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九記牛什粉麵:熟食中心的chop chop聲



某一日,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的網主,兼城中其中之一間最佳威士忌酒吧負責人T先生,見到我出帖大罵今日的九記牛腩,他卻問我有沒有試過鵝頸橋街市,熟食中心裡面的九記

此九記不同彼九記,歌賦街的一間是賣牛腩,鵝頸橋的一間是賣牛雜。

聽他講一講,即刻挑起條根,食指又大動了。可是,一拖再拖,拖了幾個月,趁這天出發Restaurant & Bar之前,先來吃碗牛雜。

早上時段已經要排隊,去到中午的繁忙時間,仲得了?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Congress Plus薈景:味遊大世界,酒水任飲自助餐



原來,這是我個人網誌裡面,第二千篇文章!

作為一間城中最老資格的非酒店自助餐廳,位於會展的薈景,深諳變幻原是永恆的道理,每隔一段時間就轉主題,務求保持競爭力之外,同時亦令到客人回頭光顧之時,有一種歷久常新的感覺。

今個月的自助餐主題為「海鮮.味力環球盛薈」自助晚餐,重點當然落在海鮮身上,另一個賣點就是指定酒水任飲,包括紅白酒、啤酒、汽水及果汁,這是坊間自助餐少見的舉動。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Queen's Dining:加連威老道的百變皇后



「有個貴族朋友在硬幣背後,青春不變名字叫做皇后……」一首經典金曲的歌詞頭段,引發出一連串What a good old days的思念。

時勢轉易,硬幣的女皇頭像早已變成洋紫荊,《God save the queen》變成《義勇軍進行曲》,郵筒顏色由紅變綠,以上種種足以見證着一個大時代的變遷。幸好皇后二字仍未成忌諱,皇后大道、皇后像廣場還在,每年沙田馬場仍舉行皇太后盃,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可能更改。

上個月有位皇后駕臨尖沙咀加連威老道,當然不是英女皇,而是糅合泰國菜、越南菜及粵菜的新餐廳,她的名字叫皇后小聚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Dickens Bar雙城吧:星期四晚上,不能沒有咖喱



怡東酒店的雙城吧,一直是我的主場,就算今季愛華頓球迷轉移陣地,搬到去旺角某酒吧,仍不減我對它的熱愛。

這晚相約另一位怡東舊生S,一起回到彼此熟悉的地方。

星期四晚上,目標是咖喱自助餐,亦即是它們的招牌,每次想起在酒店吃咖喱,一定要到雙城吧。

緬甸招牌湯米線:全港唯一緬甸味道



緬甸菜一向在香港抬不起頭來,十多年前有一間在尖沙咀厚福街,數年前亦有一間在銅鑼灣,與及長沙灣近東京街,專賣魚湯粉的小店,不過全部已結業。

反而澳門三盞燈附近的雅馨,賣緬甸菜賣足數十年,我也曾去過兩次,只為一碗魚湯粉。

當聽到有一間新開的小店,專賣緬甸魚湯米線,趁沒有約的日子,下班後去試。

名字就叫緬甸招牌湯米線,位於亞皆老街,近何文田的一帶。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一個味道一個故事:堆積情感Bangers & Mash



懂我的人,都知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港英餘孽,雖然近年也吃不過少好西,但對於大眾眼中的劣食 - 英國菜,始終我對它是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意結。

最近杜汶澤在他的Facebook,出了一個帖子,似是向一些批評他飲食口味的所謂食家作出反擊,擺出一副你有你吃米芝蓮,我有我吃自己喜歡食物的姿態。

其中一樣他喜歡的,就是英國菜Bangers & Mash。

Whisky Cabinet 君酌酒館:年青人的語言是威士忌



本來,這個時候我是正在準備出發,往Whisky Live的途中,可惜日前本港正受到颱風威脅,主辦單位逼不得已要將活動延期,無非想為大家的安全著想。

雖然,執筆之時連雨也沒有下一滴,風也不大,只是天色有點沉,但是我很理解主辦單位的意願,皆因天有不測之風雲,隨時有很大舊雨雲,可會想到上個月隻天鴿,來勢是如此地洶?

