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在威靈頓街,某商廈內的越南料理,Chôm Chôm,較早前結業,心想,沒有那麼快嘛?我還未試他們的生牛肉河。。。。
原來,Chôm Chôm只是搬家,由上樓變為地舖,進佔蘇豪伊利近街,卑利街上的斜路,而面貌亦有所改變,新店以型格酒吧形式示人。
新店的門面仍未有招牌,有如私竇一樣,餐廳環境以兩面吧檯,圍著開放式廚房,而桌與桌之間則頗為親密,若我長得俊俏一點,隨時與旁邊的美女,產生一段擦身情緣。。
赫見主理人Peter Cuong Franklin,在開放式廚房內親力親為,我們一行五人,在餐桌上回望吧檯上的男男女女,差不多有七成是外國人。Chôm Chôm早已在外國人的飲食圈子中廣泛流傳,反而好像沒有太多本地中文傳媒的報導,西風壓到東風,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換了形式再戰江湖,餐牌上會有甚麼改變,PHO沒有了,主要是一些燒物,串燒,卷物,沙律等等。
雖然餐廳有Saigon,88等越南啤酒供應,但看見有Estrella生啤,即刻變心,越南人不像英國佬,一品脫地watered-down lager,而是一小杯地喝,所以,價錢只是$28,冰凍,清爽順喉,不知不覺,連下兩杯。
VFC是越式炸雞翼,相信大家上越南餐廳,也會吃過牛油雞翼,當然此VFC,與牛油雞翼是兩回事。外表的炸層不太厚,香脆酥化,帶有蒜茸,莧茜,與薄荷的濃香惹味。
通常,越南米卷的餡料,不出扎肉與蝦,而此Spicy Tuna Rolls,用上吞拿魚刺身,更配以XO醬,香草,煙韌的米卷,與新鮮的吞拿魚刺身的一段異族通婚,原來也是天做地設的一對,點些微辣的魚露,吞拿魚鮮味盡顯,我想雙方的家長,不會反對這頭婚事吧,哈哈。
House-Cured Salmon Salad三文魚他他沙律,因為下了青檸醋與蝦片,所以多了一份越式風味。
Grilled Beef in Betel Leaf,是越式的街頭小吃,用葉來包著牛肉燒,充滿著燒烤香味,肉質軟淋,饒富香甜的肉汁,不知怎去解釋,總之吃多兩件,無衰。
接下來的同樣牛氣逼人,Shaking Beef真的好吃,陣陣燒烤香氣,包著嫩滑的心,與豐富的肉汁,加上小蒜頭,炸蒜,番茄,紅椒,微辣中帶甜味,很有意思。沒有牛肉粉,便以另一個形式上,Pho Rolls沒有生牛肉,只有烤牛肉,米粉,酸菜,金不換等材料,偶然加一些玩味,將其改頭換面,令客人有新鮮感,不論是廚師,或食客,兩者樂在其中。
Bun Cha Pork Skewers,以豬腩肉與豬肩肉,組成串燒兄弟。豬肉邊位帶焦,燒烤香與肉香一下子爆發,再沾些魚露同吃更添鹹鮮之妙。
日式居酒屋有麵醬燒茄子,越式一樣有燒茄子,Grilled Eggplant with Crab Meat,與蟹肉同燒,連同香料,醬汁,與煮蛋,頗令人耳目一新。
Cha Ca Honoi的真身為烤龍利柳,金黃的顏色源自Turmeric,還加上刁草,邊位略帶點焦,難得地,沾花惹草的魚肉,仍然嫩滑鮮美的感覺,魚肉上面的炸蒜,更添惹味。
喝光了啤酒,看見席上有人喝Pho-jito,我有樣學樣,越式的莫都,最大亮點是那條小辣椒,初入口不覺得有甚麼異樣,但越喝下去,辣度逐級而上,不是說笑的,想尋找官能上的刺激,可以來一杯試試,包你喝完又再喝,喝到第二天失聲,也在所不計。
甜品比較簡單,Seasonal Tropical Fruit Platter,西瓜,蜜瓜,菠蘿,紅毛丹質素不錯,當中最特別之處,是兩種不同味道的鹽,有甜有辣,在新鮮水果上略施脂粉,像女生塗上香水後魅力倍增。
整體食物水準,尤其是燒物,是出乎意料地好,既有越南的香料味道,而又不會強烈得拒人千里,玩味極重亦保留菜式原有的風味,絕非為創作而創作的膚淺,難怪在被視為一星期之中最靜的周一晚上,全場仍是坐無虛席,客人一輪接一輪。
Chôm Chôm只限walk-in,不設訂檯,這一點,大家要留意。
Chôm Chôm:中環卑利街58-60號地下,16A伊利近街交界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