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

HAKU:隆重登場生日飯



與友人E小姐相識接近二十年,每年八月例必跟她吃一頓生日飯,彷彿是一種約定俗成。

別人請我吃飯當然無任歡迎,隨便一點便可,但是到我請客,可不是求其了事,今次,去那裡好呢?

時間關係只能吃午飯,地點走不出尖沙咀海港城一帶,我未及開口之際,她提議去新開不久的HAKU

我:(哈哈,我正有此意,不過,你怕唔怕趕?)

E:(而家都OK的。)

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木槿花韓牛專門店:韓牛不息



年初曾在此介紹過蕭若元旗下的濟州韓牛,如今他與他的千金更在中環蘇豪區士丹頓街大展拳腳,開設木槿花韓牛專門店,一條龍服務不假外求。

難得又見蕭生,當然不談其他只談風月,這裏的韓牛套餐由他自己做批發,好處就是定價方面會較低,由最便宜的$400兩人餐,到一個人$388的套餐都有。

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北海丼:活在丼下



繼拉麵之後,丼飯成為香港日本料理的另一個激烈戰場,這年來出現了不少丼飯專門店,但質數參差不齊,開業剛好半年,位於太古城的北海丼,憑著即劏吞拿魚,多到滿瀉的三文魚子丼,順利在同類型的丼飯店突圍而出。

顧名思義,北海即是北海道,而北海道最大的資源就是海產,理所當然以海鮮為主角,難怪在開業初期,成為了城中其中一間熱門餐廳,畢竟香港人崇日,兼熱愛海鮮。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倫敦:東倫敦的酒廠@East London Liquor Company



與友人米奇在利物浦Bold Street的秘魯餐廳晚飯,我與他今次在英國相遇可說是巧合,他由倫敦北上,而我在蘇格蘭南下,無獨有偶大家都在同一時間在利物浦。

一邊喝酒一邊閒談彼此旅程的所見所聞,米奇在倫敦吃盡好東西,但最終還是留憾。

(有朋友介紹我去一間喺東倫敦嘅酒吧,聽講有成超過二百款手工氈酒任君選擇,但最後都係抽唔到時間,過兩日你落倫敦,有時間就去去啦。)米奇如是地說。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高明瀨粉:真係瀨嘢



在香港可隨便找到一間米線專門店,以瀨粉做主角可說是少之又少。想來想去,好像只得太子的那一間。

坊間賣燒鵝瀨燒鴨瀨的地方,大多視其為附屬品,西環的波記賣鴨瀨鵝瀨賣到無人不識,但它們沒有自稱瀨粉專門店,只以粉麵店來稱之。

日前土瓜灣新開了一間小店 - 高明瀨粉,位置在洋葵樓對面,工聯會樓下美心隔離。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MEXUS:四人同行,一人免費的墨西哥風味weekend brunch



五月尾到訪過當時剛轉名,位於擺花街的MEXUS,除了轉名之外,餐單亦改變了不少,尤其是龍蝦意粉的高水準,令人難忘。

相隔個多月再來,今次是為了這裡剛推出的周末weekend brunch,四人同行,一人免費。

本身已經不算很貴,$338一位(如果想free flow飲品就另計),如今四人行的話,除開只須$253.50一位,未計服務費。

不敢說是全港最便宜的weekend brunch,但也不遠。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Cobo House by 2am:dessert bar:龍門陣



小學同學兼時事評論員利世民,相約小弟午飯,上一次見他,已經是三年前在外國記者會的飯聚,你忙我又忙,總是難以抽空聚首。

他選址在西環南里的Cobo House by 2am:dessertbar,我當然沒反對,上年差不多時間,曾在此品嚐過一頓價廉物美的晚餐。

就憑Janice Wong的亞洲五十大餐廳,最佳甜品師之大名,足以吸引一眾老饗前來。

利:(我到時會叫一啲新朋友出來,你有無好介紹?)

於是我拉埋在香港01其中一位專欄作家,筆風尖酸得來又抵死的老友李聲揚赴會。

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阿姆斯特丹:米芝蓮推介的摩登歐陸風@Envy



人在外地,一個人上西餐廳,其實沒有甚麼大不了,有說美食家的生活是孤獨,(雖然我距離美食家的level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我一早習慣這種生活,無須去遷就別人的口味/銀包,喜歡吃甚麼就吃甚麼。

只是有些餐廳,不接受一個人網上訂位,例如倫敦的The Ledbury、Hyde Park文華酒店的The Dinner by Heston Blumenthal,想去的話就要找個伴,看來下年我要請個倫敦朋友一起去,兼還我多年來的心願。

在阿姆斯特丹的第二晚,出發之前做好功課,已在網上預訂了一間當地米芝蓮推介,名叫Envy的餐廳晚飯。

2017年8月16日 星期三

MOTT 32:公館大飲茶



自從前年年尾與一大班朋友在MOTT 32飯敘之後,已有一年半時間沒有踏足過渣打銀行總行地庫,上月某個下午,美女朋友相約在此午飯,我當然沒有推辭的理由,反正我也想與飯店主廚李文星師傅見個面。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海連茶樓:大叔遇上師奶淫得很



小時候不喜歡去的地方,往往成為了長大之後生活的一部份。

以前跟家人去過一間位於長沙灣青山道,近昌華街的舊式茶樓,地下濕笠笠,四圍的茶客不是阿伯就是阿叔,鮮有年青人面孔出現,那時心想:(食完好走喇。)

當時代巨輪不斷壓碎老店,卻令人懷念舊式茶樓的風味,明知道出品也許不及,但這種草根的飲茶氣氛,已經買少見少。像近年的油麻地得如,深水埗信興,這兩間老牌茶樓先後結業,新舊交替難免會有所犧牲,世事是否一定如此?

早前看到友人K先生,在其Facebook分享一間在荃灣屋邨內的茶樓,他大讚這裡的點心。

我是因為見到有鮮蝦銀針粉而來,這就是福來邨的海連茶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