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蛇王林:百年老號的一碗蛇羹



月前傳出上環禧利街的老字號 - 蛇王林,因師傅年紀老邁而退休的消息,惹來蛇店將會隨之結業的疑雲,由1900年開業的蛇王林,(當然不是在現址)想想現今在香港,還有多少過百年的老字號?

屬實的話,肯定是大新聞。

最終,年屆90的老師傅告老歸田,蛇王林後繼有人,結業傳聞不攻自破。

超過十年沒來過,這天下午的天氣微涼,心血來潮便來吃碗蛇羹。

這裡只有蛇羹,沒有糯米飯,沒有蛇湯,獨孤一味。

中午的上環一帶人馬疊疊,生記,孖沙的店外大排長龍,蛇王林雖然店子不大,但依然有位,對於大多上班一族來說,吃碗粥,吃個三蛋叉燒飯,勝過一碗賣$65,真材實料的蛇羹,我想。


攝自2007年,老師傅正在撚蛇


坐在百子櫃旁邊,裡面的不是藥材,而是正在沉睡的蛇;現今有提供活蛇的地方不多,深水埗的蛇王協,與及這裡,聽聞以前的老師傅,創出用筷子去剝蛇牙的技術,得以流芳百世;可是老師傅退下,接班的後繼者,亦已年屆70,到底蛇王這個專業名詞,還是要面對著大時代,有沒有年青人願意入行?這種傳統手藝,也要找人傳承下去吧,否則,太史五蛇羹便會失傳。

沒人劏蛇,何來有蛇羹吃?未來或可能有人研究出,更先進的劏蛇方法,但這不會是一時三刻發生的事。



坐下,甚麼都不用說,蛇羹稍後奉上,除非你要多一碗。



連同一小碟檸檬葉與薄脆,沒有白菊花,這年來越來越少見此物。

相傳兩位江太史蛇羹傳人,李氏兄弟,曾經為蛇王林效力過,面前的蛇羹,大約有點點太史五蛇羹的影子,多年前首次品嚐之時,沒有很強的分辨能力,畢竟那時我吃蛇羹的經驗,遠不及今天;經過多年的洗禮,高級中菜廳的也吃過,價廉的街坊蛇店也吃過,當中有好與壞,吃得多,才懂得分辨。

除非你出身於飲食世家,小時候已經練出金舌頭,否則,年紀輕輕入世未深,實在不能輕易說自己是甚麼食家,life enjoyer,那些在IG很紅的所謂年青Iger,說穿了,只是靠買LIKE而抬高知名度,想從中得到一點好處,例如去高級酒店試住試食,一切只是騙人的技倆而已。



切得粗身的蛇肉,紋理顯然易見,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包含五種蛇在內,但是蛇肉沾大比數,其他配料還有木耳絲,筍絲。

輕輕地用湯羹拌勻,純粹是試一下蛇羹的質感,厚度適中,不會過厚得像打芡過量的杰身,亦不是稀如湯水,像屌總理口中的蛇王芬,那碗瀉水蛇羹。

當然,蛇王芬的刀功較幼細,與蛇王林的有點粗支大葉,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前者收過百一碗蛇羹,道理大家也明白。

懂行情者應該知道,蛇王芬的蛇肉,也是從蛇王林入手的,至於去那一間好?自行決定。

偏向清新,鮮甜,不混濁的蛇羹,粗身的蛇肉,質感與外表一樣像柴魚,輕輕用舌頭一推,隨即化於口中,感覺一絲絲般順滑,沒有那陣嚇人的野性味;略加少許檸檬葉,變得更加清香,我是薄脆狂人,每次都想借蛇羹來狂吃薄脆,但是我被蛇王林創辦人的肖像盯到實一實,他好像不屑我這種行為,還是乖乖地只吃數片,專心嚐蛇羹。



以前有個廣告的金石良言:(只要一心一意,誰說不可以?)

所以,蛇王林由清末至今,傳到去第四代經營,值得尊敬。

蛇王林:上環禧利街13號地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