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粥粉麵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粥粉麵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開餐Dine Inn:白加士街最新黃店



有次無意間發現,某位一直好撐黃店的飲食專欄作家,在她的即時動態,慨嘆現在去黃店,是一種考驗。

我想是她到訪過的黃店,水準實在太過參差才出此言,如果是一名普通網民,或許不會太過在意,但出自這位吃過不少好東西的專欄作家把口,那就有說服力喇。

香港人飲食group的網民,凡見到黃店的帖子,就留言大讚特讚,逢黃必撐兼非常包容,八成都可以讚到十成好食,甚至那些黃色港式西餐廳,未有社會運動之前,在Openrice的評價係ok以下的級別,好了,表態之後,生意多咗,評價亦180度逆轉,有不少網民留言大叫好食到俾心心,比比皆是。

話就話百貨應百客,但現在只停留在某個層面,只限小店、咖啡店,極其量是連開分店的冰室;根本打動不到一些走中高級路線,相對實力較雄厚的餐飲/酒店,如果可以令到它們變黃,站在我們的一邊,這場經濟戰就有得打。

條路怎樣行落去?我可以做到的,繼續支持有質素的黃店先,含淚去一間沒水準的黃店,非我個人消費的選項。

最近在佐敦白加士街,新開了一間茶餐廳,名字很簡單,兩個字:開餐,聽說是由一名有工運背景的珠寶商人開設,以前賣黃金,現在經營的茶餐廳,門面黃到金,果然一脈相承。

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合利潮州粉麵:黃色筋腩加墨魚鬚



少數在黃色經濟圈裡面的粉麵店,新蒲崗的合利潮州粉麵,以前我在附近,光顧成記數次,手拉麵小廚亦去過兩次,這間區內老牌麵店,因為它是黃色而上門。

在新蒲崗上班的友好部落客YFL,不時來這裡午餐,評價正面,有些老友就已經光顧了很多年,說水準穩定,勝過某些名店。

門面貼上尋人啟示,有人自稱發燒,走進麵店搞事,我想大約一切都是藍絲的套路,收錢做嘢,文宣較其他黃店低調,但只要肯貼肯表態,已值得去支持。

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潮州人Ciuzauese:肥牛一樣高質



上年夏天,在界限街的黃色架步 - 潮州人,吃過優質的花膠米粉,加上老闆曾經幫過抗爭的年青人,我當然大力推薦給各位。

不久,蘋果日報找到我上門,邀請我與食店的老闆,拍一條撐黃店的短片,我當然義不容辭,能夠動用自己在網絡的一點影響力,呼籲大眾在這段時間支持優質的黃店,這是我的榮幸,亦是我的責任。

看著它們的雞湯怎樣去熬製,花膠怎樣處理,想到這碗花膠米粉,只是賣五十多元,我心想:(真係有得賺?)

如此用心製作,撐得也特別理直氣壯,的確有一段時間,食店的生意很好,但最近老闆在我Facebook專頁留言,說近期因為武漢肺炎之故,生意靜了很多。

我:(月尾過嚟食碗米!)

歐遊回來差不多一個星期,履行先前的諾言,再訪潮州人,經過番茄師兄,晚市未開,門外已經有很多人排隊,人氣並沒有因為肺炎而減退;半哩以外的潮州人,就沒有這樣幸運,黃昏六點正,未有客人,見到店內的電視,播著月前我拍的短片,看著像鏡中倒影如照出一臉風情,也不禁莞爾,哈哈。

2020年1月31日 星期五

天園餃子:點心變餃子



識我的朋友,應該記得我經常推薦一間位於土瓜灣,名叫巧興的餃子店,光顧了十多年,很喜歡它們的三鮮餃,配臘八醋,還有雞絲涼麵。

最近半年沒光顧了。

聽過不止一位土瓜灣街坊說,這裡的老闆與員工,曾經罵過示威者,確定是藍色;一邊吃一邊聽你們撐警,罵年青人,就算幾好吃也好,對不起,我再吃不下。

割蓆之後,區內有甚麼地方可以代替?

近月北帝街有間新開的餃子店 - 天園餃子,側聞是舖位前身,傳點心意的原班人馬開設,在土瓜灣Facebook群組得知,餃子店在過年前,製作了一些蘿蔔糕送給學生。

小店裡面貼滿抗暴之戰的文宣,電視開著ViuTV,身處傳統深藍的舊區,那些廢中廢老見狀,會否感到眼冤,即刻掉頭走?

