。

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

珍姐海鮮火鍋飯店:火鍋店的中午



仍未有機會要扮成某種階層,落去蘭桂坊滾,我說的是和安里的「珍姐」打邊爐。

午餐就去過兩次,一次是上年愚人節,當時吃著肉味濃郁,入口軟滑的老蘭嫩牛,自家調製的醬油,再與爽滑的蔥油撈麵混合,再喝一口湯,滿足感不言而喻;耳邊傳來的是張國榮的名曲,歷久不衰。

昔日這條小巷,曾經出現過「豚王」,今日有珍姐延續這股人氣,有朋友搞在此搞局,但沒有我份,可能我與她約的飯腳夾不來吧,自己又訂不枱,唯有繼續等待。

日前平日早上十一點半經過此地,隔著玻璃看到裡面有位,即刻入去。

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米蘭:法式意大利優雅@Seta



在英國最冷的時候行開一陣,這數天在米蘭的日子,天氣和暖,一件薄身外套,裡面只穿短袖tee足以走天涯,晚上保險一點,加多件茄士咩jumper;大部份時間放晴,雨水沒有一滴,也稱得上是幸運吧。

五日四夜的旅程之中,最重磅的飲食體驗,位於米蘭文華東方酒店,米芝蓮兩星的「Seta」,相對其它在倫敦的同類型餐廳,這裡比較容易訂位,早兩個星期上官網看看,任何日子任何時段皆有枱,而且無需預先輸入信用卡號碼,酒店似乎對客人非常信任。

服飾smart casual便可,腳下的雪白Common Projects,絕對有資格行入餐廳,否則我要就地買對皮鞋應戰。

我被安排坐在窗前的一角,隔著玻璃,窺看恬靜的內園風景。

2023年7月15日 星期六

新龍城茶樓:下半年開始

 


移居馬來西亞的朋友D先生,上個月回港數天,召喚在老地方打邊爐,但我要上班而未能赴會。

「第二日飲早茶得唔得?」

「得!」

七月第一日的早上,原定計劃去石硤尾「中央飯店」,搞手S先生臨時改變主意,轉去牛池灣的「新龍城茶樓」。

對我們就更加好了,一行六人,有四個住在土瓜灣,兩個九龍東,一程21號巴士直達,無需左轉右轉。

2023年7月7日 星期五

唐閣:蓬萊仙島夜


又一次得到雜誌社社長N先生的關照,邀請我出席上個月在尖沙咀朗廷酒店,米芝蓮三星中菜「唐閣」舉行的晚宴。

主題是山東煙台蓬萊丘山谷的「Mystic Island Winery」,其一系列的葡萄酒,與菜式的配對,N先生事先拋下一句:

「記得要business attire喎!」

六月晚上身穿西裝,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從家中樓下坐的士到酒店門口亦然。

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Forkers:告別土瓜灣



請友人小菌食生日飯,地點第一時間想起土瓜灣「Forkers」,因為大家都認識餐廳主廚葉師傅。

訂位時才得知,原來這間位於巷仔裡面的餐廳,將會在下個月中搬去灣仔,由即日起直至結業,全單有八五折優惠。

連同今次,已經是第四次到訪,但是上一次已經是四年前的秋天,隔了一段疫情,期間曾經初現一絲曙光,有晚在隔離「楚撚記」飯局,之後過來探班,當時還預訂一晚包場。

可惜疫情加劇,政府晚市禁堂食,一切淪為空談,當時席上有些朋友,現在已遠走他方,口口聲聲說復常,但現實是回不了去。

2023年6月29日 星期四

倫敦:周日燒過籠牛肉@The Parcel Yard


人生路途並非一帆風順,飲食亦然,時間與胃部空間皆寶貴,我現在挑選餐廳都算好小心,但偶然都會中伏。

三月中的周日早上,由曼徹斯特坐火車南下倫敦,中午到達Euston,首先把行李放在旅館,這晚住在King's Cross站隔離的「hub by Premier Inn 」,三年前曾經在Brick Lane店住過四晚,感覺不錯,今次見到周日晚上的房租只須£69,就在此宿一宵,第二日又要坐火車北上。

