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唯一一次去「大班樓」,已經要去到秋天,由九如坊搬往威靈頓街之後。
那一晚「Testina」的四人飯局,與朋友傾開:
「我喺大班樓留咗一張枱,有無興趣跟機先?」
個個都舉手。
再叫多四位朋友,隨即成團。
上年九月尾0+3消息一出,大家都開始計劃外遊,我就慢了半拍,換不到來回日本機票,退求其次第二志願:曼谷。
兑換了機票,住宿就不用太急去找,獨行俠大可以瞓床位,上網找過最便宜的Hostel,每晚不用$100,三年多前我在Chinatown住過的旅舍,也是差不多價錢。
又不用太過慳,機票付出的價錢相對便宜,此消彼長之下,可以住好少少,預算都是預$300一晚。。。。咁多啦。
在A字頭的旅遊網站,發現這間在BTS Phra Kanong站隔離的 「Hide and Seek Boutique Hometel」,正在進行優惠,折實連手續費,完全合乎我的預算,如果直接上其官網訂的話,價錢貴起碼三份一;既然可以在出發之前免費取消,那就快手快腳訂定先,就算三心兩意想換酒店,還有大把時間。
最後都是不轉了,下午到埗,首先第一件事,直接去Terminal 21吃個late lunch,然後才在Asok站,乘搭BTS到酒店,從BTS站下車行過來,只是20米之遙,非常方便。
在「豚王」出現之前的香港拉麵市場,並不像今日的百花齊放,尖沙咀利時對面的「Domon」,曾經是城中其中一間最受歡迎拉麵店,尖東的「麵屋一平安」,很多日本人光顧;但是價廉物美的代表,非油麻地「橫綱」莫屬,直到今日,晚飯時間仍然要排隊。
十多年前,與當時的朋友在鰂魚涌華蘭路的「函館」,一起吃拉麵,以我當時的見識來講,覺得很好吃,在飲食網站的評價亦大獲好評。
相隔十多年才次訪,由華蘭路搬往海光街,酒過三巡吃碗麵,同場見到有不少日本客人,心想現在的水準應該不差得去那裡。
在曼谷的早上,乘坐BTS到Phrom Phong站,目的是為了一碗魚蛋粉。
下車只須行數分鐘的路程,Sukhumvit Road 26 巷裡面的魚蛋檔,聽聞是當地數十年歷史的老字號,更得到米芝蓮推介,平日早上十點,店內人頭擁擁。
人稱蝦米的Hami,憑着Macaron在本地甜品界惹來不少支持者,十年前Openrice殿堂飯局(即是只限邀請網站頭兩級的食家),每位出席者的記念品,就是由她製作的Macaron。
六年半前,她跳出甜品的框框,在太子西洋菜北街開設「Hami Harmony」,走輕鬆路線的西餐廳,當時我曾經推過上報,印象最深是用上本地蝦米,磨成粉與麵粉撈埋一起,造出獨一無二的蝦米麵條,成為了餐廳的生招牌。
今日(2/1),蝦米在太子的故事,正式告一段落。
今年一月五號的下午,我正在錦田的咖啡店,享受一刻的咖啡時間,打開電話,傳出晚市將會禁堂食的消息。
這次第五波,吹得格外兇,一停就停了三個半月,蓋過了雙魚座,結果今年我的生日,過得特別靜。
今年九月下旬,政府宣佈入境不用隔離,只是頭三日不能堂食,我即刻訂機票外遊。
今年十二月十三號,政府宣佈取消黃碼,即是由0+3變為0+0,一抵港可以自由活動。
今年聖誕假過後,政府宣佈取消疫苗通行證,除了口罩令維持之外,基本上已經回復疫情之前的生活。
這一年,好像坐過山車。
曾經被一眾海南雞飯擁躉熱捧,排隊排到天荒地老的「全日雞實驗所」,較早前已搬往北角和富商場裡面的美食廣場。
這天下午放假,要到「鳳城酒家」一趟,為下個月的飯局寫定張菜單,然後行去和富道,見識一下這裡的海南雞。
有好幾間食肆,以往都算光顧得頗密,但是在今年只曾去過一次。
佐敦吳松街的「泰泰」,位置近我以前任職的公司,除了晚飯搞過兩次局之外,不時過來吃個午飯,海南雞飯加杯泰式奶茶,價錢合理。
轉工之後,再遇上晚市禁堂食,原本說好的素makase,暫時擱置。
今年中秋做節,一行四人的晚飯,成為了2022年的唯一。
上年年尾曾經到訪過銅鑼灣的意大利餐廳,主打Piedmont料理的「Castellana」,對其Carbonara的精緻印象猶深,驚覺這道出自煤礦工人的料理,也可以有無限的可能性。
如今它已搬往中環雪廠街,分開兩層,飯廳與開放式廚房前的Chef Table,餐廳的牆上掛了一些充滿藝術風的壁畫,與及古老的意大利地圖,與銅鑼灣店相比,感覺更感時尚。
對於球迷來說,想起Piedmont就想起勁旅祖雲達斯,對於美食家來說,當然是松露與及Barolo出產的葡萄酒,到訪當日,仍未到松露當造的季節,然而品嚐的七道菜,也不失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