可以的話當然不想改期,牽一髮動全身的道理,小朋友也明白。既然額外付場地租金之外,同時亦要應付因改期而去不到的威士忌之友,與及來自外地參展商的種種問題。

既然如此,只有靜待下周六的Whisky Live,能夠順利進行。

在香港這個抽100%烈酒稅的地方,凡是舉辦一些相對活動,總會被人覺得是瘋子,想賺大錢為何不搞葡萄酒活動?免稅呀。

人生總要做點事,這才有意思呀。(當然不是指我自己啦)主辦單位的所有工作人員,辛苦你們了,下星期準時來支持一下。

除了烈酒活動之外,在香港賣威士忌也是一個大難題,面對的除了是重稅的困局之外,因重稅而衍生的水貨,你知我知大家知。

當然我不會在此教大家買走私水貨,而是想介紹一間新開不久的威士忌專門店,位於銅鑼灣利園山道的君酌酒館 Whisky Cabinet,由幾位年青人合資的酒專。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牛四方:鞭鞭有力



沒有約會的星期日黃昏時間,下班後特意坐巴士到新蒲崗,想起成記的牛丸,就想吃。

途中發現了這間名叫牛四方的小店,記得有朋友向我推介過。

(上次飲過牛鞭燉湯,一定啱你!)朋友說。

見狀即刻變節,獨自咬鞭。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紅花會 Hibiscus Club:出櫃的私竇泰國菜



月前的飯局,J先生的一席話,問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間在桌球會裡面的私房菜。

眾人在好奇之下,紛紛和應。

紅磡新旺桌球會裡面,別有洞天,表面是眾所周知的桌球室,當穿過煙霧迷漫的桌球檯,打開一度小門,裡面就是我們的目的地。

金庸筆下的書劍恩仇錄,由陳家洛作為總舵主的紅花會,打正反清復明的旗幟。

這間隱身在桌球室內的紅花會,沒有宏大的政治理想,只是一間文藝味濃的私竇,聽說主廚除了煮得一收好菜之外,還有很好的攝影技術。

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逸東軒:擋不住的菌香風情



很久沒有到灣仔逸東軒了,這天出發往美食博覽之前,與數位朋友在此茶聚,以前曾是米芝蓮一星,現今的風頭雖被佐敦店搶去,但風采不減當年。這是我品嚐過當日試過,以時令的菇菌入饌的菜式,而得出來的結論。

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富嘉閣:真夏之鳳眼果



上星期出席Prosecco品酒會之前,友人池兄問我當日中午有沒有時間,順便一起午餐。

地點同樣在鰂魚涌富嘉閣,我笑著對池兄說:(呢度係你飯堂?)

始終是身處辦公室地段,一到中午,全場坐無虛席,我們安排坐在窗口位,遙望著球場景。

既然友人請客,選擇權當然留給他,見到餐牌上有鳳眼果菜式,池兄問我:(有無興趣試下?)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一支Prosecco 帶到尾,由湯羹到鮑魚



Wine Pairing已成為了飲食生活一部份,不同菜式配不同的酒,一餐飯時間,可以出現不同的葡萄酒。

不要說是比較formal的西餐,平民如小炒店,酒友們因應會吃甚麼,而帶甚麼酒。正如海鮮,相信大多人與我一樣,大多以白酒/汽酒應戰,白酒配白肉雖非絕對,但亦是餐酒與食物配搭的金科玉律。

若然只是兩個人的飯局,而對方酒量不深的話,很多時候一瓶餐酒走天涯,由頭喝到尾。等同每逢Sunday Brunch,餐廳只提供一款香檳,頭盤開始直到甜品皆只有香檳相伴,當中的食物不一定全部都與香檳匹配,尤其是紅肉。當然假日品酒的心態,通常比較隨意一點,不會太執著餐酒與食物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