路過3/4月台,擠逼得水洩不通,我一向不是「Harry Porter」迷,這般玩意並不屬我的,純粹行去借個廁所,然後到樓上午飯。

2023年6月23日 星期五

倫敦:長途機之後的米芝蓮三星生日飯@Alain Ducasse at The Dorchester


政府撤銷口罩令第一天,正是我的悠長假期開始,當日早上乘坐直航前往倫敦。

十四小時的飛行時間,睡得不太好,一連看了十多集「男親女愛」(當然不斷fast forward啦)打發時間,所以一到埗就疲憊不堪,但是又不能一到旅館就倒頭大睡。

因為當晚與友人KL晚飯,她預祝我生日,選址更是令我意想不到。

「Alain Ducasse at The Dorchester」,米芝蓮三星之名,如雷貫耳,當她訂了枱之後告訴我,登時嚇了一跳。

友人與我同一日到達,不過我在Heathrow,她在盧頓機場;我在香港過來,她在瑞士過來,只是三數小時的旅程,我梳洗過後,換上西裝恤衫領帶,仍遮蓋不到一臉倦容,她依然保持上佳狀態,哈哈。

2023年6月18日 星期日

倫敦:最後一夜的法式薄餅@La Petite Bretagne


2014年的法國五月,我們在巴黎的酒吧,觀看皇馬對馬體會的歐聯決賽,完場後經過一間法式薄餅店,順理成章成為我們的宵夜,邊行邊吃,去到地鐵站,剛好吃完。

事隔差不多九年,我們再次一起嚐此味,不過地點在倫敦。

這晚是我在倫敦的最後一夜,第二日就回港,當晚在Hammersmith Eventim Apollo看Morrissey演唱會,事前沒有刻意去找餐廳,在附近找到一間很英式的酒館,但看看名字,再見到裡面擺放的雜誌,原來是屬於Wetherspoon旗下。

至今仍未踏足過任何一間Wetherspoon,不想破戒。

好友提議到附近的法式薄餅店。

「La Petite Bretagne」,上網查一查,二萬幾間倫敦餐廳之中,排名九百幾,應該不錯吧。

2023年6月15日 星期四

天沢:潮退之後


不出所料,當全世界解除旅遊限制,可以四圍飛之時,以往預約困難的Omakase,現在已經輕易訂位。

像尖沙咀的「天沢」,平日的話,隔一日在網上訂也可。

早已記低在飲食名單裡面,拖到熱潮退卻才上門,算是人棄我取嗎?暫時未有計劃短期內去日本,或者是秋天後的事,光顧本地的日本料理,就是當前能夠做的事情。

有時吃好一點,都要找個心安理得的藉口,這次與上年到訪「志」一樣,慶祝支持的球會死裡逃生,不用降班。

那些非球迷/勝利球迷/不算太熱情的球迷,是不會明白與球會休戚與共的心情,雖然足球並非高於生死,但肯定佔據了生命中一部份的喜怒哀樂。

2023年6月12日 星期一

曼徹斯特:哥廸奧拿的家鄉菜@TAST Catala


曼城球星根杜簡的太太,抱怨在曼徹斯特無啖好食。

領隊哥迪奧拿看似生氣地回應:「她肯定未去過我的餐廳。」

更不會再讓根度簡上場。

當然以上只是戲言,否則今季球隊未必能夠成為三冠王,上星期歐聯決賽,以隊長身份高舉獎盃,可能會是廸布尼。

路經曼徹斯特停一晚,第二日飛去米蘭,爭取時間與移居當地的友人L見面,選擇午餐地點的重任,她交由我決定。

就是哥帥的加泰隆尼亞餐廳「TAST」。

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曼谷:避雨暫借咖喱雞麵@Ong Tong Khao Soi


沒有計劃的行程,一切源自突然的大雨。

中午到Ari站附近遊蕩,天有不測之風雲,由陽光普照到烏雲密佈,只需半小時,沒有雨具在身,見勢色不對,即刻行去BTS站。

沿路經過一間當地有名,米芝蓮推介的泰北咖喱麵「Ong Tong Khao Soi」,既然未吃午餐,不如入去避一避雨。

2023年6月9日 星期五

曼谷:百貨公司隔離路邊海南雞飯@興興


乘坐BTS到Phrom Phong站,目的是去一去位於The EmQuartier裡面的「Cafe Kitsune」,數年前去過東京店,現在連台北也有,然而香港就仍然只能買Maison Kitsune的衣服,似乎並沒有開設咖啡店的意圖。

