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Chef Studio by Eddy:黃竹坑的美味廚房
2002年的元旦日晚上,刻意打扮的我,戰戰兢兢地踏足灣仔謝斐道,新時代中心33樓的Poison Ivy,不論是餐廳環境,景觀,甚至菜式水準,也是令人讚嘆。
Poison Ivy的主理人,名叫Eddy,那時候他已經很有名氣,後來餐廳結束之後,轉戰到其他酒店如RITZ,美麗華,東隅,數年前,Yamm開業不久,旋即成為飲食界熱話,全是Eddy之功勞。
始終,寄人籬下制肘特別多,不能盡展所長,今年年頭,Eddy重歸屬於自己的舞台,不過由灣仔,移師至黃竹坑的廠廈內,餐廳名字為Chef studio by Eddy。
友人W小姐吃遍城中大多高級餐廳,要請她吃一頓生日飯,選址也特別費神,要找一間她沒有去過的,是不容易的一回事。作為請客的一方,我也想對方吃得高興。
於是,想到Eddy的Studio,在面書上私信問他:(四月幾多號,兩個人有無位?)
E:(那一天是我們休息日(逢周一休息。),不過會視乎訂檯狀況,決定加開與否。)
數天後,再問EDDY,他說當晚會營業,大喜,我問:(可否給我菜單?)
E:(不用啦,總之會好吃!)
果然信心十足,早年我曾嚐過他的手勢,這一點,我不擔心,放心任由他發瓣。
沒有昔日33樓的華麗,亦沒有君臨天下的海景,開放式廚房,顯得無拘無束,廚師與客人的距離拉近,正所謂近廚得食,兩者的互動,更加感覺親切。
開瓶費免收,所以大多客人也會自攜酒品,存了在家多時的香檳,這晚終於大派用場了。
我倆安排坐在廚房前的吧檯上,與EDDY打成招呼過後,他便奉上新鮮出爐的麵包,非常軟熟香甜,內裡的番茄更很Juicy,吃到欲罷不能。
數道菜的晚餐,由北海道帶子意大利飯開始,賣相雖然不是很花巧,但有層次感,帶子肉質嬌嫩,味道鮮甜,配上鹹鮮的三文魚子,把味道提升了更鮮,絕佳的配搭。最底下的意大利飯creamy外也不大膩,質感是名乎其實地Al dente。
外表像杯咖啡,真身是Watercress cappuccino,將菠菜打成茸,連同忌廉,蝦肉做出來的湯。面頭的泡打得細滑,湯身帶著香甜的菠菜味道,滑而不膩,煎香的蝦肉很爽甜。
簡單的一道煎鴨肝,沾上粟米粉之後,感覺便不一樣了,外層因為粟米粉而更加香脆,鴨肝內裡粉嫩,甘香味美,底部的配菜不是用甚麼蘋果雪梨,而是用炒香的雜菌,估不到地匹配。
有追開我文章的朋友,大約也知道,我不大喜歡吃熟三文魚,因為很難處理得好,全熟的三文魚,是難以入口的。
EDDY的慢煮三文魚,外熟內嫩,三文魚肉質肥美,一咬之下更有鮮香的油份流出,伴著碟上的香滑忌廉汁同吃,那種滿足感,不言而喻。
好客的EDDY,更送一客海膽配三文魚給我們試,甘甜的海膽與油潤鮮嫩的三文魚,一拍即合,吞下肚後感覺幸福盅然。
主菜是慢煮牛面頰,燒小牛排,在慢煮下的牛面肉,鬆化無比,只要用舌尖一推,迅即溶化在口,切成片的燒牛排,肉色嫣紅,嫩滑中帶彈性,牛肉味很濃郁,無懈可擊。
現今EDDY更與大角咀的甜品店Black and White,新一代的甜心先生Chef Koo,來個Crossover。即是在這裡吃的甜品,是由Chef Koo製作。
一早向EDDY交帶,這個白朱古力Caramel,多了祝福字句,多了蠟燭,生日快樂!
