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以外的日子,其實都是如此地過,與上年差不多。
現在不像以前,經常找新餐廳/未去過的餐廳試,想在好一點的中菜請客,都是去熟悉的地方。
長達接近三年的疫情終於完結,雖然上年尾我已經在0+3的限制之下,飛了一轉曼谷四日三夜,但是今年才正式回復昔日的生活節奏。
所有社交限制取消,終於可以不用安心地坐滿一圍人;口罩令撤銷,終於回復真面目,有些在這段期間認識的朋友,連他們的樣貌也看不清呢。
當全世界在上年頭半年,逐漸走出疫情的陰影,開始生活如常之際,大中華地區依然按兵不動,繼續自我封鎖;去到第三季尾聲,我們的政府才宣佈撤銷酒店隔離令,改為0+3,即是入境頭三日可以自由活動,但要自我監察,更不能到指定場所,包括食肆堂食。
通常來香港遊玩的外國人,行程大約是四日三夜,對於頭三日不能堂食,只能叫外賣,當然沒有太大吸引力,對於本地人就叫做鬆一鬆綁,出外旅遊回來,打包三日就又一條好漢,有出無入,振興外地經濟,神邏輯也。
終於到上年尾,連0+3也解除,正式邁向回復正常之路,最近在街頭,的確見到不少外地人,但市道是否已經好轉?
打開社交網站,不時見到一些餐廳大嘆生意淡薄,有些亦等不到曙光再現而結業;但另一邊廂,有移居海外的朋友回港短暫停留,臨時臨急找一間高級中菜午餐,很難,因為間間都滿座。
社運加疫情後的市場反應,開始浮上水面,有米芝蓮加冕/酒店裡面的餐廳,憑著遊客與消費力強的客人支持,不愁沒生意;反之只靠香港人,但有不少顧客已經移民的中價餐廳,處境最為艱難。
鑒於港澳地區遲開關,今年度的米芝蓮,延至昨日(26/4)才公佈結果,疫情的三年,米芝蓮評審格外開恩,除非表現太過離譜或者餐廳結業/搬遷,否則也不會輕易搣星。
今年一月五號的下午,我正在錦田的咖啡店,享受一刻的咖啡時間,打開電話,傳出晚市將會禁堂食的消息。
這次第五波,吹得格外兇,一停就停了三個半月,蓋過了雙魚座,結果今年我的生日,過得特別靜。
今年九月下旬,政府宣佈入境不用隔離,只是頭三日不能堂食,我即刻訂機票外遊。
今年十二月十三號,政府宣佈取消黃碼,即是由0+3變為0+0,一抵港可以自由活動。
今年聖誕假過後,政府宣佈取消疫苗通行證,除了口罩令維持之外,基本上已經回復疫情之前的生活。
這一年,好像坐過山車。
現在算叫做通關,回來不用隔離三晚,相信大家都已經蠢蠢欲動,準備計劃外遊。
搶了機票沒有?
但是航運業的元氣,並不能在一時三刻恢復,在供遠過於求的情況下,機票的價錢亦較疫情前貴不知幾多,慶幸還有一些哩數,又給我兌換到,兩年多的不飛生活,可望在今年第四季終結。
從前一年飛幾次,只要有三日連假就快閃鄰近地區,時間分秒必爭,下班直接拖住行李出機場,回港直接到公司上班,絲毫不差,起碼未曾過因航班延誤而遲到。
有好幾次因為貪平機票,乘搭深夜出發的航班,俗稱紅眼Flight,你話坐夜機去歐洲/澳洲,路途遙遠,戴住滅噪耳機加眼罩,通常都瞓到七個小時的話,問題不大。
踏入2022,疫情反彈,今年的港澳米芝蓮發佈會,繼續以線上形式舉行。
以往「利苑」有幾間分店拿一星,上年剩下觀塘店,今年搣埋。
當年「添好運」由廣華街的小店,發展成為集團式經營,今年深水埗店,原本的一星,搣埋。
我多年沒有去,有不少朋友覺得是意料中事,批評其水準下跌到連普通街坊點心店也不如,現在才被搣星,算遲了。
四季酒店的「Sushi Saito」,被降級為一星食肆。
我喜愛的中菜廳「港灣壹號」,繼續無星。
三星名單地位穩如泰山,一切照舊,回顧上年,也曾到訪過兩間。
對上一次全年未飛過,已經是2013年。
往後就每年起碼飛三次,直到上年,趁疫情大爆發之前,飛了兩次。
今年,不多說啦,幾時再可以坐著鐵鳥翱天?樂觀一點,後年吧。
回首2021,沒有外遊的日子,唯有寄情聽歌飲酒食好西,與同聲同氣的朋友聚會。
究竟由幾時開始,我愛上了與韭菜有關的食物?