純粹喝杯熱情果特飲,一早看中的曼谷限定tote bag,已經售罄,坐了一會,差不多到晚飯時間,是時候行過對面The Emporium。

當然不是shopping,只是在百貨公司隔離的路邊攤,吃個海南雞飯。

「興興海南雞飯」,半年前錯過了,今次順利補中。

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

曼谷:Siam Paragon Food Court隨便吃


最後一天在曼谷的早上,才想起要到Siam Paragon的「Kinokuniya」買書,那本是行遍香港所有書店,也找不到的藝術書藉,但我又不想上網訂,既然一場來到就碰運氣吧。

雖然棄掉了些舊Tee,加入了厚達二百多頁的硬皮書之後,我的背囊又增添了一點重量,乘坐廉航就一袋走天涯嘛。

懶得去想吃甚麼,直接落地庫的美食廣場打個圈,狀態不及上年尾在Terminal 21,連掃三檔的勇銳,話須如此,最終也能光顧了兩個檔口。

可以在這個華麗商場裡面的美食廣場佔一席位,相信非泛泛之輩,當中有些是米芝蓮推介。

2023年6月5日 星期一

國金軒(中環):大師出馬



尖沙咀美麗華酒店的「國金軒」,曾經到訪過好幾次,中環IFC就一次都未去過。

友人N小姐在此搞飯局,原因是請到飯店總廚,江太史江孔殷家廚李才嫡系傳人  - 李霖師傅,為我們主理這頓盛宴,價錢是接近天花版級別。

所以當飯局作實,我就開始儲錢準備,省了四餐,為了這一餐,說好了免開瓶費,又要帶定珍藏多時的香檳赴會。

差不多夠我買一張來回歐洲的機票,但機會難逢,今次錯過了,還不知有沒有下次。

2023年5月28日 星期日

米蘭:陽光普照Carbonara@Maccheroni Cucina Italiana


雖然我不是去羅馬,但身處意大利,還是想一試當地的Carbonara,上網google一下,best carbonara in milan。

「Maccheroni Cucina Italiana」,在Tripadvisor排名第一,而在米蘭六千多間餐廳之中,總排名52。

大部份香港人首次接觸Carbonara,十居其九都是忌廉版本,茶餐廳或港式餐廳,格式相若,極其量在面頭打隻生蛋黃;當見識漸廣,去過意大利餐廳之後,才知道Carbonara只用雞蛋,之前走過不少冤枉路,幸好發現得早,為時未晚。

2023年5月23日 星期二

倫敦:四年四訪Mikkeller London


有些人到外地遊玩,飲食習慣並不會因此而入鄉隨俗,就算只是短短數天也好,總要找些熟悉的味道來祭五臟廟。

正如華人要走去唐人街食中菜。

去到那裡也要吃「麥當勞」這類連鎖快餐。

更聽過有英國人,無論去到那個城市小鎮,也要光顧當地的「Wetherspoon」,企圖來個全國制霸。

我就凡是去到有「Mikkeller」的國家,定必到此一遊飲兩杯。

由數年前遊哥本哈根開始,之後去過東京、曼谷、台北,當然不少得倫敦。

位於東倫敦的「Mikkeller」,從Shoreditch High Street站步行數分鐘便到。

2023年5月19日 星期五

植幕宵:寂寞思拉麵

 



尖沙咀漆咸圍的拉麵店「植幕宵」,以醬油蝦湯為主打,最近被不少人追捧。

見到店名三個字,我想起某床褥牌子。

又會想起寂寞時候的宵夜。

無論字面的意思是甚麼,總之一入到去這間麵店,濃郁的蝦味瀰漫。

同一時間,只能容納七位食客,我在中午十二點十分到達,剛好有最後一個位,搭枱是必然。

2023年5月10日 星期三

JEP by Involtini:真係好耐無見

 