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蛇王海:一字記之藥



在Facebook群組裡面看到,這間在西營盤第一街的蛇店 - 蛇王海,屬於黃色食店,理由是老闆娘關心年青人。

沒有貼文宣,沒有在其社交網站表態,僅此而已,或者有人會質疑:「咁都叫黃?」

要壯大黃色經濟圈,提高門檻只會難以持續發展,須知道每一間商戶/食店,都有不同程度的負擔,並非人人都可以做到像龍門冰室番茄師兄般黃到發光;你無理由要求間間黃店,定期捐一萬幾千給星火612的;只要立場一致,都是同路人。

黃昏時間來到,一個人不用等位,店內的電視,播著Viu TV。

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金苑粉麵:土瓜灣下路有宵夜



從土瓜灣街坊口中得知,下路有間粉麵店,一直都黃。

(要係土瓜灣街坊,或者曾經喺土瓜灣生活過,才會明白咩叫上路下路。)

經過門口,見到貼上反送中,與及社區反大陸旅行團的文宣,心想應該錯不了。

金苑粉麵,主打潮式路線,有墨魚丸、牛丸、還有我喜歡的魚麵。

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

光復澳牛

香港其中一間著名食店,澳洲牛奶公司(簡稱澳牛),於日前的下午時段到訪,門外少了遊客等候,清一色是本地人。

網民所說的光復澳牛,似乎已成真?

2019年11月2日 星期六

柱仔記:街坊小店食撈丁



寫一間在我家附近的小店。

很多人消費分顏色,非黃不可,中立也說可免則免,當然藍色就一定杯葛,然而,黃色架步在土瓜灣,這個被譽為深藍區域,到底有多少?

鄰近牛棚的柱仔記,沒有貼過有關反送中的文宣,但藉著他們以下的舉動,大家自行決定他們是否黃店:

紅土遊行,請人飲水。

反蒙面法示威當晚,有女生在對面公廁外面,被淋腐蝕性液體,食店負責人即刻幫手治理。

門外貼上該區的區議會選舉,候選人的海報,是民主派。(同區對手有兩位,一個工聯會,一個自稱獨立民主派)

食店的電視,長期播著ViuTV。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三才魚蛋粉麵:同舟共濟魚蛋粉



渣甸坊裡面,有一間黃色的魚蛋粉麵店,最近被飲食group表揚,三才魚蛋粉麵

很多人覺得,這類街坊店,大多都是藍色,或者是中立不表態;像大埔的蔡潤記,被大埔街坊證實了是藍色,而同區的街市熟食中心,有好幾間魚蛋檔,以前我曾經撰文讚過,但無法考証他們的立場是甚麼。

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開利小食店:實惠車仔麵



二元對立,小店被區分顏色,對號入座,撐過警,敬謝不敏;支持後生仔,義無反顧地支持。

很多網民號召用錢去懲罰曾經罷過工,請過夢遊人仕飲過水,食過飯的小店,抵制那些站在高牆一方的大集團,與及曾說過涼薄說話的藍絲小店,這是最近所見到的局面。

由反送中衍生出來的場外經濟戰,令到不少人在飲食/消費習慣上,起了微妙的變化,有人不介意走多幾步,支持黃色小店;亦有人正因如此,連Starbucks也可以戒掉。

土瓜灣銀漢街的開利小食店,主打車仔麵,以價廉物美見稱,早前還是賣$32五餸麵,包汽水的套餐,日前再訪,已加價至$35。

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

潮州人:香城花膠米



每逢去到危難關頭,像照妖鏡一樣,看出誰是人,誰是鬼。

作為飲食部落客,一見到有食肆支持這場逆權運動,我會特別留意,心裡面不斷對自己說:(有時間一定要去幫襯下。)

界限街的潮州人,主要賣粉麵,小吃,但並非是潮州牛丸、牛腩、魚麵的潮州風味,全因是老闆的長輩,是來自潮州。

而事實上,這裡的花膠扒米粉,最出名。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金祥排骨麵:西環有骨氣




最近因為工作要到西環,藉此來支持一下,這間曾經保護示威者,水街的金祥排骨麵,已記不起有幾多年沒來過,大約是十多年前。

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堅信號上海生煎皇:久違生煎包



本來,我想光顧同一條街,賣雞粥的新記,但是經過剛開業不久的堅信號上海生煎皇,忽然間,想吃個生煎包。

也就只是電光火石之間的決定。

記憶起第一次吃Oscar(即是堅信號個老闆,以前曾經進軍樂壇)的生煎包,要數到去八年前,當時他剛退出娛樂圈,在旺角通菜街天橋口,開設小小的生煎包店。

初初做老闆,凡事親力親為,記得是他親自出馬,落手落腳煎包,好吃嗎?當然好吃。

後來的發展,越做越大,我反而沒有再光顧。

這次到訪堅信號,純屬偶然。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嚐.千碗:大廚出馬車仔麵



最近在我的Facebook裡面,曝光率甚高的車仔麵,九龍城龍崗道的嚐.千碗,聽說麵店由酒店級別總廚主理,見到它的專頁,有不少我認識的名廚、前飲食專欄作家讚好,似乎來頭真的不小。

上網問問谷歌大神,發現早前飲食男女曾經訪問過麵店的主理人,希望藉著一碗車仔麵,來道出粵菜的燜、燉、扣,三種不同烹調方法的滋味。

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添財記:炸兩加葱花,要碗粥嘛?