上星期托友人池兄的鴻福,得以有機會出席一個品酒會,主題是以意大利的Prosecco,與中菜的配對。

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Feedme Guru之夏日食在蘭桂坊



由以前的小眾走到今日的大眾,蘭桂坊再不是晚九朝五的蒲友性地,而是成為一個遊客必到的地方之一。

像我的老鬼也許會說:蘭桂坊已失去昔日的魅力。連地標1997也敵不時間的巨輪而結業,但是整個香港的club scene,不久十多二十年前般精彩,這是事實。

難道今日的年青人,不再喜愛夜蒲的嗎?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玩法,我年青的時候,是狂野派對最盛行的日子,蘭桂坊外圍隱身巷仔的酒吧,才是我們常去的好地方。

現在我已經幾十歲,身處PLAY這等地方,竟想念家裡張床。

話分兩頭,今日蘭桂坊的餐飲,遠較以前的精彩,這個夏天,Feedme Guru與十多間區內的餐廳合作,推出一系列夏日限定的餐單。

當Feedme Guru其中一位創辦人K先生,邀請我試相關餐廳的夏日餐單,時間許何當然沒問題,但不要太多,試三間好了。

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格拉斯哥:私竇格調的咖啡館@Singl-end



人在格拉斯哥短短二十小時,真的做不到甚麼,前一晚例必到我喜歡的威士忌酒吧The Pot Still,第二天早上自然地醒來。

酒店的歐陸式早餐非我所好,上網看看當地有甚麼咖啡館推介,找到這間Singl-End,在各大網站名列前茅,Trip Advisor裡面排第七。(以格拉斯哥的一千多間餐廳裡面來計)。

寒冷的四月尾早上,沿著River Clyde,經天橋行過對面岸,慢步大約半小時,才到達當日早上的目標。

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

HAKU:隆重登場生日飯



與友人E小姐相識接近二十年,每年八月例必跟她吃一頓生日飯,彷彿是一種約定俗成。

別人請我吃飯當然無任歡迎,隨便一點便可,但是到我請客,可不是求其了事,今次,去那裡好呢?

時間關係只能吃午飯,地點走不出尖沙咀海港城一帶,我未及開口之際,她提議去新開不久的HAKU

我:(哈哈,我正有此意,不過,你怕唔怕趕?)

E:(而家都OK的。)

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木槿花韓牛專門店:韓牛不息



年初曾在此介紹過蕭若元旗下的濟州韓牛,如今他與他的千金更在中環蘇豪區士丹頓街大展拳腳,開設木槿花韓牛專門店,一條龍服務不假外求。

難得又見蕭生,當然不談其他只談風月,這裏的韓牛套餐由他自己做批發,好處就是定價方面會較低,由最便宜的$400兩人餐,到一個人$388的套餐都有。

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北海丼:活在丼下



繼拉麵之後,丼飯成為香港日本料理的另一個激烈戰場,這年來出現了不少丼飯專門店,但質數參差不齊,開業剛好半年,位於太古城的北海丼,憑著即劏吞拿魚,多到滿瀉的三文魚子丼,順利在同類型的丼飯店突圍而出。

顧名思義,北海即是北海道,而北海道最大的資源就是海產,理所當然以海鮮為主角,難怪在開業初期,成為了城中其中一間熱門餐廳,畢竟香港人崇日,兼熱愛海鮮。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倫敦:東倫敦的酒廠@East London Liquor Company



與友人米奇在利物浦Bold Street的秘魯餐廳晚飯,我與他今次在英國相遇可說是巧合,他由倫敦北上,而我在蘇格蘭南下,無獨有偶大家都在同一時間在利物浦。

一邊喝酒一邊閒談彼此旅程的所見所聞,米奇在倫敦吃盡好東西,但最終還是留憾。

(有朋友介紹我去一間喺東倫敦嘅酒吧,聽講有成超過二百款手工氈酒任君選擇,但最後都係抽唔到時間,過兩日你落倫敦,有時間就去去啦。)米奇如是地說。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高明瀨粉:真係瀨嘢



在香港可隨便找到一間米線專門店,以瀨粉做主角可說是少之又少。想來想去,好像只得太子的那一間。

坊間賣燒鵝瀨燒鴨瀨的地方,大多視其為附屬品,西環的波記賣鴨瀨鵝瀨賣到無人不識,但它們沒有自稱瀨粉專門店,只以粉麵店來稱之。

日前土瓜灣新開了一間小店 - 高明瀨粉,位置在洋葵樓對面,工聯會樓下美心隔離。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MEXUS:四人同行,一人免費的墨西哥風味weekend brunch