「真係好耐無見。」

當我坐在「JEP by Involtini」一角,被大廚Jack認出,就以這六個字作開場白。

上一次來已經是上年二月尾,當時我並沒有主動與他打招呼,再上一次,應該是五年前在銅鑼灣店了。

這幾年經歷過的事,盡在不言中,簡單的一記打招呼,聽落去好像很平常,但心裡感覺有點回頭已是百年身的欷歔。

2023年5月7日 星期日

倫敦:英格蘭葡萄酒逢知己@Balfour


英格蘭葡萄酒,在香港始終不算很流行,但我就很喜歡其sparkling wine,好幾次朋友生日,它取代了香檳的位置。

M&S可以找到,款式不算太多,兩年前Cru Magazine搞過的氣酒市集,亦可找到當地好幾個酒莊的出品;有間我平時買開啤酒,葡萄酒的酒舖,對肯特郡的「Balfour」情有獨鍾,引入了好幾款白酒氣酒。

疫情嚴重期間,晚市沒有堂食,逼住自己煮或買外賣,吃滷味,煮海鮮,甚至配風乾火腿,都是配此酒莊的出品。

當時想過,未來可以重新出發的話,一定要到酒莊參觀。

兩個月前,真的可以再飛英國,但抽不到時間到肯特郡,幸好也能在倫敦市中心,酒莊旗下的餐廳,與朋友聚首飲杯酒。

2023年5月1日 星期一

米蘭:百年老字號炸牛腦@Trattoria Masuelli San Marco



在香港經營超過四十年的商戶,已經被稱之為「老店」,但是在外國,過百年歷史老字號,並不罕見。

五日四夜的米蘭之行其中一站,這晚來到「Trattoria Masuelli San Marco」,1921年開業的餐廳,今年一百零二歲。

飲食路線圖在出發前已計劃好,預先訂位是必需,就算最後未能抽空到都靈一遊,起碼也能品嚐一頓Piemonte料理。

2023年4月28日 星期五

白禮頓:臨近海邊吃拉麵@Goemon Ramen Bar


當晚在Brighton看Fatboy Slim之前,好友事前強烈要求,去一間拉麵店。

我:「吓?食拉麵?」

沒辦法,他的亞洲胃正在發作,當日中午在「棋哥茶餐廳」吃過的肥腩蝦子麵,意猶未盡。

離港超過一年,想念亞洲風味,這樣我理解。

他是慰藉腸胃的空虛,我是充滿好奇心,來到這間名叫「Goemon」的拉麵店,師傅與樓面,全部都是日本人。

2023年4月27日 星期四

走出疫境的米芝蓮2023


當全世界在上年頭半年,逐漸走出疫情的陰影,開始生活如常之際,大中華地區依然按兵不動,繼續自我封鎖;去到第三季尾聲,我們的政府才宣佈撤銷酒店隔離令,改為0+3,即是入境頭三日可以自由活動,但要自我監察,更不能到指定場所,包括食肆堂食。

通常來香港遊玩的外國人,行程大約是四日三夜,對於頭三日不能堂食,只能叫外賣,當然沒有太大吸引力,對於本地人就叫做鬆一鬆綁,出外旅遊回來,打包三日就又一條好漢,有出無入,振興外地經濟,神邏輯也。

終於到上年尾,連0+3也解除,正式邁向回復正常之路,最近在街頭,的確見到不少外地人,但市道是否已經好轉?

打開社交網站,不時見到一些餐廳大嘆生意淡薄,有些亦等不到曙光再現而結業;但另一邊廂,有移居海外的朋友回港短暫停留,臨時臨急找一間高級中菜午餐,很難,因為間間都滿座。

社運加疫情後的市場反應,開始浮上水面,有米芝蓮加冕/酒店裡面的餐廳,憑著遊客與消費力強的客人支持,不愁沒生意;反之只靠香港人,但有不少顧客已經移民的中價餐廳,處境最為艱難。

鑒於港澳地區遲開關,今年度的米芝蓮,延至昨日(26/4)才公佈結果,疫情的三年,米芝蓮評審格外開恩,除非表現太過離譜或者餐廳結業/搬遷,否則也不會輕易搣星。

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倫敦:教堂內的Food Hall@Mercato Metropolitano


在香港往倫敦的航班上,斷斷續續只睡了三至四小時,可能相隔三年再次來個long haul,難免有點緊張到失眠。

打開座位前的螢幕,重看「男親女愛」數集,又看看一些飲食節目,就在Stanley Tucci的「Searching for Italy」,介紹倫敦的那一集,發現有間意大利Food Hall很吸引,即時記低在我日後的飲食名單裡面。

