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多年前,麗晶變洲際,兜兜轉轉,今日還是叫做麗晶,但依然是一座經典,四十年多來站在尖東海傍前,見証著香港的變遷;八月初的晚上,重遊闊別數載的舊地,窗地玻璃外面的黃昏海景,其實香港仍然好靚。
這裡的扒房,我曾經留下過不少回憶,當年日韓世界盃,一大班人柴娃娃在酒吧區,看著英格蘭贏阿根廷,好友生日,請她吃一頓sunday brunch,那時候的價錢,仍是每位五百多元。
面貌煥然一新,沒有以前的昏暗,燈光亮麗但不失優雅的氣氛,不變的是dress code,就算外面氣溫三十多度,穿著短褲恕不招待。
廿多年前,麗晶變洲際,兜兜轉轉,今日還是叫做麗晶,但依然是一座經典,四十年多來站在尖東海傍前,見証著香港的變遷;八月初的晚上,重遊闊別數載的舊地,窗地玻璃外面的黃昏海景,其實香港仍然好靚。
這裡的扒房,我曾經留下過不少回憶,當年日韓世界盃,一大班人柴娃娃在酒吧區,看著英格蘭贏阿根廷,好友生日,請她吃一頓sunday brunch,那時候的價錢,仍是每位五百多元。
面貌煥然一新,沒有以前的昏暗,燈光亮麗但不失優雅的氣氛,不變的是dress code,就算外面氣溫三十多度,穿著短褲恕不招待。
原定在蘇格蘭Speyside的跑步比賽,因為天氣惡劣而取消,人算不如天算,既來之則安之,唯有安排其他節目,人生就是如此,並非每次都一帆風順。
第二天大清早,由Inverness乘坐巴士往愛丁堡,稍作短暫停留,當晚再坐火車南下倫敦,若我直接坐廉航的話,連同行李費,大約要六十多鎊一程,但拆開兩程就不算便宜很多,大約有十多鎊差價吧,不過就賺了在愛丁堡的數個小時。
中午前到達,先去Royal Mile買東西,然後到Queen Street的SMWS會所,與兩位移居當地的威友午飯。
今年三月才來過,當時我坐在地下的非會員酒吧,最初我都是訂非會員的餐廳,來到門口才想起,我是香港SMWS會員,一樣可以享用英國分會的設施,只是不可以買酒而已,於是即刻「upgrade」改坐樓上的會員酒吧。
與好友由South Kensington坐車到Notting Hill,一個我超過二十年沒去過的地方。
經過米芝蓮三星餐廳「Core by Clare Smyth」,我隔著玻璃指住餐廳,對他說:
「原本今晚想同你喺度慶祝生日,不過都係訂唔到位。」
就算早兩個月也枉然。
下車第一件事,就是買眼鏡,之前說過每次去倫敦,都要光顧「Cubitts」一趟,連買眼鏡都要買英國牌子,果然崇英崇到底。
時間尚早,慢慢行去餐廳,「281 Portobello Green Arcade」,記得第一次去倫敦的時候,在Portobello Road流連忘返,其後兩三年繼續在此地探索,沒有google map/即時上網年代,所有資訊都是靠雜誌,或者靠自己誤打誤撞。
黃昏時間從愛丁堡乘坐火車南下倫敦,到達時已經是深夜,頭一晚住在King's Cross附近熟悉的旅館,貪其就腳嘛。
第二日早上,計劃在附近吃早餐,然後到東倫敦買點東西,剪頭髮,中午才與好友見面,Coal Drops Yard是在King's Cross火車站後面,昔日是煤礦場,現在已成為集酒吧、餐廳、時裝店、甚至是展覽於一身的地方;數個月前曾在此喝過美妙的朱古力,與好友度過歡樂時光,買了一條很靚的牛仔褲。
今次就選擇吃早餐,在當地有數間分店的印度孟買料理「Dishoom」,早上八點已經開門營業。
承接上一篇「台風」,今次就介紹另一碗番茄沾麵,它並非出自日本拉麵店,大家都熟悉的「番茄師兄」,與走價廉路線的扒房「Top Blade」合作,推出限量發行的肩胛牛肋肉香辣番茄沾麵。
也不知吃過多少次番茄麵,也吃過好幾次flat iron牛扒任添薯條,兩間喜歡的食肆聯乘起來,當然是前者出湯出麵,後者出牛肉,齊齊踩過界。
聽落綽頭十足,但是出品如何呢?