以前久不久都會去九龍城的添財記,吃碗粥,加油炸鬼,再加碟炒麵,是一頓豐富的早餐。

坊間大部份的粥麵店,油炸鬼一早炸定,賣到收檔為止;炸兩整定備用,已淪為濕水炸兩,根本不會響,我曾經寫過一篇有關炸兩的文章,慨嘆當今世道,走精面的大把人,認真去做的,已成為稀有品種了。

當然,你可以在落單前要求:(我要即整嘅炸兩,唔要整定嘅。)店員又不會斷言拒絕,最多聽罷只會本能地「JIP」了一聲。

九龍城之友C小姐,看過我的文章,提議我到添財記。

說起上來,搬了新舖之後,仍未去過。

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興發麵家:重新認識



長沙灣保安道的興發麵家,記不起第一次去是何年何月,當時我還住在發祥街,就讀的中學在蘇屋邨,這間麵店的位置,就在我上學的路途上,久不久都會來吃碗麵。

搬走之後,廿多年來,偶然路過該十年如一日的麵店,始終沒有停下來;這晚空著肚走到過來,再沒有藉口與它擦肩而過。

以前我吃過甚麼?大約是餃子吧,其招牌豬扒呢?我真的不記得。

2019年5月11日 星期六

一君士多:極速擴充



前藝人鄧一君,於砵蘭街開設的一君士多,只是短短數月,已經再下一城,在尖沙咀的堪富利士道開分店,真犀利。

上個月與文青朋友在東南樓飲咖啡,已經想一試其車仔麵,但是時間太過緊逼而作罷;砵蘭街店只得兩個位,而尖沙咀店就大很多了。

下班後經過見到,有點驚訝,一君真有本事,短時間已經連開分店,反正沒有飯局,終於有緣一試。

2019年5月7日 星期二

漢發麵家:貨如輪轉豬膶一丁



近期很多人推崇的豬膶麵,以前在汝州街鐵皮檔,賣牛腩起家,現今已入舖,於大南街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漢發麵家,未到中午十二點,已經要排隊等位。

這裡的豬膶麵,在不少人心目中,已經超越深水埗的某間老字號;到底憑什麼去贏得食客們的歡心?趁當夜班的日子,中午來一試虛實。

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兩草:風中勁草



今年渣馬領選手包的安排,又一次惹來怨聲載道,第一天場面非常混亂,很多人要排個半小時才能領取,Facebook的跑步群組,怒火沖天,差不多個個喪罵。

我選擇在第三天才去,可能主辦單位知衰,即時作出改善,下班後黃昏時間到維園,完全不用排隊,直搗黃龍,計埋拿跑衣的時間,大約十分鐘;走過去嘉年華內的攤位,又跌了幾舊水,見到01體育的朋友,又寒喧幾句,做了二十下掌上壓,又換了一些紀念品,未比賽,先破財/輕鬆一下。

食友A與我同一時間拿選手包,他問我有沒有興趣一起,去兩位台灣媽媽的吃什麼晚飯,我嫌中環比較遠,皆因晚上要早點回家趕稿;況且我早已鎖定去大坑的一間小店。

兩草,代表廣東話的$20俗語,以前$10紙是綠色,兩張加埋即是兩條草,小時候已經如此稱之。

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第一盅頭飯:腸粉以外



前幾年曾經拿過米芝蓮推介,太子砵蘭街的第一腸粉,上個月開到去土瓜灣,不賣腸粉,掛著第一之名,賣盅頭飯。

隱身於鄰近八度海逸酒店的炮仗街,除了數款盅頭飯,還有兩款燉湯,與及一些小吃,盅頭飯賣$25,略貴於隔兩條街的慶發

說到區內的盅頭飯,我始終以落山道明珍為首選,十多年前開始光顧,心知這裡是的士司機飯堂,理應有點功架;一試其排骨飯,粒粒米飯蒸得筆挺,我當時還問師傅,用甚麼米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