位於倫敦Mayfair的「Mercato Metropolitano」,前身是一座建於19世紀20年代的教堂,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曾經荒廢了接近五十年,現在被改裝成為意大利美食廣場。

旅程的第二天,約了朋友在Farringdon晚飯,早了出門口,先去每次必定要到此一遊的Paul Smith特價店,又買了幾對襪,把戰利品放上社交網站,有朋友問我做不做代購,嘻。

既然在這一帶,不如先去教堂崇拜潮聖,只是在附近,步行數分鐘的距離,反正時間尚早;現在有條Elizabeth Line,由Bond Street到Farringdon,中間只相隔Tottenham Court Road一個站而已。

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

好好運快餐店:熱潮過後


由2020年三月起,直到上年秋季取消酒店隔離政策,這兩年多的疫境,大家都困在籠裡不能外遊,變相好得閒,社交網站的各式飲食關注組,在這段時間應運而生。

若不是沙嗲牛肉麵關注組,也不知道有間茶餐廳,竟然憑著沙牛麵平地驚一聲雷,惹來大量食客排隊潮聖。

當然我不會做這般傻事,要到現在開始退燒之時,趁日前早上要到荔枝角工廠區一遊,順便來吃個早餐而已。

「好好運」與「添好運」一樣,都是令人聯想起馬名,的確是有匹「好好運」,十多年前曾經服役,隸屬葉楚航馬房的。

2023年4月8日 星期六

白禮頓:慰藉華人的胃@CK Bistro


標題並非說我自己,是說我好友。

從格拉斯哥出發,坐足九小時夜車,早上到達倫敦Victoria站,然後即刻轉火車南下白禮頓,當晚與好友看「肥仔瘦」。

適逢工業行動,火車班次縮班,但對我毫無影響,準時到達這個南部城市,首先在酒店放低行李,原本要下午三時才能入住,前堂經理說我可以早兩小時回來。

友人要中午才到達,我就先在市內閒逛,旅途上棄掉不少舊衣服,經過TK Maxx,由頭買到落腳;行到去海邊,拿部相機又謀殺了一些菲林,等到好友乘坐的火車將近到達,施施然行去我們午飯的地點。

「上次經過,好大陣羅宋湯味。」好友對這間食肆的印象。

正午十二時才開門,「棋哥茶餐廳 CK Bistro」,非常容易找,從火車站一直向前行便是。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倫敦:東倫敦街坊風情畫@E.Pellicci


疫情期間在YouTube「Insider Food」頻道看到,東倫敦有一間百年老店,意大利人賣英式早餐,廣受街坊歡迎。

終於等到可以飛去英國了,早上乘坐地鐵到Bethnal Green站,一出地面沿著Bethnal Green Road行,「E. Pellicci」去到今日,已經是由第三代經營,它在Tripadvisor網站裡面成績極佳,二萬多間倫敦餐廳之中,排名109位。

2023年4月2日 星期日

倫敦:生日炭燒東倫敦 @BRAT Restaurant


對上一次在外地過生日(澳門不計),已經是三十年前,在加拿大的陳年舊事。

今次三月歐洲之行,正日在倫敦度過,好友請食生日飯,我開幾個地方讓他選擇。

「東倫敦好啲?」我們通常在這區出沒,理所當然。

三年前獨自在「Lyle's」午飯,經過後面的Redchurch St,型店林立一條街,記低了「BRAT」,下次要來試試。

同樣是米芝蓮一星,走巴斯克燒烤料理路線。

當日是星期五,中午時間全場滿座,沒有訂位的話只會望門輕嘆。

2023年3月30日 星期四

諾定咸:黐餐前先啤一啤@Trent Navigaton Inn


整個旅程,只吃了一餐炸魚薯條,不是在倫敦,也不在白禮頓,而是在諾定咸,值得紀錄一下。

當日早上,從倫敦坐火車,到諾定咸探望朋友S先生,上個月尾,大家坐在「陸羽茶室」二樓晚飯,我當時已經講明:「下個月嚟你度黐餐!」

下午時份到達,市內交通尚算方便,火車站外面有輕鐵可直達市中心,先放下行李,再到附近買酒,口口聲聲黐餐,但總沒可能兩手空空上門,特別地揀了兩瓶來自新廠的威士忌,與及一瓶英格蘭白酒。