最近吃過兩碗風格迴異的番茄沾麵,值得在此分享一下。
首先是超過四年沒到訪,旺角的「らーめん漁場台風・つけめん漁場台風」。
三間「台風」之中,明明這一間是最近我,每逢由土瓜灣坐車去旺角,總站就在附近,但是這一條被大陸人稱之為去完就會很快就富起來的快富街,熟食中心也去過數次,那間賣騸牯牛的麵店也去過數次,奈何台風就很多時過門不入。
「大榮華酒樓」高峰時期曾經有三間分店,現在只剩下元朗老巢。
第一次光顧的原因,在傳媒看到有關該飯店的報導,我這個區外人看到,有種如獲至寶的興奮,於是在Newsgroup湊足一圍網友,平日晚上搞飯局,當時仍未有港鐵,加上當時經濟不好,有工開的很多都要OT,結果不少人遲到。
時為2001年秋季。
當時的消費很便宜,每位不用$100,自此與它結下緣份,每年都去起碼一次,有時自己搞局,有時參與別人的飯局,有時就飲早茶。
直至2009年初的飯局之後,就再沒有來過。
相隔十多年,因為要遷就家人,這次中秋做節,我要遠征大西北了,不如就重訪這位好久不見的「老朋友」。
昔日在屯門的「奇蹟拉麵」,月前在女人街再戰江湖,開業初期,風頭一時無兩,門外閒閒地起碼有十幾人在排隊。
當時我在想:「一生懸麵外面條人龍,應該被拉咗過去。」
不久,爆出湯包事件,對於它們的影響可說不小,更有拉麵權威試過之後,慨嘆水準大跌,奇蹟不再。
現在平日中午時間經過,再沒有人排隊,直行直入一位沒問題,我要求坐吧枱,店員提醒該位置比較熱。
沒所謂啦,吃一碗拉麵的時間很快,出一身汗,無傷大雅。
平生未曾踏足過黃大仙天馬苑,今次就因為飯局而來,月前有間走中高級路線的中菜「文苑飯莊」,進駐這個鳥不生蛋的死場。
近月的社交網站,經常見到有人分享在這裡的餐飲經驗,有讚亦有彈,好奇心的驅使之下,相約圍內的朋友,看看有沒有興趣一試,訂位並不困難,平日的話,早一個月便可。
最終召集了九位朋友,一行十人,坐在飯店的酒櫃隔離的大枱。
菜單當然早已安排好,事先還要落訂,幸好大家都準時沒有甩底,乘坐交通公具也有不少選擇,當然你可以坐的士或叫UBER,那就最方便快捷,乘坐11K巴士在天宏苑下車,行過去天馬苑商場,不用五分鐘。
Shoreditch,是東倫敦的一個區,近年已發展成為當地的潮流熱點,亦是我喜愛流連的地方,有獨立廠牌唱片店、古著店、時裝店、市集、酒吧,中上級數的餐廳等等,今年我生日正日,就是與好友在該區的米芝蓮一星餐廳,吃了一頓精彩的午餐。
數千哩以外的遠東,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西環有間名叫Shoreditch的餐廳,主打英國菜,走創作路線,數年前剛開業時到訪過,留下不錯印象。
相隔個多月,由倫敦East End,走到去香港島West End,同名同姓但風馬牛不相及,目的卻是一樣:吃一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