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豚王 VS 一風堂

近年以豚骨湯底為主,來自日本原裝入口的日式拉麵店,陸續進駐這塊彈丸之地,上年秋季在中環和安里落戶的豚王,可說是表表者。豚王的背景是彼邦很有名氣的拉麵店一蘭,來到香港,甘於由此小巷做起。

第一次光顧時,只是第四天開業,那時候還未廣為人知,在中午飯黃金時段,一樣可以直行直入這間只能坐大約十個人的拉麵店。




最特別的是,不論湯底濃度,麵條的軟硬度,是可以自己選擇。不同的人,吃拉麵有不同要求,口味如何?由你決定,味道可要清淡或濃味。香油,荵,蒜茸份量多與少,要不要叉燒?可以在點菜紙上選擇。甚至可要求麵條的軟硬程度,你想學意大利人吃意粉大叫Al Dente,又或者學上海人吃煨麵。煨到軟淋淋,沒說什麼正宗不正宗,你喜歡點就點。吃日本拉麵也可以個人化,這就是可愛之處。



我要的是豚王拉麵,幾分鐘便奉上面前,先喝一口湯底是基本,豬骨湯味濃厚鮮甜,帶點微辣,聽店員說是為了吊味,這小小辣度為豬骨湯底點睛。拉麵材料有叉燒兩塊,黑木耳,荵,洋荵,另外加錢要溏心蛋,不過溏心蛋質素一般,溏心度不夠,差了一點點。叉燒入口鬆化不硬,黑木耳極為爽脆,麵條比坊間的幼,而且較為平滑,入口煙齦爽滑沒有異味,索汁能力強,三兩下便吃到碗底見天。吃拉麵將湯底喝光,是對拉麵店的尊重。



事隔多月之後,豚王已貴為城中最火紅的日式拉麵店,由每天開門營業的一刻,人龍從不間斷,將和安里打做成"萬人坑",人氣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聽說有些人在豚王營業前兩小時,來排隊等開門,最高峰時期有幾十人,井然有序地危聳站立,絕不打尖。假日的情況更為嚴重,為了一碗拉麵而要企街兩小時,我萬分不願。但想起數月前吃過的豚王,怎辦?

我既然有條件平日過來,為何還要假日來等餐死?這天平日下午,選擇剛過了午飯的尖峰時段來,時為一點五十分,門外只有九個人在排隊,即是我將會排第十。心想豚王快上快落,我排第十應該不用太久,好,便跟隊。

在等候的時間,店員預先奉上點菜紙,未入坐先點餐,省卻不少時間,務求做多幾轉生意。現今連老外也光顧,點菜紙也有分中,英文。選擇了麵條軟硬度,走不走荵,將點菜紙交回店員,結果等候大約十五分鐘,終於能入座。



環境無疑是逼狹一點,不過對我沒大關係,如果粗身大細的話,還是小心一點好。首先小嚐檯上的醃菜,青瓜,蒜頭,辣芽菜三味,最喜愛是青瓜,帶一點微辣,但仍保持青瓜本身的爽甜味。

我今次點了黑豚,即是與早前在拉麵吃過的黑秀,份屬同一祖宗。黑漆漆的外表,深不見底,是否暗藏殺機?


例牌先喝一口湯,雖未至去到達磨的起膠,但也有濃厚的感覺。而且嚐到墨汁的鮮,其實用上大量豬骨來煲成的湯頭,很難不鮮甜。黑色的蒜蓉惹味得來,也不搶去湯底的風頭。麵條還是幼身的,我始終喜歡粗身的那一種,這才像吃拉麵嘛,不過我要求麵條的軟硬度,也能迎合到,麵條彈牙之外,索汁力亦強。

豚肉不是烤得微焦,入口肉質纖細嫩滑,黑木耳絲的爽脆,加強了這個黑豚的層次感,最可惜是現今沒有半熟蛋供應。



將湯底喝光,是對拉麵店,對師傅的一種基本尊重。吃慣拉麵的人,也懂得這個道理。有些人吃拉麵但不喝湯,不知是個人飲食習慣,或其他原因,不過不知者又不是罪。但最好還是入鄉隨俗,吃其他地方的料理,也是吃掉其文化。