然後乘搭巴士,與另一位朋友C先生,在酒館會合。

到達了「Trent Navigation Inn」,見到C先生,我劈頭第一句:「原來呢度就喺諾士郡隔離。」

2023年3月27日 星期一

米蘭:初到貴境食牛肚@Trippa Milano


當上年在中環擺花街「Testina」,與友人晚飯之後,已經約定日後若到米蘭一遊的話,定必到訪總店「Trippa」。

出發前三星期,才作實這個時尚之都,成為我歐遊的一部份,機票方面就很容易搞,來回曼城米蘭,乘坐廉航,不包行李,連稅只是37鎊;訂酒店也不難,三百多元港幣,足以住一晚。

但是餐廳訂枱就要𥄫到實,因為每日中午十二點(當地時間),是該店開放未來兩個星期訂枱的時間,結果最終也拿到到埗當日的位置。

不過要晚上九點四十五分。

2023年3月26日 星期日

曼徹斯特:歡樂時光在Altrincham@夏慤Harcourt


在曼徹斯特停留一日,相約已移居當地的友人L見面,於市中心吃過午飯之後,閒逛了一會,然後去飲兩杯。

上個月在曼市的媒體,發現了一間香港人開設的酒吧,名為「夏慤」,即是夏慤道,並非當地的創作歌手Ed Harcourt,地點在Atrincham。

我:「有無興趣陪我試?」

L:「好,喺市中心坐輕鐵,半個鐘就到。」

這個在市中心外圍的城鎮,聽說最近受到當地的foodie熱愛,對我的印象,就是有隊在非聯賽打滾的足球隊而已。

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

Bouillon:磅巷法式小酒館


面對住一些並非foodie(大約是對飲食沒有太高要求,好一餐唔好又一餐)的朋友,他們的生日飯,通常是我揀地方,而對方亦沒有異議。

友人KL生日,今次我預先訂了一間在中環的餐廳,她說已經去過。

我再訂一間剛開業不久的西班牙餐廳,她也去過。

恰巧收到一間新開的餐廳試菜邀請,可以帶朋友,她應該未試過嘛,但是用免費試菜來「借花敬佛」,感覺似乎不太好吧。

「我開三間餐廳名,睇下邊間妳鍾意?」似乎我都有失手的時候。

在渣打馬拉松第二日晚上,我們坐在磅巷的法式小館「Bouillon」。

2023年3月10日 星期五

Chalet By Loft 7:荃灣歐陸小屋


三年前文青朋友YH生日,我帶她到大角咀的「Loft 7」飲酒吃串燒,今年到她禮尚往來,請我到荃灣的「Chalet by Loft 7」晚餐。

由一間酒吧開始,現在發展至港九新界皆有分店(另一間在摩羅街的溯),只是短短兩年時間,疫情下經濟雖不景氣,仍有不少食肆選擇擴充。

這間Chalet已開業一段日子,Loft 7在今年頭,開始與它合作,位於荃灣IKEA對面的小屋,果然店如其名,裡面的裝潢的確充滿歐陸格調。

2023年3月8日 星期三

陳儀興牛什粉麵:第二選擇



因為去到「傳承」摸門釘(一次是中午,十二點幾到達,才發覺原來開一點半;另一次是黃昏時間,竟然拉半閘。)所以最近到訪過附近的「陳儀興牛什粉麵」兩次。

它原本在新蒲崗賣潮州菜,後來更在太子開分店,還請blogger試菜造勢般大陣仗,現在更在煙廠街開設粉麵店。

潮式粉麵當然是滷水為主,與前者的清湯腩風格不同,難以直接比較,極其量是牛腩,這就是大家的共通點。

2023年2月27日 星期一

好旺角:倒數炸醬麵



下個月,將會有兩間位於旺角的老字號食肆結業,一間是我光顧了差不多四份一世紀的「富記」,另一間是以炸醬麵為名的「好旺角」。

昔日在旺角中心對面,年前才搬往洗衣街現址,原本還有一間在花園街,近好景中心的分店,早已結業。

2023年2月21日 星期二

滿堂樂:米芝蓮的問號