五月尾到訪過當時剛轉名,位於擺花街的MEXUS,除了轉名之外,餐單亦改變了不少,尤其是龍蝦意粉的高水準,令人難忘。

相隔個多月再來,今次是為了這裡剛推出的周末weekend brunch,四人同行,一人免費。

本身已經不算很貴,$338一位(如果想free flow飲品就另計),如今四人行的話,除開只須$253.50一位,未計服務費。

不敢說是全港最便宜的weekend brunch,但也不遠。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Cobo House by 2am:dessert bar:龍門陣



小學同學兼時事評論員利世民,相約小弟午飯,上一次見他,已經是三年前在外國記者會的飯聚,你忙我又忙,總是難以抽空聚首。

他選址在西環南里的Cobo House by 2am:dessertbar,我當然沒反對,上年差不多時間,曾在此品嚐過一頓價廉物美的晚餐。

就憑Janice Wong的亞洲五十大餐廳,最佳甜品師之大名,足以吸引一眾老饗前來。

利:(我到時會叫一啲新朋友出來,你有無好介紹?)

於是我拉埋在香港01其中一位專欄作家,筆風尖酸得來又抵死的老友李聲揚赴會。

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阿姆斯特丹:米芝蓮推介的摩登歐陸風@Envy



人在外地,一個人上西餐廳,其實沒有甚麼大不了,有說美食家的生活是孤獨,(雖然我距離美食家的level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我一早習慣這種生活,無須去遷就別人的口味/銀包,喜歡吃甚麼就吃甚麼。

只是有些餐廳,不接受一個人網上訂位,例如倫敦的The Ledbury、Hyde Park文華酒店的The Dinner by Heston Blumenthal,想去的話就要找個伴,看來下年我要請個倫敦朋友一起去,兼還我多年來的心願。

在阿姆斯特丹的第二晚,出發之前做好功課,已在網上預訂了一間當地米芝蓮推介,名叫Envy的餐廳晚飯。

2017年8月16日 星期三

MOTT 32:公館大飲茶



自從前年年尾與一大班朋友在MOTT 32飯敘之後,已有一年半時間沒有踏足過渣打銀行總行地庫,上月某個下午,美女朋友相約在此午飯,我當然沒有推辭的理由,反正我也想與飯店主廚李文星師傅見個面。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海連茶樓:大叔遇上師奶淫得很



小時候不喜歡去的地方,往往成為了長大之後生活的一部份。

以前跟家人去過一間位於長沙灣青山道,近昌華街的舊式茶樓,地下濕笠笠,四圍的茶客不是阿伯就是阿叔,鮮有年青人面孔出現,那時心想:(食完好走喇。)

當時代巨輪不斷壓碎老店,卻令人懷念舊式茶樓的風味,明知道出品也許不及,但這種草根的飲茶氣氛,已經買少見少。像近年的油麻地得如,深水埗信興,這兩間老牌茶樓先後結業,新舊交替難免會有所犧牲,世事是否一定如此?

早前看到友人K先生,在其Facebook分享一間在荃灣屋邨內的茶樓,他大讚這裡的點心。

我是因為見到有鮮蝦銀針粉而來,這就是福來邨的海連茶樓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鮨蕾:在銅鑼灣賞櫻



高級日本壽司店蔚然成風,近年多了不少機會,坐在壽司吧前等候師傅發落,上星期到訪過銅鑼灣V Point廿二樓,新開業的鮨蕾,品嚐了一頓不錯的晚餐。

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

The Drunken Pot 酒鍋:吃得荽中荽,方為大丈夫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你喜歡的,可能是我很討厭。

正如你是榴槤友,我聞到陣味都要閉氣。

我是芫荽狂人,小時候已經很喜歡喝芫荽魚片湯,養成了無芫荽不歡的習慣,無論吃麵線,麻辣米線,芫荽皮蛋湯,可以的話,我會要求加多一點芫荽。

那些接受不到芫荽的朋友,見到我一副荽樣,也許會打個冷震。

尖沙咀的酒鍋已到訪過幾次,不過今年仍未去過。

剛剛推出的新品,巨無霸芫荽鍋,正中我下懷,既然M小姐盛意拳拳約我打邊爐,我怎能藉詞推塘?