食神一片中,(谷德昭說過:一字記之曰心,我先係真正的食神!) 如果要說EDDY是神級,未免太過抬舉,這不是我一貫做人的風格,但他對於飲食的熱誠,可以在餐前的麵包,頭盤,主菜等之中感受得到。
牆上的牌坊,那四個字"用心梁廚",當之無愧。
Chef Studio by Eddy :香港仔黃竹坑道40號貴寶工業大廈
https://www.facebook.com/chefstudiohk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台北:林家乾麵
寫飲食博文的我,亦愛看其他人的食評,老實說,現今香港新一代食評家,不論是文筆,知識,也比不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前輩,沒有人可去到蔡瀾先生,黃雅歷先生,梁玳寧小姐(已故),與唯靈先生的級數。那些網上所謂殿堂食家,不用說了,見到他們的尾燈,也當贏。
一岸之隔的台灣,不論是博客,或食評家,整體水平比我們還高,不是助他人之氣滅自己之風,而是事實。
小弟其中一位欣賞的台灣美食家,就是舒國治。(相片轉載自其他網站)
看過他某本著作台北小吃扎記,舒老師其中一間推薦的地方,是位於台北泉州街的林家乾麵,我實在太喜歡吃麵了,雖然文章沒有惹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相片,但文字對魅力大於一切,吸引我要來一趟。
由大清早六點開始營業,直至下午一點半便關門,像農民的工作時間,林家距離捷運小南門站不大遠,徒步數分鐘便到。
小小的店子,在非尖峰時段也差不多坐滿客人,目的是為一碗簡單不花巧的乾麵。
小碗賣$30,中碗$35,大碗$40,全是台幣價錢。除了乾麵,只有蛋包魚丸湯,與其他小吃而已。
乾麵用上白麵條,質感爽勁不糊口,亦沒有黐埋一起的討厭,麵條本身質素固然重要,同時灼麵技巧亦不用忽視。乾麵的配料非常簡單,只是以豬油,蝦油等調味,麵條上耍些蔥花便成。
濃惹的豬油,與鮮香的蝦油組成的香醇而不膩味道,沾滿彈牙QQ的麵條,還有蔥粒的錦上添花,這就是所謂Less is more,簡單就是美。
寫一段博文,不一定要用冗長的文字來賣弄,就算精簡也可令人留下印象,已經是好文,我還在學習當中,像林家的乾麵,很簡單,但回味。
林家乾麵:台北市中正區泉州街11號 (逢周一公休)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
老上海:四年一閏
在香港吃一餐有水準的滬菜,說難也不難,但又不是很容易,好幾間上海飯店如蘇浙,上海總會,也是要有朋友是會員簽單才行。那麼,其他呢?
對於灣仔世記酒店地庫的老上海,絕不陌生,四年前我的生日飯,就是在這裡擺一圍。
四年後的同一日,二月二十九日,友人J先生於老上海訂了一圍桌,世事就是如此巧合,兩個閏年的二月某日,也是來同一間飯店晚飯。
因為J先生有家人在老上海任職,所以菜單方面,交由J先生辦好了,相信在座沒有人比他更熟悉老上海。
一圍十多人,包了一間房,有電視看,開瓶費免收,是晚只顧賭馬,忘了買酒,唯有喝M先生帶來的各種西班牙,意大利酒。
餐前小吃是醬蘿蔔,在台灣吃鹵肉飯也會吃到醃蘿蔔,老上海的醬蘿蔔入口爽脆,味道酸度適中,再喝一口清香龍井,身心舒暢。
吃上海菜例牌有數道頭盤,分別有海蜇頭,鹽水鴨,醉豬手,糖醋小排骨,煙燻蛋,煙燻小黃魚。
海蜇頭一如所料地爽口,只是味道不夠,像淨吃似的。
鹽水鴨味道鹹香,鴨肉結實,入口鬆化,質素不比東來順差。
沒有醉雞,換來了醉豬手,酒香只是停留在表面,未能滲入豬手內,不過豬手肉質不錯,豬皮夠爽口。
糖醋小排骨味道酸甜,也令人開胃。煙燻蛋做得甚好,充滿煙薰香,蛋黃夠流心,味道濃甜,非常出色。
很久沒吃過煙燻黃魚了,這尾煙燻小黃魚,以茶葉來煙燻,黃魚細骨較多,但肉質很嫩,茶香完全被魚肉吸收,每一口皆是煙燻的香氣。
清炒河蝦仁果然夠清,蝦肉略為淋了一點,但鮮味還是有的。
傳統上海菜講求濃油赤醬,這道紅燒魚唇海參,便展現出滬菜應有的風格,濃惹的醬油,將充滿膠質的魚唇,扣得入味非常,連蔥段,筍片也完全入味,很好吃。此個烈焰紅唇,似乎極待撫慰,甚麼的柔情慾望,迷失得徹底,吃喇喂!
