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磡南道夾在「火夫」與「素年」之間的「Duet Cuts & Cups」,集Salon與Cafe於一身。
現在我理髮通常去Barber shop,很久沒有上Salon,而我光顧這店的原因,當然是飲杯咖啡。
在紅磡南道夾在「火夫」與「素年」之間的「Duet Cuts & Cups」,集Salon與Cafe於一身。
現在我理髮通常去Barber shop,很久沒有上Salon,而我光顧這店的原因,當然是飲杯咖啡。
多年前曾經寫過兩篇有關雞髀的Blog文,皆錄得不錯的點擊率,就是九龍灣的「日月星」,與及禮頓道「丹麥餅店」,藉著這陪伴著我這一代人長大的港式小吃,來串連一些在八十年代發生過的故事。
憑著特大炸雞髀打響名堂的「和順記」,疫境期間仍有力擴充業務,分店已經遍佈港九新界,但直至上個月,我仍未曾到訪過。
對上一個星期,有兩晚在天后,因利成便,光顧了電氣道店兩次。
聽到「家後」二字,台語的意思是老婆,亦是台灣女歌手江蕙的名曲,我不懂台語也聽過這首歌。
但這裡並非賣台灣風味,除了餃子,還有日式飯團,芝士蛋糕,風馬牛不相及的組合,卻令到這裡每晚門外大排長龍,氣勢直逼隔離的大牌檔。
每次經過見到有如賓墟,等到天荒地老的場面,即刻掉頭去找「番茄師兄」或「素年」,日前黃昏六點多,在大南街買唱片之後行過來,竟然沒有人等位。
最近才知道,紅磡青州街有間台灣料理「橋田臺灣牛肉麵」,其紅燒/麻辣牛肉麵的評價不錯。
自從「老許」結業之後,再沒有踏足這條街半步,所以一直沒有為意,就算我住在同一區,錯過就是錯過,正如有緣的話,千里一樣能相遇,反之,幾近也好,無緣就是無緣。
打風不成,換來的不是三日雨,而是吹得格外兇的季候風,拿起雨傘也吹反,索性淋著微雨好過。
掉轉地去想,終於有點涼意了,很舒服。
昨晚又是與移民在即的友人K先生飯局,地點在沙田瀝源邨「富東閣」,連同今次是第三次到訪,除了是僅有的同聲同氣的酒樓之外,價錢相宜,出品也不俗,上年與家人在此做節,又片皮鴨又椒鹽鮑魚等菜式,所費無幾。
很難得在晚飯時間,經過深水埗的「麵屋丸京」,門口竟然沒有人。
再望望裡面,仍有空位。
這是甚麼一回事?每次見到都是大排長龍,不論是中午或晚上,平日或假日。
會否與香港0+3有關?
我沒有深究這個問題,既然不用等位,單刀直入去食碗麵。
大圍的米芝蓮推介食肆「好湯好麵」,在今年夏天擴充營業,過海來到銅鑼灣名店坊開分店,頂替了以前「美味廚」的位置。
它們的多款麵食,用料精良,湯底精心炮製,惹來口碑載道,所以開業數年已經受到米芝蓮青睞,絕非意外。
上年光顧過本店多次,我亦曾經在此寫過一篇詳文介紹,棉花雞、好頭好尾、海龍皇,是我心目中的頭三位,但總有些漏網之魚,趁日前晚上經過銅鑼灣店,見不用等位就補中。
這就是佛跳牆。
台灣將會在今個星期四(13/10)放寬入境限制,0+7不用強制隔離,但是港人暫時未能受惠,除非你探親、奔喪、從事商務活動,以上皆非者,又要繼續等待。
對上一次在大坑「民聲冰室」吃肉餅,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
當時它們一記肉餅山,惹來慕名者眾,在飲食網站成為熱話,多年後的今日,依然受到不少人支持,同聲同氣嘛。
枱頭見到橙色圓圈招牌,我在想這是代表肉餅上的鹹蛋?
畢竟民聲與肉餅的關係,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