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城的最後一夜,相約移居當地的友人L小姐晚飯,地點是當地的米芝蓮推介餐廳「The Spärrows」。
我從Northern Quarter行過來也不遠,黃昏時間已入黑,還灑著毛毛雨,但氣溫已稍為回升,所以不覺得特別寒冷;提早訂位是必須,而且要先付大約20鎊訂金。
友人姍姍來遲,我一見面便對她說:
「頭先我check咗e-banking,今年花紅啱啱過咗數,雖然少過舊年,無緊要啦,今餐我嘅!」
英國慢香港八小時,剛剛心血來潮打開銀行app,戶口多了一大筆錢,作為酒店人,每年最期待就是這一刻。
在曼城的最後一夜,相約移居當地的友人L小姐晚飯,地點是當地的米芝蓮推介餐廳「The Spärrows」。
我從Northern Quarter行過來也不遠,黃昏時間已入黑,還灑著毛毛雨,但氣溫已稍為回升,所以不覺得特別寒冷;提早訂位是必須,而且要先付大約20鎊訂金。
友人姍姍來遲,我一見面便對她說:
「頭先我check咗e-banking,今年花紅啱啱過咗數,雖然少過舊年,無緊要啦,今餐我嘅!」
英國慢香港八小時,剛剛心血來潮打開銀行app,戶口多了一大筆錢,作為酒店人,每年最期待就是這一刻。
在Youtube無意中看到一條有關高雄飲食的短片,介紹當地的「龍華市場」,是很有趣的市場,除了賣菜賣肉之外,還有不少飲食檔口。
飲食檔口的類型,可以用「雜崩冷」來形容,有台灣地道小吃,有外省菜,有港式燒臘,有越南牛肉粉,更有壽司omakase,自製意粉的pasta bar,這間本來是我的頭號目標,但當日去到摸門釘,中午才派籌,下午兩時才營業(原定是每天早上11:00派籌,11:30營業)。
結果去了我第二目標,用法式來演繹台灣豬肉料理的「廸記豬舌Digi Pork Tongue」。
另一趟即興之行,因為訂到餐廳,所以相隔不足三個月,又再來到高雄。
早機去,早機返,為了遷就我坐火車去屏東,大清早坐巴士去機場,這次三晚就住在高雄車站附近的「御宿行旅」。
一共有兩間,我住的是雄中館,行出車站的右手邊,大約三分鐘便到,去台灣區區三日,輕裝上陣沒有負擔。
今次北上愛丁堡短短三十小時,行程排到密麻麻,最後一天的中午,到「Edinburgh Gin」酒廠參觀,總算保持到我每次到蘇格蘭,起碼會到一間酒廠的紀錄。
當日黃昏時間才乘坐火車南下曼城,仍有時間吃個午飯,沒有預訂到餐廳,隨便吃便可;多年前我在格拉斯哥去過一間「Mussel Inn」的餐廳,顧名思義是以青口做主角,愛丁堡有間分店在Rose Street,不如就吃個青口意粉,湊夠成為我在愛丁堡的意粉三部曲之最終章。
但去到餐廳門口,原來它們正在放冬假,無奈地吃了一記悶棍,即刻拿電話問google,附近還有甚麼選擇,答案就只是轉個彎的George St,名叫「Ragù Pasta」的意大利餐廳。
有位朋友以前經常說:「是時候周月了。」
「周月」,即是在中環歌賦街的那一間沾麵店,當年只此一家的年代,這位朋友說得出做得到,經常去吃沾麵,而且更曾經組團前往,戲稱為「周月黨」,我也跟過一次機。
及後沾麵店更得到米芝蓮推介,連開分店,最新一間在啟德體育園,對我就非常方便,因為是可以從家中行到去的距離。
新屎坑三日香,加上是假期,商場人流甚多,本身已經很有名的食肆,進駐這個新場之後,大排長龍在所難免,遲些「壽司郎」亦會加入戰團,在此分一杯羹。
周月在啟德的分店,下午兩點左右來到,仍然要等一會才有位。
在曼徹斯特的最後一天,回程航班為黃昏時間,而曼城市中心坐火車去機場,大約只需十五分鐘,根據以往在曼城機場過安檢的經驗,下午三點多才出發也未遲。
有間在出發前已記低的cocktail bar,逢周一,二休息,我還可以在離開當日的中午前往飲兩杯,但飲酒之前也要先吃個午餐,就看看酒吧附近有甚麼餐廳。
原來當地的「Flat Iron」分店,在酒吧的前面,然而另一間連鎖扒房,較為高級的「Hawksmoor」,只是在酒吧的路口位,這間我未曾光顧過,對它最深刻的印象,是每逢星期一凡自帶酒水,只收£5一瓶開瓶費的優惠。
為何我用到舊地重遊,來作為這篇食記的標題?
因為十年前,我曾經到過同一位置的「The Dogs」,當時我還大讚它們的牛肝與牛膝,連同一杯紅酒,埋單只是£18,抵到爛。
現在已成為「Tipo」,前年三月正式開業,不久便被米芝蓮看中,成為了推介食肆。
我在Royal Mile附近看Franz Ferdinand迷你演唱會,黃昏開始,未夠八點就散band,出發前早已訂定在這間意粉吧晚飯,從會場行過去Hanover Street,沿路落山輕鬆有餘,還有時間拿部電話,拍下愛丁堡一月的夜景。
人生第一次在英國飲茶,全因我的下屬。
同一時間,我去利物浦睇波,我的下屬是從曼城回流香港,這段時間她回去探親,既然如此巧合,不如約見面食個飯。
畢竟她算是老華僑,始終是要吃中菜,時間在中午,飲茶是不二之選。
多年前另一位朋友S先生,同樣在曼城生活多年,他最懷念的是「羊城」的點心。
下屬對這間酒樓印象麻麻,她說在唐人街有更好的選擇。
結果我們一行三人,連同她的丈夫,在「Only Yu」來個異地聚會,這間在曼城華人圈子裡面評價甚佳的中菜,前身是「翠華」,當然與香港的著名茶餐廳沒有任何關係,純粹名字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