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

沙田18:新廚上任一把火




差不多有一年時間,沒來過沙田凱悅酒店沙田18,對上一餐的賽後報告,竟成為我在足球雜誌專欄的最後一篇文章。

這晚再來酒店的四樓,一切變得不一樣,原有的總廚倪康健師傅,較早前解甲歸田,享受人生去,現今由本來掌管宴會,由酒店開業服務至今的何師傅,接任大廚一職。

略略聽聞過何師傅的風格,與倪師傅有點不同,希望藉著這晚的傳媒飯局,從而得到答案。

樂面牛屋:給我兩碗台灣牛肉麵



月前寫過一篇文,有關銅鑼灣的台灣餐廳 - 台南阿豆仔,對於貴台灣差不多四倍的鹵肉飯,我是有點意見。

物離鄉貴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同一個鹵肉飯,香港賣貴差不多四倍,而兩地的生活指數,相差三份一,不是三倍。

所以我充滿疑問。

有讀者留言:(同區有間樂面牛屋,水準不錯,可以去試試。)

就在以前頗靜,今日頗旺的希雲街,與禮頓道交界,同樣主打台灣菜,以牛肉麵做主角。

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ANA Sushi:元朗和風新形點



自從YOHO出現之後,元朗的餐飲文化漸漸地起革命,由以往區內的小店,港式日本料理,變成今日另一個中高級餐廳的戰場。區內的高級壽司店,鐵板燒開完一間又一間,YOHO形點點亦惹來各大餐飲集團垂涎,統統走過來開分店。

上年秋季才到訪過又一城的ANA GURA,相隔差不多一年,來到YOHO新開不久,同集團的ANA Sushi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Casa Lisboa:葡菜成熟時



曾經在其他文章提及過,葡萄牙菜在香港一向不成氣候,多年來葡萄牙餐廳在香港來去匆匆,與鄰國西班牙菜相比,葡國菜只是少數民族。

在中環LKF Tower數年的Casa Lisboa早前結業,心想香港這個國際都會,連區區一間葡國菜也容不下?

原來只是虛驚一場,Casa Lisboa剛在上月復業,位置在舊店不遠處的雲咸街巴力大廈。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雞匠:匠心海南雞飯



尖沙咀金巴利道尾,達人包車隔離的雞匠,開業只是個多月,雖然在我任職公司附近,但一直沒為意。

就是看過某朋友的Facebook,大讚這裡的海南雞飯,更不惜工本以Le Creuset餐具示人。

最近到訪過三次,都是在中午時份,試後覺得是小店大功夫,臥虎藏龍之輩。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馬來一菜館Café Malacca:五年之癢




五年前兩訪西環的馬來一菜館,一次是與時任瓜女友撐檯腳,一次是公關邀請試菜。

出奇地,公關飯的水準不似如期,總括兩次經驗,最可取是亞參叻沙,海南雞飯也有水準,其他的總是欠缺一點點,因為酒店較注重衛生,所以沒有螄蚶,以我過往經驗來看,沒有螄蚶的叻沙,打個七折。

相隔經年,現任酒店公關是我的朋友,剛履新不久,得知我之前在此的經驗一般,想邀請我再來一試,看看五年後的今天,水準有沒有分別。

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東歐餐廳 Ivan The Kozak:新地點,舊作風



以前曾到訪過中環閣麟街,全港唯一一間烏克蘭餐廳 - Ivan The Kozak數次,除了經濟實惠,菜式水準不錯之外,老闆非常好客,有次他邀請我進入餐廳的冰庫,穿著大衣喝伏特加。

年前因為原址重建的關係,搬到同區的巴力大廈繼續營業。

這晚與數位政治界朋友晚飯,本來想吃四川菜,最後卻突然想起這裡。

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Seasons by Olivier Elzer:季節六重奏



