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角保壘街吃過生煎包之後,下一站是土瓜灣,純粹在經典電影場景拍個照留念,乘坐106巴士,上鄉道下車。
而我就先回家休息一會,晚上再戰。
臨時加插的觀塘飯局,成業街的「新匯聚」,原來是以前牛下「金利來」的班底經營。
在北角保壘街吃過生煎包之後,下一站是土瓜灣,純粹在經典電影場景拍個照留念,乘坐106巴士,上鄉道下車。
而我就先回家休息一會,晚上再戰。
臨時加插的觀塘飯局,成業街的「新匯聚」,原來是以前牛下「金利來」的班底經營。
以往去花園街熟食中心,只懂去「妹記」吃碗魚粥,後知後覺同場的「日升美食店」,並非等閒之輩。
有天在Facebook見到某食友介紹,炒麵的水準很高,趁放假的日子上去食個午飯,肉絲炒麵的芡汁厚薄適中,麵條酥脆不硬,只嫌辣醬不是余均益,連碗例湯喝得出是精心熬製非揸流攤行貨。
相隔一個月後再訪,干炒魷魚河沾滿鑊氣,條理分明不太油膩,當時已欽點這裡將會是未來開局的地方。
月前友人K兄其中一場飯局,提議拉隊來此吃小炒,晚市不用訂位,直接行上去便可。
跑馬日的晚上,接近七點才到達,沒有人趕得及在街市買到海鮮拿去加工,唯有地莊上陣,檔口有甚麼就吃甚麼。
以前每次到蘇格蘭Speyside區,一定會經過Elgin這個小鎮,因為我前往Aberlour、Glenfiddich、Glenfarclas等酒廠,要在當地轉乘巴士。
著名獨立裝瓶牌子Gordon & Macphail,總店就在車站附近,是另一個我在這小鎮短暫停留時,必訪的地方,當然亦會放下一點銀兩,帶走兩瓶威士忌,很難想像入到寶山空手回的無奈。
大坑的「前座飯堂」,三年前已記低在我飲食名單內的食店,當時是看到酒友大鈞Facebook的好介紹,大讚其手撕雞,而且是同聲同氣。
但要拖到上個月才作首訪。
復古的中式門面,貼上英文告示,還掛上一塊滑版,推開門,裡面最搶鏡是「倩女幽魂」、「為你鍾情」電影海報,老闆應該是哥哥的fans。
老酒約會的必要。
第一:不要期望一定是好酒。
第二:有心理準備中伏。
第三:就算中伏也要保持好心情。
月前某個晚上,大角咀「Loft 7」老闆G先生約晚飯,主題就是老酒,他說最近找來兩瓶六十年代的紅酒,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在紅磡南道夾在「火夫」與「素年」之間的「Duet Cuts & Cups」,集Salon與Cafe於一身。
現在我理髮通常去Barber shop,很久沒有上Salon,而我光顧這店的原因,當然是飲杯咖啡。
多年前曾經寫過兩篇有關雞髀的Blog文,皆錄得不錯的點擊率,就是九龍灣的「日月星」,與及禮頓道「丹麥餅店」,藉著這陪伴著我這一代人長大的港式小吃,來串連一些在八十年代發生過的故事。
憑著特大炸雞髀打響名堂的「和順記」,疫境期間仍有力擴充業務,分店已經遍佈港九新界,但直至上個月,我仍未曾到訪過。
對上一個星期,有兩晚在天后,因利成便,光顧了電氣道店兩次。
聽到「家後」二字,台語的意思是老婆,亦是台灣女歌手江蕙的名曲,我不懂台語也聽過這首歌。
但這裡並非賣台灣風味,除了餃子,還有日式飯團,芝士蛋糕,風馬牛不相及的組合,卻令到這裡每晚門外大排長龍,氣勢直逼隔離的大牌檔。
每次經過見到有如賓墟,等到天荒地老的場面,即刻掉頭去找「番茄師兄」或「素年」,日前黃昏六點多,在大南街買唱片之後行過來,竟然沒有人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