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一次踏足錦屏街,是四年前經過此地,想吃一碗牛肉麵或肉骨茶,可惜一間沒有開門,一間滿座,最後到附近的車仔麵店醫肚。
現在演變成咖啡店林立,很多「文青」流連的地方,還有一些頗有名的同路食肆,依然有些人以隱世二字來稱呼這個地方,聽罷感覺尷尬,這是深山野嶺的嗎?
相約好友下午茶,地點不出炮台山/北角,範圍收窄一點,保壘街/錦屏街。
找一間咖啡店大家都未去過,「Artistry Brewing Company」,門外的一片小空地,門面與室外以植物作佈置,木餐枱與餐椅,營造出鳥語花香的優閒氣氛。
對上一次踏足錦屏街,是四年前經過此地,想吃一碗牛肉麵或肉骨茶,可惜一間沒有開門,一間滿座,最後到附近的車仔麵店醫肚。
現在演變成咖啡店林立,很多「文青」流連的地方,還有一些頗有名的同路食肆,依然有些人以隱世二字來稱呼這個地方,聽罷感覺尷尬,這是深山野嶺的嗎?
相約好友下午茶,地點不出炮台山/北角,範圍收窄一點,保壘街/錦屏街。
找一間咖啡店大家都未去過,「Artistry Brewing Company」,門外的一片小空地,門面與室外以植物作佈置,木餐枱與餐椅,營造出鳥語花香的優閒氣氛。
連續幾年在米芝蓮街頭小食推介出現的「強記美食」,今年成為其中一間「新上榜」食店,原因是搬了新舖。
只是在不遠處的駱克道,與「富士大廈」相對望,嘻。
以往是宵夜聖地,我在數年前寫過舊舖的blog文,有提及過在我雙十年華的時候,與當時喜歡的人,在樓上的Club狂歡,不幸地遇上查牌,掃興而回之前,與她在此吃個糯米飯,然後就沒有下文,揼春。
現在晚市堂食不知禁到何時,要等到放假的日子才能來吃個午飯,第五波的疫情下,食店只得小貓三四隻。
某某KOL在上個月,爆出猶如核彈的公關危機,踩住小店去借勢賣廣告,結果人人喊打。
偶然發現此人在上年拍過一條片,介紹大圍區的美食,其中一間食店的外賣牛肉麵,被她狠批味道是廚餘級別。
原來早已有前科。
這間食店,絕非等閒之輩,連續兩年受到米芝蓮推介的「好湯好麵」。
數年前,第一間「Top Blade Steak Lab 」在何文田梳椏道開業,走平價路線,主力賣Flat Iron,百多元一塊,當時我心想,香港終於有間與倫敦「Flat Iron」格調相若的扒房了。
去過倫敦的朋友,或會聽過「Flat Iron」的大名,當地有數間分店,我在2014年到訪的時候,牛扒只賣10鎊一客,廣受當地人歡迎。
這個價位想吃牛扒的話,以前只得港式豉油西餐可選,而Top Blade填補了市場上的空隙,隨即成為大熱,記得當時第一次去,時為周末晚上,拿籌輪候兩小時,最終放棄。
後來一共光顧了三次,任吃薯條固然吸引,牛扒稱得上價廉物美,終極漢堡也好吃,加少少錢更可以加沙律與餐湯,平均每人大約$300的消費,難怪反應熱烈,結果三年抱兩連開分店,遍佈香港九龍新界。
最新一間,就在中環士丹利街,名為「Top Blade Steak Lab VS PPPP」,與其它分店不同之處,這裡牛扒與豬扒的比例,各佔一半。
可能是全港最巴能閉的牛雜麵店。
只開平日,早上十一點半到黃昏,某些特別部位,開門不久便秒殺。
有酒友早前在Facebook,分享這裡的牛雜相片,誇口說是世一。
因為是少數用新鮮牛雜的地方。
中環吉士笠街斜路的「水記」,已經有十年沒有踏足,過年前要上去雜誌社拿年糕券,經過見到有空枱,即刻坐低。
銅鑼灣波斯富街的「蛇王二」,年前結業,不少食客感覺惋惜,相隔未夠一年,易名「蛇王易」再戰江湖,但只營業半年便割禾青。
昔日「蛇王二」店長,上年秋天回到波斯富街,開設「蛇王熙」,食客隨即歸位;米芝蓮亦沒有走漏眼,它成為了其中一間推介食肆。
太子界限街的「潮州人」,憑著一碗花膠米粉打響名堂,今個月再下一城,在大埔舊墟直街開分店。
能夠在逆市期間擴充營業的小店,當然是有一定實力,市場反應是最誠實,以前只賣情感的日子已經過去,現今市道差,汰弱留強是必然定律。
分店正式開張第一天的中午,我拉埋大埔朋友A先生,一起去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