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sia 50 Best Restaurants,成為第一名好漢。
今年米芝蓮,重奪失落多年的一星。
雙喜臨門當然值得慶賀,但兩種因素加埋,中環九如坊的「大班樓」,在限聚令之下,更加難訂枱了。
往年都會在此擺兩圍,但今次就扯衫尾,既然有朋友一早訂了枱,問我有沒有興趣,當然跟隊。
見大家都對菜單無頭緒,那就不如等我來,直接找老闆葉先生安排。
以往一圍坐十二人,這晚十二人在二樓同一位置,分三枱。
頭盤三味,凍鹵水花椒小吊桶,香甜的滷水與花椒的辣,成就了此吊桶馥郁惹味。
跟著的鹹魚臭豆腐,前者的鹹,平衡了臭豆腐的濃烈味道,拿捏準確,有鹹香亦不失臭豆腐的本質。
一刀切叉燒,銅鑼灣南華會的「甘棠燒鵝」,是當中的表表者,每逢聽到一刀叉燒四個字,總會想起甘氏;然而這裡的出品,絕不比下去,標榜用炭火燒,入口果然充滿炭燒的焦香,蜜汁甜美,恰到好處不過於甜到漏,用上質感juicy,肉香四溢的本地豬,無須出動西班牙來佬貨,水準足以橫掃絕大部份高級中菜廳。
當晚我帶了一瓶澳洲天才釀酒師 - William Downie,維省Gippsland的Pinot Noir赴會,趁屈仔特價買入,不用$400,與叉燒的燒烤風味與香甜很夾,當然我不只用來配此味。
蟛蜞膏,即是禮雲子,以前只曾在中環「鏞記」吃過,不是蒸蛋白就是炒飯,大班樓以它來配魚米粥,加上琵琶蝦,清甜潔淨的魚米粥,吃不出一粒米,爽鮮琵琶蝦在粥底上浮沉,甘香軟滑蟛蜞膏的出現,把簡約的粥底變得精彩萬分。
長年的招牌菜 - 雞油花雕蒸花蟹陳村粉,光顧超過十年,每次例必出現的一味,沒有它就好像未能成事,換句話講,這道菜是代表著大班樓。
也不用多花時間去介紹了,我只要雞油撈陳村粉,如願足矣。
為甚麼我以Pinot Noir應戰?全因這一隻樟木菊花煙燻七味黑鵝,懂我者,也知道我慣常用Pinot Noir來配鵝肉菜式。
沉實的樟木,經煙燻而產生的香氣,再結合清新的菊花,滲進鵝肉的每一吋,名符其實蝕骨銷魂,酥到連骨頭也差點吞下。
脆皮梅醬豬骨,當初我還認為是排骨,原來此骨不同彼骨,用的部位是連骨的豬尾,貫徹from nose to tail用到盡的理念。
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嚐豬尾。
烤得外皮香脆偏軟,感覺像軟身一點的德國燒豬手,豬尾的膠質非常豐富,連帶梅醬的甜,扯著衫尾吃豬尾的決定,是100%正確。
魚湯腐竹時菜,湯甜菜滑不欺場。
一大煲炸菜牛肉膶腸煲仔飯,放諸春天並無不妥,香港人早已習慣一年四季打邊爐吃煲仔飯。
味道不俗,膶腸的油香,與牛肉的肉汁,被飯底吸收,最可惜是飯焦有點過硬,不夠鬆化,是當晚唯一敗筆之處。
像往年在此擺兩圍的熱鬧場面,應該不會再出現,只希望他們繼續食B餐,不要轉C餐,否則我就連門口也進不了。
大班樓:中環九如坊18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