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Eatwell:在興發街食得好
三十多年前曾經風光一時的天后興發街一帶,全靠當年軟硬天師說過「永遠懷念興發街嗰間Esprit」,我才知道此地也有一段很潮的歷史。事隔多年,天后已成為銅鑼灣的後花園,不少美食皆可在此中尋。友人告知這裏有一間只能容納三十多人的小型粵菜館,主打懷舊手工菜的Eatwell食得好,是區內的臥虎藏龍之輩,麻雀雖小,但飯店的環境不局促,樓底高添上一份氣派。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龍景軒:華麗的米芝蓮三星
由2008年開始,中環四季酒店的中菜廳,龍景軒,一直是米芝蓮三星食店,地位穩如泰山,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上,依然屹立不搖。
全賴龍景軒主廚 - 陳恩德師傅,與他的團隊的功勞,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成就。
大白天坐在飯廳一角,面臨著開揚的維多利亞港海景,未嚐美食,已被窗前的迷人景致吸引著。
香港的星級中菜大廚差不多全部都是紅褲子出身,人稱德哥的陳師傅亦不例外,在13歲入行的他,憑着不斷努力成就今天的成績。 德哥試過一個月創作超過二十道菜式,作為行外人的筆者,聽罷也覺得不可思議。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唐閣:米芝蓮三星,絕非浪得虛名
由2008年,米芝蓮登陸香港的第一年開始,尖沙咀朗廷酒店中菜廳唐閣,一直穩佔二星,上年尾,升格為米芝蓮三星,與龍景軒並駕齊驅,成為全球米芝蓮三星食店之中,僅有的兩間中菜。
唐閣的總廚,鄺偉強師傅,坐擁三星大廚之美譽,只以抱著平常心待之。
(我對名譽不大著緊,只在乎想把傳統粵菜可以傳承下去!)
凡事親力親為,已接近退休年齡的鄺師傅,由十三歲開始入行,累積超過五十年經驗,論資歷,有誰及得上他?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大灣咖啡廳:全城最新酒店自助餐
上月的紅糖飯局後,土瓜灣之友兼酒店公關H,即刻約定同一屋簷下的自助晚餐,不用急,最緊要快!
嘉里酒店在今年四月尾才開幕,旗下的大灣咖啡廳,未必是全城最佳自助餐,但一定是全城最新酒店自助餐。
黃昏六點開始,直至晚上十點半的自助餐,早下班的我,由尖沙咀坐8A巴士到黃埔花園,再行去紅磡碼頭。較原定時間,早了五分鐘到達。
很多人說酒店的位置隔涉,除非你乘坐往紅磡碼頭的巴士,或者是由北角坐船過來,上次我從紅磡鐵路站徒步過來,大約十五分鐘。後來才發覺,在黃埔站下車最近。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蘇格蘭:一路向北(二)
在蘇格蘭北部小鎮Tain渡過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被窗外的自然光照醒,看看手機顯示的時間,清晨六點三十分。
倒頭再睡一會,八點才起床,梳洗後到民宿地下的客廳,等待一日元氣之始 - 早餐。
民宿主人見我身穿愛華頓球衣,便搭起訕來:(愛華頓,我都係來自利物浦!)
他指著牆上的Albert Dock油畫,道出自己的背景。
難怪他的口音一點也不Scottish,而是不算很重的Scouse腔。
我問他:(咁你係捧利物浦定係愛華頓?)
屋主:(愛華頓,不過唔算好迷。)
至於他為何由老遠的利物浦,搬到上來蘇格蘭北部的小鎮?我沒有追問下去,深信每個人離開自己的地方,總有不同的理由,只要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沒有甚麼對不對。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Luxe Culinary:黃竹坑廠廈內的名廚舞台
近年餐廳功能漸趨多元化,開放式廚房更拉近了大廚與食客的距離,位於黃竹坑工廈的Luxe Culinary,是一道國際級名廚與本地溝通的橋樑,也是嶄新的餐飲服務平台。
5月初的某個下午,我在Luxe Culinary出席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午餐會,分別品嘗由中國飲食文化大師尹達剛師傅,與本地享負盛名的甜心先生Jeffrey Koo合作設計的餐單(每位$1,180),親身經歷了一場中西合璧的對決。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利物浦:加泰隆尼亞之夜@Lunya
今次歐洲之旅,難得與酒友M同一時間在同一個島,最巧合的是,我們在同一日出發往利物浦。
他從倫敦北上,我從格拉斯哥南下,還未算,他是車路士球迷。這個星期日碰著愛華頓主場對車路士,他在安排行程之前,是沒有想過這件事。本來他純粹抱著悠閒心情,遊覽這個他從未踏足過的英格蘭西北部城市。
(真係有咁啱得咁橋,不如一齊睇波啦!)出發之前,我問定酒友M。
訂了球賽門票之後,是時候想想當地的餐飲,他對食是很有要求,沒可能與他去Nando's,Jamie's Italian這類連鎖餐廳吧。
我:(去到才算啦。)
中午由格拉斯哥坐火車,南下利物浦,下午茶時間到達,酒友M由倫敦出發坐火車北上,要在晚上才到。
先安頓好行李,休息一會,再往市中心走,到達目標餐廳門口,問問當晚有沒有位。
Lunya,主打加泰隆尼亞菜的餐廳,即日訂即晚兩位,沒問題。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寫在沙中線通車前幾年,我最喜愛的土瓜灣十間食肆(2017)
兩年前寫過一篇 "寫在沙中線通車前幾年,我最喜愛的土瓜灣十間食肆" 的文章,反應空前熱烈。
當時選了十間個人在區內的心水食店,其實,地鐵仍未觸及的土瓜灣,好東西何止這十間?
今次就來個2017年版本,再分享我心目中,另外十間土瓜灣心水食店。(一切完全主觀,擺明偏私,你覺得我挑選的食店不外如是的話,我也沒辦法)
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松坂庫(尖沙咀):海膽之赤的疑惑
相片來自友人
友人K先生,上星期在他的社交網站,分享一張cap圖,說某飲食KOL誤導大眾。
這位前X假期記者,在他的影片大力推薦海膽手卷,說是用上更矜貴的赤海膽,連食店個宣傳牌,寫明赤海膽生長在東京灣一帶,但眼利的友人,一見到個海膽木盒,咦?北海道根室?
赤海膽不是九州特產的嗎?東京灣與北海道,就算不懂地理,都知道兩地的距離相差甚遠。再者,東京灣很近九州?
有見及此,我特意去她的專頁求證一下,她給我的答覆:(為免比人話我加鹽加醋,我索性原文節錄)
此「赤海膽」與閣下形容的「赤海膽」非同類,片中是來自北海道,當地漁農除以生產地/膽類科種界定外,亦會以海膽生殖腺去命名,而片中的海膽生殖腺是橘紅色,所以當地人也叫「赤海膽」。
她這樣說,我這樣聽,但宣傳牌寫上東京灣二字,已經誤導所有食客。她的粉絲就繼續鳩tag朋友,只要是海膽,甚麼也不重要。
K先生:(可能連佢都比間嘢誤導埋!)
這間食店其實是日本雜貨店 -松坂庫,反正公司附近有一間,第二日就去看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