且慢,接著的乳腐方肉,是喜愛肥膩者之恩物,肥瘦分明的五花腩,甘香鬆化,加上濃烈的醬汁,大濃大膩,你怕的話,我吃埋你那一份。
兩道大濃大膩的菜式,一記香糟蒸河鰻,以清香的酒糟,把肥美的河鰻肉,提升至更鮮香的味道,河鰻肉上的金華火腿,其鹹香有點石成金之妙。
上一趟有吃過紅燒獅子頭,今次吃也是一樣,覺得醬汁可以做得更濃一點。獅子頭質感鬆軟,聽說老上海的清燉獅子頭做得出色,有機會的話一定要試試。
簡單一點,四寶香酥雞即是片皮雞,最主要是吃雞皮,連雞肉,窩巴,蛋卷同吃,香脆鬆化嫩滑,三種感覺兼而有之。
正所謂不時不吃,在乍暖還寒的日子,吃油炆荀塔菜是時令之選,因為兩者也是在冬季當造,假若在夏天吃的話,便欠缺應有的風味了。
在上海菜館最常來個醃篤鮮,砂窩雲吞雞作湯品,是夜的砂窩全家福,聽說是上海人的家常味道,以雞肉熬成的湯底,配合津白,蛋餃,鹹肉,蝦仁等材料,大堆頭熱熱鬧鬧,本身的雞湯底已經很鮮甜,其他配料也不錯。
一向喜歡蔥油拌麵,這個蔥油夠香,夠膩,只是麵條未隔乾水份,否則便完美。
素菜大包普通不過,沒有特別之處,去到這個位,已吃得太飽,面對這個大包,難免有點舉步維艱之感。
甚麼是 (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外表漆黑的煎八寶飯,便是一例,八寶飯甜中帶煙韌,而且不過黏。
最後兩道甜點棗泥窩餅,與桂花芝麻丸小丸子,雖然明知已差不多去到盡頭,面對清香的桂花芝麻丸小丸子,還是鼓餘其勇,吃一碗,才算有始有終。
近年也聽聞過有關老上海的負面評價,最經典的是某一次的大局,因廚房的失誤,導致清燉獅子頭沾上蜜汁,吃得眾人皆罵。就算上一次那場百人大局,聽回來的評語也是負面的多。。。
幾圍大龍鳳飯局,不論是搞手,飯店方面,也是極力不討好的事情,我自己也曾搞過五六圍飯局,有甚麼事沒有遇過?
