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FRANCIS:聖佛蘭士街的特拉維夫小酒館
灣仔聖佛蘭士街一界,早在十多年前已成為城中另一個潮流熱點,有法國人開設的時裝店,簡約的北歐時裝店,加上一些個性餐廳,與原有的大牌檔,拼音出新舊互融的畫面。有段時間約朋友在此,我通常稱它為小法國。
(就喺小法國度等啦!)某一年我生日,好友小寶請我到區內的法國餐廳午飯,雖然不是甚麼驚天動地的美饌,直到今天,我依然難以忘記這個充滿法式風情的下午。
聖佛蘭士街的Agnes b結業多時,原有的位置,最近變成一間帶有中東加歐陸氣息,走輕鬆路線的西餐,名字為Francis。
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鋒記小炒王:雙魚雙星會
今年的生日飯,由月頭食到月中,暫時月尾還有兩局,承蒙朋友們的厚愛,我無以為報。
年青朋友華仔,想請我食餐飯,作為賀我又老一歲之喜,我提議不如叫多些朋友,最緊要熱鬧。
隨口開出兩個地點,一間是接近七年沒有去的小炒店,另一間是從未去過的小炒店。
最後選擇了後者,早一個星期前致電訂檯,筲箕灣的鋒記小炒王,久仰大名。
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談風:vs:再說:塘西話今天
本地數字樂隊tf:vs:js,一直在牛頭角廠廈裡面,擁有自己的天地,後來更開起餐廳來,名叫談風 VS 再說,走創作西餐,尤其是北歐風的路線,開業以來廣受文青,甚至不少愛吃之人歡迎。
我曾到訪過兩次,都是與文青朋友同行,本來想去第三次,但好友小寶沒有空而告吹。
上年,餐廳因為牌照問題被逼結業,因而引起軒然大波,與鄰居Hidden Agenda殊途同歸,惹來食客們惋惜之聲。
到底,談風再說會否在別處重開?當然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
月前,終於傳來好消息,它們選擇在石塘咀重新營業。
藉著自己生日,便拉埋文青朋友YH,來到港島城西一角,與這位舊朋友重聚。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Pete's Place:高街的生日飯
隱身在西環般含道上面小巷,以澳洲和牛饗客的扒房The Den,價錢經濟實惠,年前與台北朋友到訪,吃得我倆直豎姆指。
上年年尾,The Den在同區的高街開設姊妹店,名叫Pete's Place,主打帶有南美風味的西餐。餐廳負責人早前曾經私訊我,說想邀請我來試菜,最後卻因我沒有回覆而不了了之。
好友文青A君見我生日,說要請我食餐飯,我提議不如去西環高街,這念頭就只是一剎那。
有間意大利餐廳,我一直想試已久,但同時間,我想起這間The Den的姊妹店,擇好良晨吉日之後,即刻訂位。
與Restaurant Week撞個正著,餐廳方面說只能安排靠近廚房出口的二人檯,我倆倒也沒有所謂,只怪我時間太過倉促而已。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Whisk:福岡情未了
今年三月頭,本來我有一個濟州四日三夜的media trip,緊接就與朋友們到日本福岡大吃大喝。
天氣真的不似預期,當我追問有關方面的濟州之旅詳情,對方說因天氣而暫時擱置,直到今天仍未有進一步消息。然而,福岡之行亦因我決定四月去歐洲而被逼放棄,眼白白看著朋友們,駕著車在九州風流快活。
上星期,受美麗華酒店之邀,來到旗下餐廳Whisk,品嚐由福岡直送而來的食材,加上請來當地有名餐廳 - 博多屋的總廚Yasuhiro Yamada客串兩天,聯同Whisk的主廚聯手,將福岡農場的食材,直送餐桌上。
(哈哈,本來我下個星期去福岡,如今都好,總算有個安慰獎。)中午的Whisk,與晚市是兩個不同光景,自然光之下,顯得份外柔和明亮。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Dough Kitchen:一手造成海膽意粉
相識十多年的老友J小姐,說要請我食一頓生日飯,她開出四個地點任我選擇。
米芝蓮三星級餐廳、高級酒店裡面的法國海鮮餐廳、高級日本料理、親民價錢的小店。
結果,我選擇了看似牌面最弱的一間。
大坑布朗街的Dough Kitchen,前身為No 5 Italian's ,其實只是老闆把餐廳改名而已。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澳門:澳門街的天丼@金子半之助
日本天丼名店金子半之助,年前登陸微風台北車站,旋即在當地掀起一陣熱潮,每天排隊的人龍不斷,連我這位港仔,也曾來過趁熱鬧。
最近,它們在澳門街開設分店,聽說已成為人龍店,藉著上星期過大海慶祝生日之便,就來一嚐其天丼。
其實,本來我首選是MGM氹仔裡面的日本秘魯菜,已經在網上訂了位,但是餐廳方面不認數,一小時後致電給我,告知當晚餐廳已爆滿。
下午大約四時來到板樟堂街的金子半之助,只得零星客人,輕易地找到位子。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