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正值經濟起飛,各式的夜生活多采多姿,那個年頭,去避風塘吃海鮮,也是歌舞昇平,夜夜笙歌的象徵。
停泊在避風塘的小艇上,廚師在爐頭前炒得火光熊熊,那邊的食客正在享受避風塘炒蟹,鴨湯河,還有艇妹為各食客演奏一曲。。。。。
後來到九十年代中,因為海水污染問題嚴重,政府把避風塘上的炒蟹,逼上陸地發展,結果,喜記越做越大,連開數間分店,佐敦山林道興記,同樣地成為吃避風塘炒蟹之熱店。
作為七十年代出生的一輩,對昔日避風塘美食的印象,只是傳自前輩口中,那時我年紀還小,沒有機會來感受一下。剛出來做事的時候,所有炒蟹已經轉戰陸上,究竟,坐著小艇吃粉腸,炒蟹,是否從此成為絕唱?
上年在銅鑼灣避風塘,再次出現這個情景,始作甬者,是一班出身避風塘的水上人,後來逐一上岸炒蟹,如今鳥倦知還, 回到水上,建立避風塘信記,將昔日的避風塘情懷延續下去。
信記由一艘作廚房的小艇,拉著幾艘坐客人的小艇,完全不用顧慮甚麼地產霸權,所以,八人餐的價錢,只是$2580,除開每人平均$300多一點。
當大家在佐敦避風塘興記,吃到的六小福拼盤,正是由避風塘傳出來陸上,韭菜花只揀最嫩的部份,爽甜沒有渣,只是沾一點醬油,已經是很好吃。
白灼粉腸是一絕,本身粉腸味道鮮美,腸內裡夠粉,油潤甘香。
其他的還有魷魚,豬利,豬肚等小吃,全部是白灼,完全突出食材的鮮美。
白灼鮮蝦沒有甚麼秘訣,只要是新鮮,便可。
東風螺也是避風塘海鮮之鐵腳,也是白灼便成,也是鮮味無窮,也是沾一點醬油吃,更甜美味呢。
小弟很怕吃原條泥蜢,因為怕污糟,那會知道是來自那裡?就算要吃,也只是吃個泥蜢粥便算,這一道椒鹽泥蜢,大廚把泥蜢在鑊裡爆得烈火沖天,除了香脆感覺之外,一點火水味,腥味也沒有,肉質更纖細幼嫩,難得難得。
一人分一隻蒸鮑魚,質感非常之有彈性,鮑魚鮮味十足,配以醬油來蒸,味道更鮮香。
豉椒炒蜆又是基本的避風塘菜,鑊氣夠,豉汁惹味,蜆肉肥美,其實很簡單。
主菜當然是避風塘炒蟹,金蒜把炒蟹舖得滿滿,香口惹味之外,其蒜香更完全逼進炒蟹之內,刺激而不算太過搶喉,雖然這道蟹不錯,但我比較偏好古法炒蟹。
曾經聽前輩說過,當年在艇上只是賣鴨河,已經足夠維皮。我曾經在興記吃過很好的鴨河,既然來到艇上,自然不會放過機會,反正套餐上,包括粥或鴨湯河八碗。
老實說,燒鴨是來貨,不過吃鴨河是講求鴨汁與湯身,兩者之間的結合,這個以大地魚,鴨殼煲出來的湯底,不得了,鮮香得要命,濃厚鮮甜大地魚的香味,與燒鴨汁渾然天成,簡直是沒得輸!河粉用上幼身的貨色,入口細致順滑。
後來店主見我們大讚湯底,其後更奉上一碗淨湯,我當然不客氣了。
還試了艇仔粥,在艇上吃的是名符其實艇仔粥,用料亦比外面更多,如鴨肉,叉燒粒,豬利等等,粥身比較杰,把炒蟹剩下的金蒜,與艇仔粥混合一起,好吃得不言而喻。
幸好這晚天公做美,沒有下雨,乘著微風吃著美味的海鮮,人生幾何。
我們廣東有句粗口:X到反艇,這晚當然沒有X到反艇啦,只是好吃得反艇!我想這裡最大的缺點,如果突然人有三急的話,是非常不方便的。
信記把八,九十年代,香江末世殖民地的歌舞昇平,重新演繹出來,可是,現在的香港,還可以重拾那些年的光輝歲月嗎?
其實,當在十五年前,大英國旗徐徐落下,彭氏兩千金灑著淚向我們告別的一刻,標誌著這個璀璨都市,已經光輝到此。
避風塘信記:銅鑼灣避風塘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