所以,人少少一圍人,細意地品嚐才見真章,像這個跑夜馬的晚上,多謝馬會資助了我這一餐。
老上海飯店:灣仔謝斐道238號世紀香港酒店地庫1層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鏞記:二十四橋明月夜
早前在微博,發現有人偷了我這個食評的相片自用,現今,不如重新在此分享,這篇兩年前,我在鏞記四樓的一夜。
好歹也光顧了鏞記十多年,由當年二十出頭初出來做事,膽粗粗二人同行,坐在地下堂座,一碟例牌燒鵝,加多幾個小菜,十多年前兩個人埋單三百多四百,在當年也不是天文數字,只是平日去吃街坊酒樓,港式扒房吃慣幾十銀一餐的我,則有點突然升格之感覺。
這十多年來,也光顧了十次以上,對喜歡上不同餐廳的我,算多了,計埋外賣飯盒的話則不止此數。在早前食評上也說過,鏞記分開四層,無形地分了等級,地下吃碟頭飯為主,有如鐵達尼號的三等倉,上到二樓同三樓,又是不同光景,是熟客,遊客之集中地一,上到去四樓,就是貴賓廳"蘭亭閣"。
是夜有幸出席鏞記飯局,今次就直上四樓蘭亭閣的廂房內,吃了十多年,終於升到上更高層次,感覺由經濟倉升格上去商務倉,開心也來不及。坐擁在蘭亭閣廂房,沒有地下的車水馬龍,亦不是三樓的大龍鳳,四樓環境幽靜,裝飾金光燦爛,牆上的古代壁畫,為廂房添一份貴氣。
因主辦單位之面子,請來鏞記大少甘建成先生,為此夜寫下菜單,身處四樓,應該有別在早前大局吃過的菜式,但打頭陣的,仍是溏心皮蛋。
無須多講,多年如一地好,賣皮蛋得來的利潤,是伙記的下欄,吃多一隻,他們就分多一點。
第一道上的菜式,是名字挺有霸氣的"風雲際會邁千禧",聽個名已知,此菜式應該有十年歷史。千禧年轉眼過了十年,相逢恨晚呢。
賣相公整,多款材料井然地排列,第一個感覺是有點似星洲的開年菜"撈起",不過彼邦用的是魚生,鏞記就用上龍蝦肉。佐以其他配料如海蜇,西芹,柚子,荀,蘿蔔絲,再加上芝麻,花生碎,橘油和幼鹽來調味,全數撈埋一碟。雖然材料眾多,但沒有互相搶鏡之弊,龍蝦肉清爽鮮甜,其他配菜如海蜇的爽口,西芹的清香,荀味香甜,醬汁清新得來,因加上花生碎和蛋散,令到此撈起更加立體。
四小碟之中,椒鹽海參扣與松子雲霧肉,已在之前品嘗過,前者香口煙齦,送酒一流,後者是鏞記的得獎菜式,用上最靚的豬腩肉,取其最中間部位,用普餌茶出一出水,再用上湯加香料煮四小時,然後以鹵水燉兩小時,最後再經過煙燻才成,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口已吃盡背後的心血。甘香豐朕,入口即化,只溶在口,其後誘人煙香,有如迷魂煙般飄至。那種雲遊太虛的感覺,很難用三言兩語來形容。
另外兩味是落地丁香,瓜皮蝦,前者是用青紅椒,夜香花,花生粒,田雞肉去炒,味道偏清,感覺挺爽。
後者是將西瓜皮物盡其用,去掉表皮後切絲,再加上青紅椒絲,蝦乾同炒,又是一道清淡之菜式。
桂花蟬油雞是另一經典,用到桂花蟬油來入饌,現今蟬油不常見,成為了珍品,一寸光陰一寸金,聽說身價是一美金才有一滴,可以說是香料中的Chanel No 5只。下幾滴蟬油,已有點石成金之作用,味道帶點啤梨香,但來得更濃烈,將此嫩滑,雞味濃的雞活化起來,有說蟬油亦有助提升男性某種功能,信不信由你。
西苑有一味爵士湯,鏞記亦有,聽說又是鄧肇堅爵士的口味,鏞記的爵士湯由西苑的哈蜜瓜換成木瓜,材料也是雞肉,瘦肉,響螺等等,不慍不火,清甜滋潤實在好喝。
期待已久的"二十四橋明月夜",估不到在這個晚上遇上。此菜式是金庸筆下的射雕英雄傳,由黃蓉做給洪七公的菜式,是將豆腐釀在金華火腿內的菜式,本來是虛疑武俠世界才會出現之味道,由甘先生改編,將原條金華火腿,鑽成二十四個洞,再釀上豆腐蒸上數小時。上桌時賣相磅薄澎拜,眾人見到無一不驚喜。
食法只是吃火腿中的豆腐,採陽補陰之下,鹹香的金華火腿味道,全數給嫩滑的豆腐吸收。平平無奇的豆腐,成為天下美味,吃得大叫過癮,至於剩下的火腿,怎辦?
