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共去過兩次「616」,一次是與友人在灣仔店晚飯,一次是在紅磡店吃午飯,午市供應的一人一鍋,只賣$78,最適合獨行俠。
雖然打邊爐一直被視為群體運動,隊啤吹水不亦樂乎,但有時想一個人靜下,獨樂樂其實不遜眾樂樂。
今年一共去過兩次「616」,一次是與友人在灣仔店晚飯,一次是在紅磡店吃午飯,午市供應的一人一鍋,只賣$78,最適合獨行俠。
雖然打邊爐一直被視為群體運動,隊啤吹水不亦樂乎,但有時想一個人靜下,獨樂樂其實不遜眾樂樂。
年前太子「鳳城」結業,曾經惹來飲食圈的一陣轟動,凡是想吃順德菜,第一時間總是想起這間老字號。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未分得清那一間是真正鳳城,只有太子,北角渣華道兩間,由譚氏主理的才是原裝正派,其它只是屬於新光集團旗下。
然而飯店傳出結業消息後,有熟客接手,沿用原有班底,在原址改名繼續營業,名字叫「頤東酒家」,一年後,受到米芝蓮的注視,成為了推介。
今年冬至,與家人一起來到這裡晚飯,改名後首訪,看看水準與以前是否差不多。
只是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土瓜灣馬頭角道的「1986地道越南餐廳」,已經擴充營業,在不遠處的北帝街,開設面積更大的分店。
記得它們開業的時候,正處於飲食業寒冬,晚市禁堂食,後來政府實施食肆四級制,就算重開晚市堂食,依然行A區一段時間,晚間只做外賣自取。
住在附近,快快手打包回家吃,兼有折扣優惠,也光顧了好幾次了。
現在的北帝街店,環境更闊落,今個月初開始全面吃得安心,繼續維持四人一枱,營業至晚上十點。
最近受到不少網民推崇的沙嗲牛肉麵,西貢的「Ngau Ngau Cuisine」,與區內名店「松記車仔麵」,在同一條巷內。
可能是平日的緣故,黃昏時間經過,沒有賓墟的場面,赫見牆上的「西貢」二字,模仿港鐵的格式,原來就在這裡。
上水名店「鳳鳴居」,剛剛在旺角開分店,隨即惹來大批食客而至,要是上星期路過旺角中心,我也不知有這大事件發生。
我當然沒去過總壇,因為很久沒去過上水。
但它們的醉香雞米線,早已聽聞有幾好吃,這晚就專程過來拜會,未到七點,門外已企滿人,我一個人,拿一個人的籌,下個就到我。
又一間只可以在放假或返晏的日子,才能來的食肆,行A餐二人一枱,灣仔克街的「雄記美食」,每逢中午時間,門外大排長龍。
記得以前在這條街的食肆,沒有一間做得長,被稱之為藍店的「華星冰室」,早已打破了宿命,但與雄記相比,人氣實在差太遠了。
究竟由幾時開始,我愛上了與韭菜有關的食物?
大約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長沙灣元州邨外面的流動熟食小販,有檔只賣煎韭菜餃,經歷人生第一次之後,自此與它不能分割。
當時黃金商場外面的繁華盛世,這邊吃炒螺,那邊吃韭菜餃,再拿起崩大碗一舉而盡,多麼的美好世界。
旺角越南菜老字號「越興園」,已經有很久沒光顧,大約是超過二十年吧,就算它被認證為黃店,我也提不起興趣再訪。
月前在女人街買唱片,發現對面有間霓虹亮透,猶如集合七粒龍珠之後,召喚神龍出場的櫥窗,看看其招牌,中文名是「麵賜園」,英文名是「Noodles Dimension」。
當時我在門外眼望望,年青的店員向我介紹其菜單,我剛吃了東西,留名下次再來。
後來才知道,原來它屬於「越興園」旗下。
回到三年前的秋天
上月初出席在旺角Cordis酒店,旗下的中菜廳 - 明閣,舉行的BenRiach威士忌飯局,最後我向該酒廠的大使提到:
「我月尾去Speyside,計劃會去BenRiach酒廠參觀。」
最後,我沒有食言,十月尾的一個陰暗下午,由蘇格蘭的Elgin出發,乘坐往Dufftown的26號巴士,車程大約十五分鐘,便到BenRiach酒廠門口。
「粉絲當魚翅,食落又幾似。」
最近兩日,粉絲成為了熱門食物,在我的Facebook裡面,能見度極高。
以往只屬於配角,但一躍成為熱門之選,又老又韌的牛肉搭上嫩口粉絲,極端的組合,卻炒出一大碟鹹鹹地脆脆地的花生味,旁觀者就算無份食,心靈上也感到津津有味。
不一定是戥人幸福的甜蜜,也可以是幸災樂禍的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