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十三座牛雜:香港雜交奇談
人人都懂得說甚麼香港精神,有時候看電視節目,內容是說一位每天工作十幾小時,日復日賣麵包的店主,說成刻苦耐勞,將整副精神放在這個頻臨絕種的小吃內,這就是香港精神。。。看罷不禁口中說出:X 一聲。
我想,未免濫情了一點吧,現今的傳媒是否圖窮匕現,甚麼也吹捧成香港精神一番,我想到早前某銀行的廣告,區區一個林欣彤,唱好就是香港精神,很兒嬉。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艱苦,百廢待興,而又充滿機會的年代,所以,現今流傳的街頭小吃,便是在那個年代發明出來,如車仔麵,碗仔翅之物。。
當然,我們喜愛的牛雜,絕對少不了,想到北角的十三座牛雜,由屋村擺檔至揚威海外,雖然現今剩下一間店,說到底還是很成功。
年前也常去灣仔茂蘿街的分店,有一次指定要牛沙瓜同牛腸。其他的,統統也不要。而牛沙瓜在坊間食店,也不是周時遇到,好多時想吃,也要"撞手神"。所以,吃,是要講求緣份,這是老生常談。
牛沙瓜是牛之第四個胃,因為外表成個瓜一樣,另外的名稱為沙瓜傘托,外層帶點皺,口感帶點煙齦,而且帶點爽口。相比起其他牛胃,不論是味道,質感,也來得更加複雜。以十三座的香濃芳香的鹵水襯托,其鹵水將本身帶有複雜個性的牛沙瓜,收復得貼貼服服。
十三座的牛腸也是小弟必吃之物,因為她們的牛腸特意地不去腸內壁的肥膏,每一條牛腸也保持原有的面貌,同樣地,在鹵水鍋內翻騰再翻騰,無論是腸身,腸內的肥膏,盡情吸收十三座幾十年的功力。將牛腸放入口,首先鹵水的芳香令你迷得一陣陣,繼後腸內的肥膏的豐朕,除了例牌說一聲:膽固醇萬歲之外,同時感覺幸福美滿。
小時候對牛雜不甚欣賞,聽到小販發出的較剪"chop chop"聲也感到不安,要到長大之後,才懂得去欣賞這味街頭美食。其實,說遲也未算遲,因為身邊仍有些人,對街邊小吃極為抗拒。寧去那些假日本的迴轉,或那些扮鬼佬的西餐,也不會對街邊小吃有興趣。
是有失身份?是口味問題?是衛生問題?到底是甚麼原因,我沒有再問下去。
如今,只剩下北角店,當每一次由九龍城碼頭,坐船到北角轉車,路過十三座,總是忍不住停下來,吃一串牛雜才上路。
這天與台北友人,西打哥等人吃罷阿鴻小吃後,拐個彎來一起品嚐十三座的街頭美味。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哈哈,我始終對牛肺,與牛腸是有特別偏愛,喜歡牛肺的爽口帶彈牙感覺,還有牛腸的甘香豐朕。
牛腸內的肥膏,是現代人之大敵,越高膽固醇的永遠是越美味,不過,我這串牛腸,內裡沒有甚麼肥膏,反而朋友們的牛腸,內璧滿佈肥膏。。
牛肺還是很入味,爽口彈牙,今時今日,賣到$10一串,在現今通脹得厲害的今天,已經見怪不怪。
當新光戲院得以用昂貴的租金續命,繼續吊鹽水活下去,旁邊的十三座牛雜,是代表著我們的美味,我們經常被批評對古蹟/老店不尊重,一間一間冰室魚蛋檔,陸續地倒下,究竟,我們的下一代,還會剩下甚麼?
希望,還有牛雜。
十三座牛雜:北角書局街1號
請不忘對我的專頁讚好:http://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