紅磡賣鹹豆漿,粢飯,門面頗為殘舊的上海食肆「滿堂樂」,受到米芝蓮推介,每次經過皆見到坐滿客人,有次心血來潮過來吃個午飯,原來星期日休息。

雖然有車胎人加冕,但是平時光顧開的客人,相信沒有當它為一回事,附近是理工大學宿舍,起碼有一班外省留學生撐場,因為米芝蓮而多了一班生客,錦上添花而已。

2023年2月15日 星期三

金所5.0:醬油雖好,麵條失手


拉麵陳早前宣佈,旗下數間食肆將會陸續結業,包括在西九龍中心屹立十年的「隱家」,荔枝角道「鳥久」,長沙灣道的「金所」,令到不少人嘩然。

尤其是前者,香港第一間沾麵店,可算是完成歷史任務,當結業消息一出,門外的人龍重現,爭相標尾會,或許現今有不少後浪湧現,出品亦較出色,但是它為拉麵界作出的貢獻,這一點是不容抹殺。

心水清者,大約也估到拉麵陳將會有下一步計劃,果然不出兩星期,宣佈在「隱家」原址開設「  金所5.0」,再不是賣直送吞拿魚,換成採用日本福岡宗像75年老舖醬油屋「マルヨシ醤油」,甘露醬油為主角的醬油拉麵。

2023年2月1日 星期三

人人和平小飯店:大展鴻圖



老遠來到北角保壘街的「人人和平」午飯,若不叫碟燒味飯,似乎真的過不去,其叉燒與燒鵝的質素,在這般價位的食肆裡面是數一數二。 

但這天下午到訪,我就沒有吃燒味,因為有更好的選擇。 

就是新年限定的鴻圖伊麵。

2023年1月29日 星期日

Pheromone:斧頭扒響頭炮


相隔一年,終於再次在大坑「Pheromone」開局,上次我是跟朋友來,不用費神,帶個人帶瓶酒帶錢來便可。

這晚有二十多人出席,總算是久違的熱鬧,自從由書館街搬到過來蓮花宮西街之後,第一次在沒有任何防疫限制之下用餐。

2023年1月26日 星期四

志光麵檔:最後的豬膶米


年初二仍是穿短衫短褲,相隔兩日就要穿大褸,天氣與女人的心情一樣變幻莫測。

新正頭生活與平時沒兩樣,找吃的方面還不致太過麻煩,有些平時光顧開的食肆照常營業,既然不想見到那些三姑六婆政見不同的親戚,倒不如開工去也。其實只要肯做的話,新年不乏搵錢機會,某些酒店的散工,在這段時間加一半,甚至一倍人工,勞動九小時,兩張金牛袋袋平安,可惜這些機會不是屬於我的。

大角咀「志光麵檔」,將會在今個月尾結業,未來動向仍是個謎,趁天氣及時轉冷,不如吃一碗驅寒的豬潤米?

初四啟市的下午,門外竟然有人龍,眼見一個廚房四両撥千斤,應該有排等,鑒於趕時間關係,結果另覓地點午飯。

隔日中午再來,直行直入。

回憶的香港味道:中環威記粥店


除「勝香園」之外,中環的「威記」,是我另一處常吃早餐的地方。

每次來,總是吃個艇仔粥,偶然也會來個下火,配角一定是配炸兩,或者是油條。

2023年1月25日 星期三

Sushi Mori Tomoaki:扯衫尾踏進神店大門


前年十二月的「Major Seven」飯局,Mori San當時透露將會重開Sushi Mori,席上差不多所有人舉手留名。

相隔四個月後,有朋友開局,慶幸沒有忘記我份兒,終於能夠踏足這間在筲箕灣,一直預約不能的鮨店,晚市仍然禁堂食的時間,變成午市當晚市吃;材料更加豐富,價錢當然更高,每位盛惠$3200。

2023年1月19日 星期四

樸一拉麵:慢煮 VS 厚燒


女人街同路店林立,有些已經光顧過好幾次,竟然遺忘了「樸一拉麵」。

市道雖然不佳,但仍有些食肆依然惹來不少食客排隊,身處無事可做的世代,唯一寄托就是食食食,很多人也如是地想。

這間近登打士街的拉麵店,是其中之一。

近日光顧了兩次,都是中午時間,趁上班族學生哥壓境之前入座,免卻排大隊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