高潮過後,緊接上場的龍蝦泡飯,其實是風雲際會邁千禧之延伸,拆出來的肉已用作第一道菜,剩下的龍蝦頭,龍蝦爪用來滾湯,再混合其他配料蛋白,莧茜作泡飯,龍蝦湯味鮮甜,加了蛋白質感更實在。
鏞記燒鵝遠近馳名,更有飛天燒鵝之綽號,老實說現今用的是冰鮮鵝,食味當然不能同日而語,其燒鵝並不是脆皮路線,一貫是皮淋,但鵝肉相對地較香,吃過多,除,新鮮同冰鮮之差別之外,水準大慨能夠保持。
葉綠素代表鵝汁芥蘭,芥蘭爽甜沒有渣,不用千篇一律的蠔油,用上更有個性鵝油,好吃得多。
鏞記的麵條一向是缺陷,沒有一次吃不到有鹼水味,就算今次的水餃撈粗麵,宿命難違。鹼水味濃得刺鼻,水餃多好吃也枉然。
最後的甜品是群魚獻瑞和福海明珠,賣相討好,大人或小朋友見到也喜歡,但我實在太飽了,有緣沒份。
之前說過"二十四橋明月夜"的火腿下場如何?
臨走前店方已將火腿切件,分給所有出席的朋友,回家慢慢享受 深宵中在家中看電影,當金華火腿為西班牙風乾火腿吃,伴一口紅酒,無以尚之。
如果用賽馬角度來評鏞記,簡單四個字評: (性能廣泛) 由外賣的燒鵝飯,到一些平價小菜,懷舊菜,創意菜式,鏞記全部都做得很好,絕不失禮。就算你是初出社會做事,消費能力只及一碟燒鵝飯,或是達官貴人,來到鏞記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由街邊斬燒鵝,斬到入舖再上Times,建立鏞記大廈,如今更成為國際知名的食店,是不折不扣香港的核心價值。
近月有關鏞記的爭產風波,作為局外人,也感到無奈,但也沒資格評論甚麼,只希望事件盡快平息吧。
好歹也光顧了鏞記十多年,由當年二十出頭初出來做事,膽粗粗二人同行,坐在地下堂座,一碟例牌燒鵝,加多幾個小菜,十多年前兩個人埋單三百多四百,在當年也不是天文數字,只是平日去吃街坊酒樓,港式扒房吃慣幾十銀一餐的我,則有點突然升格之感覺。
這十多年來,也光顧了十次以上,對喜歡上不同餐廳的我,算多了,計埋外賣飯盒的話則不止此數。在早前食評上也說過,鏞記分開四層,無形地分了等級,地下吃碟頭飯為主,有如鐵達尼號的三等倉,上到二樓同三樓,又是不同光景,是熟客,遊客之集中地一,上到去四樓,就是貴賓廳"蘭亭閣"。
是夜有幸出席鏞記飯局,今次就直上四樓蘭亭閣的廂房內,吃了十多年,終於升到上更高層次,感覺由經濟倉升格上去商務倉,開心也來不及。坐擁在蘭亭閣廂房,沒有地下的車水馬龍,亦不是三樓的大龍鳳,四樓環境幽靜,裝飾金光燦爛,牆上的古代壁畫,為廂房添一份貴氣。
因主辦單位之面子,請來鏞記大少甘建成先生,為此夜寫下菜單,身處四樓,應該有別在早前大局吃過的菜式,但打頭陣的,仍是溏心皮蛋。
無須多講,多年如一地好,賣皮蛋得來的利潤,是伙記的下欄,吃多一隻,他們就分多一點。
第一道上的菜式,是名字挺有霸氣的"風雲際會邁千禧",聽個名已知,此菜式應該有十年歷史。千禧年轉眼過了十年,相逢恨晚呢。
賣相公整,多款材料井然地排列,第一個感覺是有點似星洲的開年菜"撈起",不過彼邦用的是魚生,鏞記就用上龍蝦肉。佐以其他配料如海蜇,西芹,柚子,荀,蘿蔔絲,再加上芝麻,花生碎,橘油和幼鹽來調味,全數撈埋一碟。雖然材料眾多,但沒有互相搶鏡之弊,龍蝦肉清爽鮮甜,其他配菜如海蜇的爽口,西芹的清香,荀味香甜,醬汁清新得來,因加上花生碎和蛋散,令到此撈起更加立體。
