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英記麵家:高街的自製叉燒麵店



十多年前的蘇豪區,開始有酒吧,外國餐廳進駐,慢慢,成為城中型人之熱門蒲點。

當中的新舊交替之中,昔日的貴如酒家牛記茶室,成為蘇豪進化下的犧牲品,如今這個範圍之內,只剩下民園玉葉兩間較為平民化的食店。

今天西環的高街,正有昔日蘇豪區的影子,充滿異國風情的餐廳,服務式住宅,紅酒舖,陸續在高街落戶,那邊亦有廣東麵店結業,促進了整條街的新陳代謝。

數個月前,在澳門喜來登的活動中,認識了年青食記J,他為某份免費報章寫飲食專欄,稱得上英雄出少年。時下年青的一輩,只會一味趕潮流,吃拉麵,甜品,份子料理?非也,J兄與我一樣愛舊時,當他看見我iPOD內,正播放著譚詠麟八十年代的快歌,彷彿遇上了知音,打開了話題,彼此的共通點,抵消了雙方年紀的差距。。

他早前在其專欄上,介紹了高街的小小麵店,英記麵家,大讚其叉燒麵,趁這天中午在附近,便來試試此英記。



由早上八點開始營業至晚上七點,對我這個區外人而言,要放假才能過來。下午時份只得零星食客,與店員閒談著,我想是該店的熟客吧。



個人覺得,以燒味放湯配麵條,瀨粉是最佳拍檔,這裡有幼麵,粗麵,河粉。。。但偏偏沒有瀨粉。沒關係,我要碗叉燒併炸雲吞河粉。

估不到一間小小麵店,連叉燒都是自家製,不用來貨,誠意可嘉嗎?叉燒的外表烤得香甜,不過枚頭肉則略為乾了一點,可能是這裡的風格?



炸雲吞份量頗大,內裡包著碎豬肉與蝦肉,被清香的湯底浸得微軟的炸雲吞,感覺如吃過魚腐差不多。



把雲吞,炸雲吞吃光,剩下了河粉,恰巧剛在附近的余均益,買了一瓶辣椒油,索性加料,以余均益辣油來伴河粉。

我想,辣油下得過多,其味道微酸中帶有強勁的辣度,可不是說笑的,最後,吃得滿頭大汗,河粉一條不剩。



到底,新與舊之間,是否一定要對立?就算高街怎樣繼續發展也好,理應保留著該社區的應有個性,沒可能住在這裡的街坊,連踢對拖鞋落街,吃碗麵的權利也被扼殺嘛。



凡事在人為,只要不過度發展,原本的街坊街里,仍然可以光顧士多,到英記來一個自製叉燒麵,保持現狀,皆大歡喜。

英記麵家:西環高街32號地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