3年前Seasons by Olivier E.剛開業時曾慕名而來,對其番茄與雪糕的組合、海螫蝦配Masala烹調紅米飯留下深刻印象。不久餐廳拿下米芝蓮一星榮譽,上星期我與友人再度到訪,目的是要一嚐大廚Olivier Elzer為夏季推出的6道菜餐單。

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Oyster & Wine Bar:巴黎令我多麼入神,香檳彷彿四邊激射



當時還是一個初中生的我,全靠張國榮,令我知道日落巴黎是如何的悽美。

全靠林憶蓮,才知道微雨撲巴黎的感覺,最迷人卻是這流動著雨遮。

當然,還有香檳,未去巴黎之前,以上是我對這個地方的一些幻想。

年前終於有機會踏足花都,與自己喜歡的人,喝著Perrier-Jouët香檳,輕談淺唱,的確令我多麼入神。

這個風和日麗的星期日中午,坐在尖沙咀喜來登酒店最高層的Oyster Wine and Bar,美妙的香檳氣泡,酒不醉人自然沉醉在美好的Sunday Brunch時光。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樂景快餐店:足球與漢堡包




十年前錯過了高手雲集的桌球賽,當月前得知香港舉辦世界香港桌球大師賽,有我們的傅家俊之外,還有當今世界第一沙比、近年冒起甚速的卓林普、墨爾本機器羅拔臣、當然不少得火箭奧蘇利雲。

機不可失,一早拿定假期,可是門票實在不多,開售頭兩個小時,只剩下第一天最便宜的位置。。。

最終只能看第一天比賽,總算目睹傅家俊反敗為勝。

頭場與尾場之間,有兩個多小時空檔,於是抽身到書展一看,買了本書,回到場館附近,吃點東西才進場。

很久沒到過樂景快餐店,大約也有十年光景吧。記得上次我給予他們的評價,只是不過不失,大家同樣賣老香港風味漢堡包,但水準不及紅磡時新

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Whisk:日式lady妳真係kawaii




一季一會美麗華酒店的公關A,她說Whisk剛推出新餐單,大玩日本風,想我來試給予意見,聽罷實在有趣,即刻記低日子。

連同酒店代表,與及兩位美麗的友人I小姐與P小姐,五美拱照我這位大叔。

(嘩,咁益我呀?)我暗裡歡喜。

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伊藤:相識是偶然



作為一個部落客/專欄作家,認識新朋友的機會,或者較其他人多。在上個月的西班牙飯局,認識了一位爽朗率直的女生J。

飯局後交換了聯絡方法,她說:(得閒過來太古搵我食下晏啦。)

一言既出,定好日子,再問問她:(呢幾間妳想去邊間?)

J:(伊藤啦,我未去過。)

闊別九年多,再次來到華蘭路尾,踏正中午十二點半到步,遲一分鐘的話隨時被DQ!

(記得要準時到,逾時會即刻放番張檯出嚟)當日早上,店員致電來作實,對我作出提示。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漁樂 YU LOK CC :在長洲喝一口魚湯



幾個連成人遊戲機中心都未有資格入的中學生,暑假一起去長洲宿營,第一站到海灘,不懂水性的只在岸邊浸水,未幾,天文台懸掛八號風球。

幾個男生,逼在同一間房,看完BEYOND放暑假,就看四仔,看到自然睡著,第二天,待天氣稍為好轉,天文台除下八號風球之後,去租單車來個環島自駕遊。

時為1991年7月,這是我第一次去長洲。

之後一次是公司旅行,還在K字頭的連鎖快餐店任職的我,與十多位同事入長洲,全部都是年紀相若的年青人,份外投契,但對於這次宿營的經驗,我只記得與數位女同事去島內某間卡拉OK,一晚就用了$200。對當時只有$14時薪的我,未免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當我在渡輪上,見到一大班年青人聯群結隊入長洲,自然地想起我的往事。

三十多度的下午,剛吃過的午餐已經消化,到達長洲第一件事,看看吃些甚麼好。

聽聞有間小吃店,專攻海鮮,不時不食,價錢相宜。

漁樂兩個字,很清楚說給大家聽,作為漁民,很快樂。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Chocoduck Bistro:長洲的歐陸風情



上一次入長洲,已經是2010年的事。

再上一次呢?1996年。

難怪有朋友笑我:(你去英國次數仲多過我去東堤呀!)

