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一個味道一個故事:夜茶之潮州粉果



要是硬將點心分等級的話,蝦餃一定是大婆,燒賣永遠生成二奶命。

粉果,無奈地淪為妾侍。

試想一下,以前上茶樓飲茶,賣點心的阿姐,大叫蝦餃,燒賣。記住,是蝦餃燒賣,而不是燒賣蝦餃,排名一向分先後。

若然粉果與蝦餃燒賣,放在同一架點心車賣,只淪為敬陪末席的配襯品,蝦餃被秒殺,燒賣是次選,粉果?揀無可揀都未必揀它,我不如等另一部車,看看有甚點心?

多年前某個晚上,與知性女生S飲夜茶的話,說出我對點心的階級觀念。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澳洲牛奶公司:澳牛十載情



有關澳洲牛奶公司的經營模式,可以寫成一篇論文。

有關澳洲牛奶公司的服務態度,可以寫成一篇潮文。

有關澳洲牛奶公司的炒蛋,只須三個字就寫好。

好好食?WTF?

數起上來,也光顧了這間某程度上,代表香港某種精神的澳牛,超過十年光景。

在Openrice長期置頂,食評永遠是最多,近年吸引大量遊客前往潮聖,十個來香港旅遊的台灣人,十個會去澳牛,金華冰廳,九個會去九記牛腩再興叉燒,八個會去鏞記。。。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Brickhouse:杯中冷巷



再次走進蘭桂坊,通往Brickhouse的暗巷,心裡,還是未能忘懷,三年多前,與前度來到這間,很raw,有如身處丟空多年的廠廈,被蒲友改造成私竇的荒廢樂園。

當時的她對我說,感覺不錯,今天我深信,其實她不太喜歡這種氣氛,純粹敷衍我而已。

環境依舊地嘈吵,西風壓到東風,外國人佔大多數,只有我們一行八人,是全華班。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曼谷:高溫的火箭 - Rocket Coffeebar



就算去到曼谷,我一樣要去咖啡館。

友人S先生叮囑:(曼谷係有好多咖啡館。)

上網搜尋一下,真的有很多不同風格,大大小小咖啡館。

只怪我十多年沒到過曼谷,未免有點少見多怪。

短短一天曼谷之行,極其量只能去一間,幾十間揀一間,好難。

剛想起台北美食家朋友E小姐,月前到訪過一間,她說是她最喜愛的曼谷咖啡館之一。

Rocket Coffeebar,在Silom吃罷蟹肉麵,由google map帶領之下,冒著三十五,六度的高溫,步行十五分鐘。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哥本哈根:趕頭趕命的約會 - Bæst



由愛丁堡往哥本哈根的航班,不知是出了甚麼問題,要延遲半小時起飛,本來輕輕鬆鬆,變得趕頭趕命。

因為當日黃昏,與旅居哥本哈根的友人阿水,與剛巧在哥本哈根旅遊的J小姐約定,一起晚飯。

在下午四時多抵達哥本哈根,連同過關,等待行李,坐地鐵出市中心,用上差不多一小時。

抵達下塌的Airbnb之後,先放下行李,即刻飛奔往晚飯地點,Bæst

由Airbnb徒步,沿著google map的指引,大約15分鐘路程。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Chip in Fish & Chips Bistro:再度英倫



上個月才去過英國,今個月初,到訪一間位於九龍城的英式炸魚薯條店。

(阿南瓜哥,你有無咁思鄉呀?)

純屬路過而已。

(咁,又唔見你路過倫敦唐人街,走入去旺記,食個干炒牛河?)

十多年前,抱著好奇的心態,人在旅途也忍不住去旺記潮聖,感受一下其服務態度。

曾經聽過友人I先生說,當年他與朋友去旺記,他朋友問旺記的侍應:(呢度有無cloakroom?)

結果是被趕出門口。

價錢尚算抵吃,當然水準與香港有段距離,服務未如外間所說的惡劣。

一時興起,好像有點離題,好了,當你人在旅途,免得過也不會上中菜館。當你回來了,你就會想起當地的味道,自然地想回味一下。

原本,我當天下午的目標是九龍城街市的樂園,路過Chip in Fish & Chips Bistro,最後,放棄了沙嗲牛肉麵,選擇了炸魚薯條。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哥本哈根:Porridge當正餐 - GRØD



普羅港人的早餐,不出麵包多士配煎蛋炒蛋,白粥有味粥配個炒麵炒米粉,火腿沙嗲牛肉通粉/公仔麵,點心,三文治之類。

我很久沒試過在香港,以Cereal作早餐了。

我很久未試過在香港,以Porridge作早餐了。

Porridge,簡單一點去形容,就是鬼佬眼中的粥,在香港不太流行,大家可能會在生病時,才想起它。

本來,它屬於早上,起碼每次我在英國,不時在Pret A Manger,買個三文治加Porridge作早餐。

丹麥哥本哈根有間Cafe,以Porridge為主角,加上不同材料,演變成為全天候美食。

在超市買點東西,步行回下塌的Airbnb途中,遇上了這間阿水向我提過的GRØD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四川菜大平伙:私房川味二十年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曾經爆發過一個飲食熱潮,就是私房菜。

當年的私房菜,不論是中菜,西餐,有如雨後春筍,每一個月都有新面孔。

有些私房菜大廚,並非紅褲子出身,半途出家卻勝過不少大廚出品,那時候的資訊沒有今天的發達,一切只靠口碑相傳。

十多年後,私房菜再不是甚麼新鮮事,當年最火紅的三間私房菜,聽說當年要預早大半年訂檯的喜宴,主理人Jacky Yu今天已成為名人,拍攝飲食節目之外,喜宴的版圖,更衝出了香港。

黃色門的劉健威先生,亦開設了留家廚房

還有一間在蘇豪腳下,以藝術來與四川菜結合,每晚女主人皆會高歌娛賓的四川菜大平伙

今年,四川菜大平伙,邁向二十周年。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新桂香燒臘:給我一碗叉燒飯



這兩天的中午頗有食神,仗著自己是所謂media,有幸在兩間米芝蓮二星級的中菜廳午飯,不約而同地,兩頓星級午餐之中,皆有叉燒份兒。

我對著同桌的賓客說:(叉燒,可說是香港高級中菜廳,其中一個指標。)

或許你們不盡同意我的想法,但這就是我一貫的想法。十次上高級中菜廳,起碼有八次會吃叉燒。

尤其是飲茶時間,吃點心之前,先來一碟例牌叉燒,如果叉燒做得好,其點心一定不會差,反之,叉燒做得麻麻,唔。。。。還是不要抱有太大期望了。

有關這兩天的米芝蓮午餐經驗,留待日後在小弟的報章專欄上分解,今次所介紹的,不是高級中菜廳,而是我一間喜愛的街坊燒臘檔。

柴灣新桂香的叉燒,我對它的情感,像遠在倫敦的好友小寶一樣,只能一年,甚至兩年一會。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格拉斯哥:吃過藍貝才上路 - Mussel Inn Seafood Restaurant



由格拉斯哥出發到愛丁堡的當日,才發覺仍未買車票!

火車單程最便宜也要十三鎊,巴士就要八鎊。

差點忘記,還有Megabus,即刻上網買車票,連手續費只須三鎊半。

窮L,慳得一鎊得一鎊嘛。

趁還有點時間,不如吃過午餐才上路,下塌酒店的同一條街,有間主打藍貝的餐廳,The Mussel Inn Seafood Restaurant,午餐只須7.95鎊。

本來心儀The Pot Still的pub food,最終還是被藍貝吸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