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始終都有第一次,自己去旅行



凡事都有第一次,印像總是深刻的,回憶總是跳躍的。

你們記得第一次坐飛機,心情如何?

廿多年前,與家弟第一次坐飛機,橫越太平洋,兩個十五,六歲的中學生,連英文也不懂說,第一個難題,就是在轉機的時候,不知怎樣走。

長大之後,第一次自己外遊的地點,不是東南亞,而是九千公里外的英國。

時為1999年。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Scarlett Cafe & Wine Bar:生蠔酬賓周



尖沙咀柯士甸路的Scarlett Cafe & Wine Bar,開業數月,憑著便宜到有點不合理的價錢,火速成為城中熱店之一。

某天晚上,路過Scarlett,赫見門外的黑版,寫著是日精選,一打法國生蠔,$178!

嘩,除開只是$14一隻,是餐廳寫錯價錢嗎?

相隔數天,連同友人S先生,來吃個午飯,恰巧是日餐廳開始為期兩天(2/11 - 3/11),限定推廣指定法國生蠔,哈哈,我又有食神了。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The Cabin:英國菜之夜



不知道大家對英國菜的評價如何,對我這位港英餘孽而言,All day breakfast,約克郡布甸,炸魚薯條,牧羊人批,sunday roast,正中下懷。當然,大前題是偶一嚐之,要是每天都吃的話,像當年某朋友的口頭禪:(你日日對住李嘉欣,都覺得厭啦!)

我曾經幻想過,如果我是英國人,每天都吃著上述提及過的英國菜,恐怕,我會是一名大胖子。

初戀女友在英國留學兩年,不時聽到她抱怨,英國菜很難吃。有些懂吃的朋友,說舌頭有點味覺的話,才不會吃英國菜!

以上的例子可能比較偏激一點,英國菜又未致去到一文不值的地步,只在乎你會不會去欣賞其優點。

這天晚上,與數位曾經在英國生活過的朋友,來到西貢的英國菜餐廳,The Cabin,回味一下英國味道。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NOM - Not Only Meatballs :戰勝心魔



周六早上的蘇豪,像我一樣地沒精打彩。

相約年青女生L,到NOM午餐,近日餐廳增設周末brunch,不過並非大家想像的自助餐,而是一些較為輕盈的餐單。

聽罷,你會噓我嗎?

且慢,周末日的brunch,不一定是任喝香檳/紅白酒,頭盤一定要任吃海鮮,主菜一定要牛扒,鵝肝般大魚大肉。Brunch餐單內的九道菜,其實,更像早餐。

友人姍姍來遲四十五分鐘,當她到達,連忙說不好意思,我卻鬆一口氣,實在有點擔心,她家裡的鬧鐘沒有響!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一個味道一個故事:追憶煎蝦米腸



任職酒店某部門經理的Zack,這天下班後,獨個兒到公司附近的通宵營業點心店宵夜,甫坐下,店員例牌奉上一壺濃如墨汁的普洱,這是他的習慣。

點心隨傳隨到,先來一籠蝦餃,外皮厚薄適中,餡料的蝦肉與豬肉份量不相伯仲,還有筍絲作點綴,$18一籠四件,在今天的物價來衡量,不錯了。

剛剛煎起的蝦米腸,麻醬與甜醬另上,只見外表煎得焦脆的腸粉,熱力與油粉將蝦米的香氣,完全釋放出來,這才是蝦米腸的精華所在。

當Zack正在享受著煎蝦米腸的快感,眼尾一瞥,相隔兩檯之遙,坐著兩對男女。

他的目光,對著短髮,有點像郭采潔的女生。

忽然間,時間一轉,回到1996年。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港畔餐廳 Harbourside:寓工作於娛樂



剛過去的星期一,受到某電視台之邀請,為一個未出街的飲食節目作客席嘉賓,詳細在此不說太多,下年初大家就會知道。

當日拍攝地點,在洲際酒店港畔餐廳,他們的自助餐,全城最貴,但一樣大受歡迎,上年曾到訪品嚐過其sunday brunch,巴黎之花像倒水一樣,長喝長有,加上龍蝦,芝士,鵝肝等美食,周日就是如此地放任。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台北:魚道生美學Omakase



台北的壽司店何其多,問你去得幾多間?

數來數去,我只是去過數間而已,單是阿吉師,已經光顧過兩次。

本來,今次台北之行,計劃抽一天中午時間,到後院對面的鮨十兵衛,等候師傅發落。

只怪我來去匆匆,事前連台北朋友也不敢約實,早一天訂位,接線生只能給一個失望的答案:(不好意思,午市已經滿。)

唯有啟動B計劃,試試致電到另一間心儀的日本料理碰運氣。

這間日本料理,就是位於捷運信義安和站附近,將美學放在日本料理身上的魚道生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La Paloma:少女心事



十月,除了屬於德國菜之外,另一邊,坊間的西班牙餐廳,同樣蠢蠢欲動,數間西班牙餐廳,聯手舉辦Spanish Food Festival。

當中,西營盤的La Paloma,是其中一間心儀已久的餐廳,這晚終於得償所願,與數位朋友前來晚飯。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朱門酒肉臭,路有威士忌,財爺,你噏乜春?


圖片轉載自網上


一連三天的Wine and Dine,在昨晚落幕,雖然小弟有$200酒卷,但是,對於這一類與眾同樂的嘉年華,興趣不大。

在網上看見酒友上載會場的相片,兩張酒卷,才能換一杯入門版威士忌10ml,惹來酒友揶揄:(真係世界級試酒會!)

昨晚,財爺曾俊華,在其網誌發表有關Wine and Dine的言論,節錄如下:

近年來,愈來愈多港人喜歡威士忌,今年的巡禮首次設立威士忌和手工啤酒專區。我也喜歡喝威士忌,而觀察威士忌文化的轉變,也能看見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的變遷。七、八十年代,年輕人的經濟條件有限,每逢朋友聚會,若有人帶來一支威士忌,即使是今天被視為較低檔次的種類,都必然會引起一陣哄動,「識飲威士忌」在趕潮流的青年圈子中,成為了一種身份象徵。

來到今天,威士忌繼葡萄酒之後,在香港成為了另一股潮流,打入香港的品牌和種類愈來愈多,如雨後春筍的威士忌吧成為了新蒲點,愛好者亦喝得更講究,像葡萄酒一樣,也講出產地區、年份,一瓶動輒數千甚至過萬元,更有專門品酒學問,與我年輕時的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成為香港富庶生活的另一種寫照。至於手工啤酒,我認識不多,但單是「手工」兩字,已經足以扭轉我們一般對啤酒的認知吧。

香港人的生活水平改善,除了反映在飲酒習慣,當然也反映在數字上。政府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本地貧窮人口下降,基層收入改善,正如行政長官日前在立法會答問會指出,在今年的6月至8月,最低收入的三個十等份的全職僱員,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七到八,扣除通脹後,實質增幅有百分之三至四。

如果有一人一句辣慶威士忌之友/香港人比賽,財爺必勝無疑。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添財記:回頭望過去



九龍城老字號粥店,添財記,年前因租約問題而結業,曾經惹來一些迴響,臨結業之前,專程來粥店的食客不絕,香港人,果然是有舖瞻仰遺容的心態。在世之時不懂珍惜,要到彌留之際,方知道老店誠可貴。

較早前有讀者告之,添財記已在原區,另覓地點復業。

平時經常出沒九龍城,還不知這個消息,實在枉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