熱到死的放假日,沒有任何採訪試菜約會,一個人在中環乘坐快船到長洲散心,三十五分鐘就到。

應該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入長洲。

隨意地逛,隨意地拿部菲林機拍照,汗流夾背之下要找間咖啡館坐一坐,看看書。

坐到咖啡館關門,時為下午六時,計劃晚上八時才回程,不如找間餐廳吃個晚餐?

想起酒店公關兼土瓜灣之友H,剛去過島上的西餐廳Chocoduck Bistro,讚口不絕。

走到餐廳門前,打開門,我問老闆娘:(唔好意思,我臨時臨急沒有訂位,請問有沒有位,我只係一個人。。。)

老闆娘答:(有。)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ÉPURE:米芝蓮一星的Summer Romance



上年曾光顧過ÉPURE兩次,後來ÉPURE拿下米芝蓮一星,對我來說絕不意外。因為兩次的餐飲經驗都是非常愉快,尤其是品嘗過其White Button Mushroom Soap、烤法國有機春雞、與酥皮龍蝦,全是令人夢牽魂繫的美味。

日前中午再訪,品嘗剛推出的季節餐單,以夏天為主題的午餐分別有兩道菜、三道菜及四道菜(餐單上某些菜式要額外價錢)以供選擇。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中華滙館:華麗的傳承



香港的餐飲業瞬息萬變,像迴轉壽司一樣貨如輪轉,正所謂有人趕辭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每一個月都有不少新餐廳開業,亦有不少餐廳結業。

中環士丹利街的新同樂已結業,不久,它的舊址由另一間同樣走高級粵菜路線頂上,這間中菜廳名為中華滙館

走高級典雅路線的中華滙館,沒有一點財大氣粗的氣派,卻有一種貫通中西的玩味,最令我有印象的是那幅璧畫,以馬賽克為水墨畫打格仔,玩味盅然之餘亦不落俗套。作為威士忌愛好者的我,焦點放在貴賓房的酒櫃,擺放了一系列價值連城,日本輕井澤絕版威士忌,若有機會嚐一口,如願足已。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蘇格蘭:一路向北(三)



一個小鎮,分別住在兩個不同地方,在民宿住了兩晚,退房前的早上,先吃過蘇格蘭煙燻三文魚muffin,然後回房間拿行李,把鎖匙交回屋主,臨行前說一句:(Come on you BLUES)

(前文提及過,屋主是愛華頓球迷,CYOB一詞,是愛迷用來互相鼓勵。)

踏正早上十一點,有部私家車駛到民宿門口停下,司機下車,表明來意之後,便拿著我的行李到車尾廂。

Glenmorangie House,我來也!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朱敏記桑拿菜:七月雙星生日局



土瓜灣榮光街的朱敏記桑拿菜,鑊鑊新鮮鑊鑊金,已經暫時取代了拍板小館,成為我這年來光顧次數最多的飯店。

月前我在歐洲旅行期間,朱敏記老闆娘whatsapp我:(幾時再來?又有新菜式呀。)

我:(等我,遲啲啦。)

上月尾友人J先生,之前他曾參與我在這裡的窮L飯局,委托我在此訂一檯,與數位朋友飯聚,事後他對我說:(呢次出品好過上次你搞果次飯局。)

人少少水準容易控制,這是真的,尤其是一間小店。

每年七月,都會為兩位部落客朋友,嬌肖的水晶與良品大叔KL慶祝生日,今次想麻甩一點,主人家想吃小炒。

我提議去朱敏記,主人家沒有異議,當作實之後,即刻whatsapp老闆娘:(今次又要麻煩妳喇,留張大檯,我再作實下人數,再搵妳寫菜。)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西貢金雞海南雞:秋生效應



名人說一句,等於我們說一千句,甚至一萬句。

黃秋生早前大罵君悅酒店的海南雞飯物非所值,雖沒有詳細去品評,但是已惹來一大班人出來和應。

名人效應,再加上鋤強扶弱的心理,這段時間君悅的海南雞飯,惹來不少負面聲音。我曾經在此撰文,大讚它們的海南雞飯。經秋生一罵,你教那些擁護君悅的支持者情何以堪?

