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談風:vs:再說:塘西話今天
本地數字樂隊tf:vs:js,一直在牛頭角廠廈裡面,擁有自己的天地,後來更開起餐廳來,名叫談風 VS 再說,走創作西餐,尤其是北歐風的路線,開業以來廣受文青,甚至不少愛吃之人歡迎。
我曾到訪過兩次,都是與文青朋友同行,本來想去第三次,但好友小寶沒有空而告吹。
上年,餐廳因為牌照問題被逼結業,因而引起軒然大波,與鄰居Hidden Agenda殊途同歸,惹來食客們惋惜之聲。
到底,談風再說會否在別處重開?當然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
月前,終於傳來好消息,它們選擇在石塘咀重新營業。
藉著自己生日,便拉埋文青朋友YH,來到港島城西一角,與這位舊朋友重聚。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Pete's Place:高街的生日飯
隱身在西環般含道上面小巷,以澳洲和牛饗客的扒房The Den,價錢經濟實惠,年前與台北朋友到訪,吃得我倆直豎姆指。
上年年尾,The Den在同區的高街開設姊妹店,名叫Pete's Place,主打帶有南美風味的西餐。餐廳負責人早前曾經私訊我,說想邀請我來試菜,最後卻因我沒有回覆而不了了之。
好友文青A君見我生日,說要請我食餐飯,我提議不如去西環高街,這念頭就只是一剎那。
有間意大利餐廳,我一直想試已久,但同時間,我想起這間The Den的姊妹店,擇好良晨吉日之後,即刻訂位。
與Restaurant Week撞個正著,餐廳方面說只能安排靠近廚房出口的二人檯,我倆倒也沒有所謂,只怪我時間太過倉促而已。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Whisk:福岡情未了
今年三月頭,本來我有一個濟州四日三夜的media trip,緊接就與朋友們到日本福岡大吃大喝。
天氣真的不似預期,當我追問有關方面的濟州之旅詳情,對方說因天氣而暫時擱置,直到今天仍未有進一步消息。然而,福岡之行亦因我決定四月去歐洲而被逼放棄,眼白白看著朋友們,駕著車在九州風流快活。
上星期,受美麗華酒店之邀,來到旗下餐廳Whisk,品嚐由福岡直送而來的食材,加上請來當地有名餐廳 - 博多屋的總廚Yasuhiro Yamada客串兩天,聯同Whisk的主廚聯手,將福岡農場的食材,直送餐桌上。
(哈哈,本來我下個星期去福岡,如今都好,總算有個安慰獎。)中午的Whisk,與晚市是兩個不同光景,自然光之下,顯得份外柔和明亮。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Dough Kitchen:一手造成海膽意粉
相識十多年的老友J小姐,說要請我食一頓生日飯,她開出四個地點任我選擇。
米芝蓮三星級餐廳、高級酒店裡面的法國海鮮餐廳、高級日本料理、親民價錢的小店。
結果,我選擇了看似牌面最弱的一間。
大坑布朗街的Dough Kitchen,前身為No 5 Italian's ,其實只是老闆把餐廳改名而已。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澳門:澳門街的天丼@金子半之助
日本天丼名店金子半之助,年前登陸微風台北車站,旋即在當地掀起一陣熱潮,每天排隊的人龍不斷,連我這位港仔,也曾來過趁熱鬧。
最近,它們在澳門街開設分店,聽說已成為人龍店,藉著上星期過大海慶祝生日之便,就來一嚐其天丼。
其實,本來我首選是MGM氹仔裡面的日本秘魯菜,已經在網上訂了位,但是餐廳方面不認數,一小時後致電給我,告知當晚餐廳已爆滿。
下午大約四時來到板樟堂街的金子半之助,只得零星客人,輕易地找到位子。
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
澳門:生日過大海宿一宵@英皇娛樂酒店
差不多兩年,沒有在澳門過夜,這次生日兩日一夜之旅,澳門雜誌社的朋友,為我安排了住宿,今次就在我以前經常乘坐發財車的總站 - 英皇娛樂酒店。
兩位御林軍站在酒店門口,多年如是,年前曾經來到這裡,出席其中菜廳的傳媒飯局,對於酒店的印象,只限於此。
當澳門的新酒店不斷落成,人人都衝去喝頭啖湯之際,英皇酒店或者顯得沒甚個人之處。 位置便利,行去議事亭只是咫尺之遙,或許是其最大優點。
由大堂乘坐電梯,上到客房樓層,拿出匙卡打開門,原來,其實並不差。
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店小二(東寶):三美伴大叔
相識不久的美麗友人KL,說與其他兩位朋友,想賀一賀我大壽之喜,吃一頓飯。
她開了數個地點給我選擇,全部都是偏向麻甩,吃小炒隊啤的好地方,想也不想,選了店小二東寶。
(我差不多六年無去過了)憑著這個原因,一行四人,來到北角渣華道街市。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映水芙蓉:優雅川味
自從上年海運大廈將版圖擴展,OTE的出現,令到場內的餐飲更加精彩,意大利菜、日本菜、粵菜之外,最近有間走優雅路線的四川菜出現,它的名字叫映水芙蓉。
作為中國四大菜系其中之一,川菜給予大眾的印象,就是辣。其實,也不盡然,這裡主打賣相較為精緻的成都菜,沒有重慶的一步到位的霸道,而是偏香細緻的麻辣香,而且有不少不辣的菜式,人人可接受,皆大歡喜。
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
漢記小廚:麻甩窮L生日飯
純屬即慶的一夜,相識十多年的友人S,見我當晚沒有約會,說不如一起晚飯,地點在鴨脷洲珠記與九龍灣啟業邨冬菇亭,是但選一間。
我當然選後者,畢竟很近我家,坐5D巴士,很快就到。
啟業邨近年少踏足,但我曾經在這裡,留下一段失意回憶。
話說十五年前,亦即是沙士的那一年,當時我失業數月,政府有見某些行業因沙士肆虐而成為重災區,於是推出一些臨時課程,給相關行業的失業人仕就讀,一共兩個月,總共有數千元津貼。
其中一個月,我在勵行會上課,為了省錢,午飯時間選擇坐巴士回家,煮個公仔麵,否則,到隔離啟業邨的快餐店,來個極便宜的碟頭飯,大約只須十多元。
幾難捱的日子最終都過去,十多年後的三月某日晚上,坐在漢記小廚,喝著自己帶來的威士忌,想起這段不堪回首的過去。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澳門:褪色的蟹黃撈麵@牛記咖喱美食
鑑於假期少過以前,最近兩年,只去過三次澳門,上年我在澳門,來去匆匆,停留數小時,為了一餐飯。
上星期,澳門雜誌社的朋友,問我生日期間有沒有節目,不如過來澳門兩日一夜?
似乎,他看穿了我的行程,生日前夕與正日放假,並且未安排任何節目。
過來慶祝生日,就只是一夕話而已。
安頓好身外物,隻身走到去十月初五街,無非是為了一碟蟹黃撈麵,受到米芝蓮加冕的牛記咖喱美食,數年來的名氣,連同價格,節節上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