四小碟之中,椒鹽海參扣與松子雲霧肉,已在之前品嘗過,前者香口煙齦,送酒一流,後者是鏞記的得獎菜式,用上最靚的豬腩肉,取其最中間部位,用普餌茶出一出水,再用上湯加香料煮四小時,然後以鹵水燉兩小時,最後再經過煙燻才成,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口已吃盡背後的心血。甘香豐朕,入口即化,只溶在口,其後誘人煙香,有如迷魂煙般飄至。那種雲遊太虛的感覺,很難用三言兩語來形容。
另外兩味是落地丁香,瓜皮蝦,前者是用青紅椒,夜香花,花生粒,田雞肉去炒,味道偏清,感覺挺爽。
後者是將西瓜皮物盡其用,去掉表皮後切絲,再加上青紅椒絲,蝦乾同炒,又是一道清淡之菜式。
桂花蟬油雞是另一經典,用到桂花蟬油來入饌,現今蟬油不常見,成為了珍品,一寸光陰一寸金,聽說身價是一美金才有一滴,可以說是香料中的Chanel No 5只。下幾滴蟬油,已有點石成金之作用,味道帶點啤梨香,但來得更濃烈,將此嫩滑,雞味濃的雞活化起來,有說蟬油亦有助提升男性某種功能,信不信由你。
西苑有一味爵士湯,鏞記亦有,聽說又是鄧肇堅爵士的口味,鏞記的爵士湯由西苑的哈蜜瓜換成木瓜,材料也是雞肉,瘦肉,響螺等等,不慍不火,清甜滋潤實在好喝。
期待已久的"二十四橋明月夜",估不到在這個晚上遇上。此菜式是金庸筆下的射雕英雄傳,由黃蓉做給洪七公的菜式,是將豆腐釀在金華火腿內的菜式,本來是虛疑武俠世界才會出現之味道,由甘先生改編,將原條金華火腿,鑽成二十四個洞,再釀上豆腐蒸上數小時。上桌時賣相磅薄澎拜,眾人見到無一不驚喜。
食法只是吃火腿中的豆腐,採陽補陰之下,鹹香的金華火腿味道,全數給嫩滑的豆腐吸收。平平無奇的豆腐,成為天下美味,吃得大叫過癮,至於剩下的火腿,怎辦?
高潮過後,緊接上場的龍蝦泡飯,其實是風雲際會邁千禧之延伸,拆出來的肉已用作第一道菜,剩下的龍蝦頭,龍蝦爪用來滾湯,再混合其他配料蛋白,莧茜作泡飯,龍蝦湯味鮮甜,加了蛋白質感更實在。
鏞記燒鵝遠近馳名,更有飛天燒鵝之綽號,老實說現今用的是冰鮮鵝,食味當然不能同日而語,其燒鵝並不是脆皮路線,一貫是皮淋,但鵝肉相對地較香,吃過多,除,新鮮同冰鮮之差別之外,水準大慨能夠保持。
葉綠素代表鵝汁芥蘭,芥蘭爽甜沒有渣,不用千篇一律的蠔油,用上更有個性鵝油,好吃得多。
鏞記的麵條一向是缺陷,沒有一次吃不到有鹼水味,就算今次的水餃撈粗麵,宿命難違。鹼水味濃得刺鼻,水餃多好吃也枉然。
最後的甜品是群魚獻瑞和福海明珠,賣相討好,大人或小朋友見到也喜歡,但我實在太飽了,有緣沒份。
之前說過"二十四橋明月夜"的火腿下場如何?
臨走前店方已將火腿切件,分給所有出席的朋友,回家慢慢享受 深宵中在家中看電影,當金華火腿為西班牙風乾火腿吃,伴一口紅酒,無以尚之。
如果用賽馬角度來評鏞記,簡單四個字評: (性能廣泛) 由外賣的燒鵝飯,到一些平價小菜,懷舊菜,創意菜式,鏞記全部都做得很好,絕不失禮。就算你是初出社會做事,消費能力只及一碟燒鵝飯,或是達官貴人,來到鏞記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由街邊斬燒鵝,斬到入舖再上Times,建立鏞記大廈,如今更成為國際知名的食店,是不折不扣香港的核心價值。
近月有關鏞記的爭產風波,作為局外人,也感到無奈,但也沒資格評論甚麼,只希望事件盡快平息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