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高明瀨粉:真係瀨嘢
在香港可隨便找到一間米線專門店,以瀨粉做主角可說是少之又少。想來想去,好像只得太子的那一間。
坊間賣燒鵝瀨燒鴨瀨的地方,大多視其為附屬品,西環的波記賣鴨瀨鵝瀨賣到無人不識,但它們沒有自稱瀨粉專門店,只以粉麵店來稱之。
日前土瓜灣新開了一間小店 - 高明瀨粉,位置在洋葵樓對面,工聯會樓下美心隔離。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MEXUS:四人同行,一人免費的墨西哥風味weekend brunch
五月尾到訪過當時剛轉名,位於擺花街的MEXUS,除了轉名之外,餐單亦改變了不少,尤其是龍蝦意粉的高水準,令人難忘。
相隔個多月再來,今次是為了這裡剛推出的周末weekend brunch,四人同行,一人免費。
本身已經不算很貴,$338一位(如果想free flow飲品就另計),如今四人行的話,除開只須$253.50一位,未計服務費。
不敢說是全港最便宜的weekend brunch,但也不遠。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Cobo House by 2am:dessert bar:龍門陣
小學同學兼時事評論員利世民,相約小弟午飯,上一次見他,已經是三年前在外國記者會的飯聚,你忙我又忙,總是難以抽空聚首。
他選址在西環南里的Cobo House by 2am:dessertbar,我當然沒反對,上年差不多時間,曾在此品嚐過一頓價廉物美的晚餐。
就憑Janice Wong的亞洲五十大餐廳,最佳甜品師之大名,足以吸引一眾老饗前來。
利:(我到時會叫一啲新朋友出來,你有無好介紹?)
於是我拉埋在香港01其中一位專欄作家,筆風尖酸得來又抵死的老友李聲揚赴會。
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阿姆斯特丹:米芝蓮推介的摩登歐陸風@Envy
人在外地,一個人上西餐廳,其實沒有甚麼大不了,有說美食家的生活是孤獨,(雖然我距離美食家的level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我一早習慣這種生活,無須去遷就別人的口味/銀包,喜歡吃甚麼就吃甚麼。
只是有些餐廳,不接受一個人網上訂位,例如倫敦的The Ledbury、Hyde Park文華酒店的The Dinner by Heston Blumenthal,想去的話就要找個伴,看來下年我要請個倫敦朋友一起去,兼還我多年來的心願。
在阿姆斯特丹的第二晚,出發之前做好功課,已在網上預訂了一間當地米芝蓮推介,名叫Envy的餐廳晚飯。
2017年8月16日 星期三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海連茶樓:大叔遇上師奶淫得很
小時候不喜歡去的地方,往往成為了長大之後生活的一部份。
以前跟家人去過一間位於長沙灣青山道,近昌華街的舊式茶樓,地下濕笠笠,四圍的茶客不是阿伯就是阿叔,鮮有年青人面孔出現,那時心想:(食完好走喇。)
當時代巨輪不斷壓碎老店,卻令人懷念舊式茶樓的風味,明知道出品也許不及,但這種草根的飲茶氣氛,已經買少見少。像近年的油麻地得如,深水埗信興,這兩間老牌茶樓先後結業,新舊交替難免會有所犧牲,世事是否一定如此?
早前看到友人K先生,在其Facebook分享一間在荃灣屋邨內的茶樓,他大讚這裡的點心。
我是因為見到有鮮蝦銀針粉而來,這就是福來邨的海連茶樓。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
The Drunken Pot 酒鍋:吃得荽中荽,方為大丈夫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你喜歡的,可能是我很討厭。
正如你是榴槤友,我聞到陣味都要閉氣。
我是芫荽狂人,小時候已經很喜歡喝芫荽魚片湯,養成了無芫荽不歡的習慣,無論吃麵線,麻辣米線,芫荽皮蛋湯,可以的話,我會要求加多一點芫荽。
那些接受不到芫荽的朋友,見到我一副荽樣,也許會打個冷震。
尖沙咀的酒鍋已到訪過幾次,不過今年仍未去過。
剛剛推出的新品,巨無霸芫荽鍋,正中我下懷,既然M小姐盛意拳拳約我打邊爐,我怎能藉詞推塘?
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
沙田18:新廚上任一把火
差不多有一年時間,沒來過沙田凱悅酒店的沙田18,對上一餐的賽後報告,竟成為我在足球雜誌專欄的最後一篇文章。
這晚再來酒店的四樓,一切變得不一樣,原有的總廚倪康健師傅,較早前解甲歸田,享受人生去,現今由本來掌管宴會,由酒店開業服務至今的何師傅,接任大廚一職。
略略聽聞過何師傅的風格,與倪師傅有點不同,希望藉著這晚的傳媒飯局,從而得到答案。
樂面牛屋:給我兩碗台灣牛肉麵
月前寫過一篇文,有關銅鑼灣的台灣餐廳 - 台南阿豆仔,對於貴台灣差不多四倍的鹵肉飯,我是有點意見。
物離鄉貴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同一個鹵肉飯,香港賣貴差不多四倍,而兩地的生活指數,相差三份一,不是三倍。
所以我充滿疑問。
有讀者留言:(同區有間樂面牛屋,水準不錯,可以去試試。)
就在以前頗靜,今日頗旺的希雲街,與禮頓道交界,同樣主打台灣菜,以牛肉麵做主角。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