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展望猴年
站在羊年的邊緣,當人人正在吃過團年飯,去行花市,看電影之際,我仍在當班,手指在鍵盤上健步如飛。
上一年最後一天,才灑了洋洋數千字,回顧2015年,那麼快又回顧?
今次,沒有花生,純粹作個對猴年的展望。
拍板小館:2016 繼續拍板
上年與家人團年飯局,地點在拍板小館,那時是第一次去。
今年與家人團年飯局,地點都是在拍板小館,今次,是第五次去。
經常說我不是一個喜愛短期內翻兜的人,既然一間飯店,令我在365日之內,光顧五次的話,原因可能有三個:
1)我幫拍板小館賣廣告
2)別人請客
3)價錢實惠,食物有水準,免開瓶費。
而我,就是(3)。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永香冰室:風燭殘年
新,是否不如舊?舊物,是否值得保留?
在一片保育之聲不絕於耳,集體回憶,好像是不容抹殺,每當有老店倒下,大家就走出來嘆息,趁未拔喉之前,去瞻仰一下彌留的面容。
我一直如是地想,四年前白宮冰室結業,我傷心欲絕。
今天,路過同區炮仗街的永香冰室,屈指一算,差不多十年,沒有踏足這間殘破不堪的冰室。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Lobster Central:偶遇龍蝦卷
對上三次去倫敦,最後一天的行程,無獨有偶,就是Burger & Lobster。
三次都是原隻開邊龍蝦上,至於餐廳另一道招牌,Lobster Roll,從來與它欠缺緣份。
朋友J說過:(既然係同一價錢,當然揀龍蝦啦!)
說得也對,原隻龍蝦的感覺,好像更超值。
近年在香港越來越多,以Burger & Lobster作概念的餐廳,可惜,我還沒有機會試,本來有一晚遠征香港仔的Butchers Blub Deli,就是為了周五晚限定的龍蝦餐,只是友人臨時沒空而作罷。
日前偶然在Facebook上,看見有朋友打卡,地點在中環的Lobster Central。
猛烈南瓜在Metro:稻菊@天婦羅名店的釜飯
鑑於稿擠,小弟在都市日報的專欄,暫停了兩個星期,今天(3/2)又再次與大家見面。
趁天氣還寒冷,不如,吃個釜飯?
稻菊,一向是香港高級日本料理的重要名字之一,十年前初訪帝苑酒店一樓,天婦羅吧的日本師傅,教曉我甚麼是真正的天婦羅。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獅子樓 Lion Rock:帝京招牌大晒冷
今時不同往日,除了部落格之外,還要兼顧報章專欄,每個星期,為了找新材料而煩腦。
上個月,看見帝京酒店大員,在Facebook上載韓國牛的照片,心想韓國牛剛解禁,香港是首個入口韓國牛的地方,如果早著先鞭,一定惹來很大迴響。
哈哈,約定日子之後,誰不知韓國牛暫時沒有貨,如是者,造就這一個寒冷下午,一行數人坐在獅子樓,橫掃酒店裡面各餐廳,近期推出的招牌菜。
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L'altro:米芝蓮大廚駕到
對於中環L Place的意大利餐廳 - L'altro的印象,是曾經拿過米芝蓮一星的餐廳,就是如此。反而同一屋簷下的威士忌酒吧,Safe-Bubble & Malt則去過數次。
Safe-Bubble & Malt供應的小吃,主要是由L'altro提供,總算在琥珀色之液裡面,留下一些良好印象。
上星期,承蒙D小姐的邀請,終於來到L Place的十樓,一嚐由意大利過來的米芝蓮大廚Philippe Léveillé,由即日至二月五日,短短兩星期的客串期間,為餐廳設計的Tasting menu。
熊築地:深宵馬糞海膽手卷
周末狂熱對我而言,一切皆往已,十多年前就真的經常夜蒲,年紀越大,越怕去夜場。
如非不是支持S小姐,也不會穿上剛買下的黑色西裝,出席她與朋友合資經營的娛樂中心開幕派對。
坐小巴在景隆街下車,赫見博多別天神旁邊,有一間小店,門外大排長龍,探頭看個究竟,原來是近期另一間被吹捧,賣海膽手卷為名的熊築地。鑑於要趕路,只拍下門面照便走。
離開派對場地,步往106巴士站,驚覺尾班車已開出,而這間熊築地,依然燈火通明,門外一個人也沒有。
我問:(你哋收舖未?)
店員:(梗係未?)
熊築地在開飯網的紀錄,是非常之嚇人,八個食評,七個劣評,一個沒有給予評價,照這個標準來看,一定是大伏店。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和記海鮮飯店:窮L大團圓
在電腦看回一些舊照片,十年前的同一個星期,出席Openrice舉辦的團年飯局,地點在得龍。
我很記得,當時下班後,到City Super買兩瓶葡萄酒應戰,那些年,我剛開始喝葡萄酒,甚麼也不曉,來到飯局地點之時,已經有不少人,正在把酒言歡,總之,五圍六十多人,很熱鬧。
十年後,當年同桌的,有些成為了宿敵,有些連樣貌也記不起,Openrice亦由業餘轉為職業化,而我的腰圍亦不斷向橫。。。。。
這晚,窮L飯局羊年終極一戰,來到佐敦的和記海鮮酒家,連開四圍,五十多人,逼爆文匯街的某一角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