始終很多人,還是相信名人的品味,姑勿論他/她們懂吃不懂吃。

後來他到另一間由西貢發跡,現今發展至數間分店的海南雞飯專門店,試吃海南雞飯,最後破口大。。。。讚。

金雞海南雞飯,五年前我首訪西貢店,也曾對它推崇備至,年前到過九龍城店,麻辣海南雞飯挺有意思。

是日下班心血來潮,再到九龍城店,吃同一樣東西。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鐵板燒和菊:大西北的鐵板燒美學



當收到年青的K妹,邀請我到元朗的鐵板燒和菊試菜,我一直猶豫不決,總是欠缺一點信心。

今年逐漸減少這類試菜局,寧缺莫濫,一來我要抽時間做運動,二來我要有十足信心才應約,萬一去了伏店,到時進退兩難,浪費時間不特止,更浪費了我胃部的空間。

最終是美食部落客小臣,給予我的信心,他一向咀刁,連他也大讚這裡的出品,我相信他。

當抽到空,準備回覆K妹之時,都市日報便大幅報導該店。(我在都市日報的飲食專欄,是每逢星期三出街,細篇稿就每星期一篇,大篇稿就隔星期出,而同我一起分享版面的,是另一位都市日報飲食記者,我與她並不相識,當然沒有交流,枉論會夾稿。)

我對K妹說:(報紙出咗大稿喎,我無可能再寫上去㗎喇,咁我仲去唔去好?)

K妹:(無所謂啦,反正我一早約咗你,如果你覺得OK的話,出落個blog都無問題啦。)

混亂拉麵:拉麵陳夏日限定冷之大根



熟悉我的朋友,一定知道我最常去的拉麵店,就是深水埗的混亂拉麵

如果以男人的浪漫來形容周月的沾麵,混亂的二郎系重口味,大約是男人的豪邁。

份量可加未必可以減,野菜背脂加大三倍最歡喜,蒜味逼人有個臭味相投的朋友的確好極。

年初終於與好友E小姐,一起來混亂,一起高呼重口味萬歲,她吃原味,我吃辣味,最後兩個人皆吃得乾乾淨淨。

(係就幾好味,但一次就夠,我起碼要跑返一次山路先抵銷返晒!)E小姐說。

吃到上火,我提議:(請妳飲銀菊露啦,附近有間涼茶舖,我成日飲佢哋啲銀菊露!)

我有我飲,她只看著我飲。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葡匯咪走雞葡國餐廳:家傳葡萄牙風味




吃葡國菜就要過澳門?也不盡然,雖然香港的葡國菜一向不成氣候,來來去去都只得三兩間選擇,但是剛剛在尖沙咀開業的葡萄牙餐廳 - 葡匯咪走雞葡國餐廳,早在西貢年代已經廣受食客們讚賞,由葡裔大廚Michael Franco主理,憑著其祖母留下來的食譜,把它發揚光大。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Zafran:西班牙Tapas Omakase 之夜



雲咸街的西班牙餐廳 - Zafran,年前開創了先河,將廚房發辦的概念,融入在西班菜身上。

那時候的大廚Pedro是巴斯克人,理所當然主打巴斯克風味,三年前的八月天某個晚上首訪,除了品嚐了一頓美食之外,還上了一堂美食課。年前他蟬過別枝,成為尖沙咀朗廷酒店的行政總廚,可見其實力非凡。

上個月,受到很sweet的V小姐之邀,再一次來到雲咸街的地庫。

(今次又係Omakase呀,$498有五道Tapas!)V說。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麥文記麵家:深夜到訪



它雖不再是我心目中No.1的雲吞,但一到深夜,就自然想起它。

佐敦的麥文記,大名無人不知,連台灣旅客來香港,也特意來吃碗麵。(當然不排除是去澳牛的時候,才發現這間老字號麵店)

營業至深夜十二點三十分,小弟兩年前由赤鱲角轉職至尖沙咀,這年來已光顧過不知多少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