大約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長沙灣元州邨外面的流動熟食小販,有檔只賣煎韭菜餃,經歷人生第一次之後,自此與它不能分割。
當時黃金商場外面的繁華盛世,這邊吃炒螺,那邊吃韭菜餃,再拿起崩大碗一舉而盡,多麼的美好世界。
「粉絲當魚翅,食落又幾似。」
最近兩日,粉絲成為了熱門食物,在我的Facebook裡面,能見度極高。
以往只屬於配角,但一躍成為熱門之選,又老又韌的牛肉搭上嫩口粉絲,極端的組合,卻炒出一大碟鹹鹹地脆脆地的花生味,旁觀者就算無份食,心靈上也感到津津有味。
不一定是戥人幸福的甜蜜,也可以是幸災樂禍的涼快。
當時Oxford Street的維珍唱片,後來成為我每次到倫敦,必去的地方
回到起點,第一次去英國,時為1999年3月。
1)那時候仍未流行上網買機票訂酒店這回事,一係打電話去旅行社訂,一係親身上去旅行社,而我就選擇「學聯旅遊」。
初中年代,住在加拿大的唐兄回港探親,他在當地曾做過廚,寄居我家的期間,不時露兩手煮幾味。
有一次跟他去街市買菜,他經過海鮮檔,買了$20青口,以豉椒炒。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吃青口。
家人不好甲殼貝殼類海鮮,所以小時候絕少機會炒蝦拆蟹,試過堂兄的手勢之後,原來青口咁撚正。
那時出外用餐的選擇,不是快餐店就是茶餐廳,迴轉壽司係要贏咗馬先捨得去,畢竟我只是中學生嘛;在茶餐廳吃個海鮮焗飯,沒甚味道青口,在美食廣場吃個蒜蓉青口,只得蒜香,一樣甘之如飴。
基本上,整個2020年,皆活在武漢肺炎的陰影之下,三月尾開始的限聚令,直到今天仍未知幾時會完結,對於餐飲業無疑是一記沉重的打擊,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優柔寡斷,總之一有事,就找餐飲來祭旗。
一時限四人,一時限八人,視乎確診數字,彈出又彈入,少一點,餐廳可以開晚一點;多一點,索性禁止晚市堂食,餐廳為了保命,一向不做午市,也要變陣做午餐;不宜做外賣的菜式,也讓你打包回家,甚至是大廚上門親自為你炮製。
這樣的冰河時期,捱得住的話,就成為世界冠軍。
這樣的冰河時期,飲食榜的認證,也許是在這段艱難的時間,向前衝的一大動力。
港澳米芝蓮2021,剛剛公佈了新一年度的星級食肆名單,只談香港區,三星的陣容不變,二星有兩間升格,有一間因為休業而被除名;一星方面,新星多過被搣星,我想是評審們在非常時期,希望儘量保持現狀?
經濟不景氣,酒店與餐飲集團為了在逆疫境求生路,不惜推出跳樓價的優惠救市,七折現金券,特價午餐比比皆是,當有人恐懼就有人貪婪,消費者是最大得益者,一開售就爭崩頭爭到down機。
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慶幸在亂世中,仍有不少食好西的機會。
菲林下的多瑙河
今年的回顧,其實只需用四個字去形容:(不知所謂!)
一場武肺,世界停頓,百業蕭條,動彈不得,前路茫茫。
個個都祈求明天會更好,但我個人比較悲觀,這些正能量的期望,我真的說不出口。
低處未算低,來年的情況,不敢想像,病毒再一次發育,英國再次封城,就算現在疫苗已經準備好,相信未來一年半載,還要繼續打逆境波;世界各地元氣大傷,復原也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所以下一年也未必能夠正常地外遊,除非提早啟動我移居英國的計劃。
不幸之中的大幸,今年頭兩個月,武肺未大爆發之時,飛了兩轉,一月去台北觀看別人選總統,二月放了幾日假,去了布達佩斯加倫敦,然後,就沒有了。
自從武漢肺炎爆發以來,身邊多了朋友自己煮飯,包括我在內,去到第三波禁晚市堂食,情況更加嚴重。
有人講笑咁講過:(呢段疫情,將會出現好多廚神。)
還間接帶動一些烹飪Youtuber的點擊率上升。
下班沒節目,只有回家一途,若不外賣就要自己煮,你可以頹吃一餐好醜都係肉得過且過,也可以買靚料吃得精緻,廚藝肯定不及專業廚師,但自己煮就不會下味精。
遲些疫情一過,現在的生活,也許已成為習慣,還會經常外出用餐嗎?
有不少人想過這個問題。
如果我是半張廢紙,讓我化蝶。
二十年前的Kenny,根本就是一張廢紙,中五會考只得兩分,出路只有兩條:搵工,繼續進修。
主權移交之前市道還好,讀書不成也能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而Kenny在VTC讀了兩個月房務員速成班,即刻有一間四星級酒店聘用,時為人工八千多一個月。
一向沒甚異性緣的他,讀書時期沒有女生肯與他交朋友,他的長相並不差,但是比較不懂得說話,即是開口夾著脷,嚇怕了所有女同學。後來到酒店工作,職責是一日執成十四,五間房,當時仍有不少日本,美國客人,連同小費,加埋一個月人工過萬,以他的學歷與年紀,兼做正行,不去Nu Life做傳銷搵朋友笨柒,已經很不錯了。
畢業後與舊同學斷了線,Kenny的生活圈子,就只剩下這班爛飲爛賭的男同事,下班後不時一起去晚飯飲酒,同事果然三分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