由排隊到埋單離開,也是半小時多一點,離開的時候,人龍再度出現,已經有超過二十人在等候。可見豚王的熱潮,還是方興未艾。


相信眾日本拉麵狂迷,等博多一風堂來港,也等到望穿秋水吧,早前於午市時間試業五天已日日爆場,現已正式開幕。

上年與"一蘭"如出一脈的"豚王",如今成為全港人氣最旺的拉麵店,很多人拿一風堂,與"一蘭"相提並論,可見一風堂的名氣。來自福岡的一風堂,廿多年前由只有十個位的小店做起,如今已在日本擁有數十間分店,連美國,上海也可見蹤影,可以說是非常成功。


一風堂的創辦人是河原成美,他是日本拉麵界的殿堂級人馬,因為豚骨拉麵一向重口味,是男人的浪漫,為了照顧口味清淡的女士們,將原有的豬骨湯底改良取得成功,更在電視上的拉麵比賽,得到數屆拉麵王之榮譽。今次一風堂首度進軍香港,他親自來打點一切,正所謂早買早享受,趁新開張頭幾日來,隨時有機會品嚐到,由他親自弄出來的拉麵呢。就算河原先生不下手,有他在盯場,水準一定有所保証。聽說早一天的media event,好些受到邀請出席的Facebook之友,有幸品嘗到由河原先生親手做出來的拉麵呢,真羨慕。


香港店的環境寬趟和諧,一入到門口,全場店員齊心打招呼,很明顯已經在開店之前訓練有素。

一個人坐在吧檯前,店員奉上的菜單,只是一張紙。其拉麵只有三款,有淡口味的白丸元味,濃一點的赤丸新味,和帶辣的一風堂辣肉味增,前兩者賣$68,辣肉味則賣$78,比很多地方還要便宜。

其他選擇還有餃子,炒飯,當然在拉麵店,沒有理由吃炒飯罷。如果拉麵想加配料,還有煮蛋等之選擇,每款加$8 - $25,胃口大的朋友,更可加麵,即是加底,多付$15。




頭盤要了一風堂餃子,一客五隻$38,以鐵板盛上,夠熱辣辣,拿上手非常熱燙,這個一風堂的餃子外皮比較薄,而且不是煎得很脆,只是餃子底部帶一點微脆,但內裡的肉餡很鮮甜,充滿香甜肉汁,一口吃一件,不經不覺間隨時吃掉十數隻!


河原先生就是憑改良過,將豚骨湯原有敵豬肉騷味辟去,令到湯底更鮮更易入口而成名。我要了赤丸新味,如果你喜愛達磨的黏感,帶有濃重骨膠原口味的話,一風堂或會令你失望,雖然不是膠質豐富,但是豚骨湯的味道,一樣地濃郁鮮甜,加上一點點辣油和蒜油,將湯頭的味道更添層次,辣味惹味兼而有之,我沒吃過日本的總店分店,不知真正水準是如何,不過這個豚骨湯底,是具備競爭能力。



麵條用上幼身的一種,我要求吃得硬一點,果然麵條夠彈力,沒有討厭的鹼水味,索汁力亦強。


其他配料方面,叉燒肥瘦分明,有肉香,但不算十分突出。溏心蛋有別其他地方切開,而是原隻上。外表像普通的水煮蛋,沒有用醬油浸過,

內裡還是有流心,可是味道單調了一點,下次來吃拉麵的話,可以慳回$10。

這碗拉麵看落去份量十足,對我胃口頗大的人來說,其實,我是可以吃多一碗白丸元味的,少食多滋味,還是留待下一次來吃吧。

雖然大家也是豚骨湯底,但風格不盡相同,如果想濃味一點,豚王完勝,一風堂比較淡,反而會有更多吃得清淡的人會接受,由其是女性。不過說到比豚王其中一個優勝地方,是環境比前者好,排隊等候也不須在露天日曬雨淋。

當一風堂也來到香港立業,連計原有的豚王達磨魔麵亮亭等等拉麵店,現今的日式豚骨拉麵市場,已進入戰國時代。大家姑且看看,誰是最後勝利者?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