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鮨文:元朗到黃埔的江戶前壽司



以往元朗的壽司文化,一向是拳頭天下(俗稱拳頭壽司),不求高深,只求大件夾抵食,不過3年前形勢開始有所改變。一班年輕的壽司師傅,走到去大西北開設價格較市區便宜的高級江戶前壽司店,以柔制拳頭,自此元朗壽司亦再不是拳頭的天下。後來其中一位師傅Cupid自立門戶,在同區開設鮨文,短時間便竄紅,成為全港其中一間火紅的高級壽司店,訂位狀況非常緊張。

今年二月,鮨文再下一城,進軍紅磡黃埔花園開設分店,住在市區的食客,無須山長水遠入元朗,也可以一嚐鮨文的江戶前壽司之味。作為一間高級壽司店,開了分店後沒可能只靠一個師傅單天保至尊,而駐黃埔店的健師傅同樣有多年經驗。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Samsen泰麵:熱爆遊船河



說到最近美食圈內其中一間熱店,灣仔石水渠街的Samsen,久不久在社交網站,見到朋友們前後腳打卡。

型男B與美女朋友們,於中午時段來個一皇三后,我只能流口水,慨嘆這些機會,從不屬於我的。

唯有待自己放假過來,碰正公眾假期,正午十二時開業,我在十二點一刻來到,已經坐滿客人。

單刀赴會有個好處,就是可以遲來先上岸,恰巧吧檯有個單人位,我當然不客氣啦。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潤潤麵:獨步江湖豬膶包



豬膶麵,唔一定食維記

當然有很多地方,也有此味供應,但怎也不及維記的一碗濃甜滋潤的豬膶水,尤其是寒冷的天氣之下,喝一口豬潤加薑絲的精華,頓時暖在心頭。

或者,維記太出名吧,我在差不多廿年前首訪的時候,已經有明星追捧,到了今天,連遊客也懂得找上門。似乎,維記與豬膶麵成為了等號,每當想起豬膶麵,就自然想起維記。

日前下班路過廟街,發現了一間以豬膶為主打的小店,名為潤潤麵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Sushi Ono 鮨野:中環$900的Omakase



除了拉麵之外,高級壽司店在本地日本料理的佔有率,正在不斷增加。

港人民智漸開,不再停留吃迴轉壽司之階段,加上航空業越趨發達,食材即日送抵,無須親身到日本,也可以一嚐高級壽司之味。

在寸金呎土,租金昂貴的香港,吃一頓Omakase(晚市),以市區來計,差不多要一千大元起跳。

月前中環有一間新開的壽司店,晚市Omakase每人一律$900(未計加一服務費,當然酒水另計)。

士丹利街11號的九樓,原來的鮨津樂早已結業,由另一間壽司店 - 鮨野補上。

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麻辣燙 Chilli Fagara:麻甩撼麻辣



四個麻甩佬,一起上蘇豪,非姦即盜?

事緣作風西化的K先生,提議去吃麻辣菜,記憶所及,這一帶能夠吃到麻辣菜的地方,除了以私房菜形式經營的大平伙之外,還有曾經拿過米芝蓮一星的麻辣燙

K:(搬咗新舖呀,所以拉埋你哋嚟試。)

我們四條麻甩,個個吃得辣,但未去到麻辣狂人的級別。

星期一晚的麻辣燙,全場爆滿,差不多全場都是外國人,有洋人有日本人,只有我們是全華班。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Foam Bar & Restaurant:界限街的自家釀製啤酒



相約文青朋友YH晚飯,這一餐可說是望穿秋水,因為等了我足足兩個月。

(真係要約個時間晚飯,順便分享一下,之前我睇完妳兩套主演嘅話劇,一啲感想。)約人都要有個理由。

她是不折不扣的啤友,約會地點當然可以沒有飲品只有啤酒,有一間我想去很久,全港少數會自己釀啤酒的Foam Bar & Restaurant

餐廳地點位於界限街,對我當然不是甚麼一回事,對YH就有點難度。

部落客生涯原是要圍爐取暖?



時光可變,世間可變,地球在轉,快如閃電。

身處一個自媒體的圈子,由以往在blog寫文,經營專頁,到經營Instagram,拍片,又要剪片,好像行慢一點,都會脫節,被後起之秀蓋過。

上星期Wine dinner後,與同行的年青飲食記者,一起行去搭車途中,討論過這個問題。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瘋鳥:夢了,瘋了,倦了



由土瓜灣沿著界限街,再穿過大坑東,石硤尾,本來以荔枝角為終點站,可惜狀態不佳,去到三公里已經有點支持不住,最後在東京街停下來,全長4.5公里。

唉,我是否操過籠?抑或要真的調節一下?

長沙灣一帶不愁沒有地方午飯,可以吃大碌竹壓麵,可以飲茶吃點心,亦可以吃碗黃鱔米線。

忽然,想去咖啡館,長沙灣近東京街一帶,有咖啡館嗎?

有,在順寧道。

在友人E小姐的Instagram,看到她在名叫瘋鳥的咖啡館,吃過一頓不錯的晚餐。

這個舖位都幾邪門,由嗱渣街開始,沒有一間做得長,斗膽在舊區開設咖啡館,不得不佩服店主藝高人膽大。

或者,他像店名一樣地瘋鳥。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蘭芳園:台灣人的Top 20香港美食之耐人尋味



當看過較早前,某台灣旅遊網站,公佈台灣人心目中Top 20的香港美食。

(唔撚係掛。。。。。)

這是我第一個反應。

台灣人來到香港,喜歡吃甚麼,其實我略知一二,近年接觸過不少台灣朋友/讀者,他們來香港旅遊,有好幾個地方是必去:

澳洲牛奶公司(下稱澳牛)
蘭芳園
翠華
金華冰廳
鏞記
添好運
九記牛腩

順理成章,以上七間食店,皆打入Top 20。

個人而言,只會推薦金華冰廳(當然是菠蘿油,千萬不要點碟頭飯,簡直是災難!),澳牛還可以,其他真的算鳩數罷。鏞記由同室操戈開始,水準直線下跌,九記的湯頭越來越庸俗,早已與它一刀兩斷,翠華的價錢直頭離地,台灣人不覺得貴嗎?

排第一的添好運,由拓展業務開始,再不是以前只是小店時代的添好運,今天依然拿米芝蓮一星,是飲食界的一大奇聞。

早前友好李聲揚,已經在他的網媒專欄,表露出震驚之情,在此不再花時間說太多,今篇文章的主角,排第三的蘭芳園,與添好運的case一樣,分店越來越多,但水準則成反比。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Emporio Antico:原裝入口的高品質



高級食材供應商Country Fresh,早前在灣仔商廈開設Emporio Antico;一間既售賣高級食材又與名廚合作主理的餐廳。其實城中大多高級餐廳,包括四季酒店、文華東方酒店、麗思卡爾頓酒店,米芝蓮三星餐廳Bo Innovation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皆沿用Emporio Antico提供的部分食材。Emporio Antico家族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已經在澳洲開展銷售新鮮食材事業,多年經營建立了良好聲譽,更得到澳洲政府嘉許,被授予Australian Export Award for Outstanding Export Achievement之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